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5章 “豆”争(下)

    嘉谷在桂省的分公司却是有点小了。

    这是宋连城抵达嘉谷分公司后的想法。

    实在是太多人了。

    继老蔗农杨福堂之后,他不信邪又在其他蔗农身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正如杨福堂所说,终究一无所获,以至于找上嘉谷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目之所及,从分公司的大堂,一直到门口,一条路都要被塞住了。

    “都别着急啊,大家按照顺序来,做好登记的麻烦从后面走,后面有消防通道……”嘉谷的员工一边整肃前面的队伍,一边又将人尽快疏散地出去,喊得嗓子都哑了。

    “这么多人,都是来采购大豆的?”

    看到挤满人的空间,这里面得有多少人,宋连城不敢想。

    “兄弟。”一双大手,啪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有事?”宋连城惊醒过来,皱眉看向对方。

    “有点,有点。”大手的主人是个挺着啤酒肚的中年胖子,他嘿嘿的笑两声,然后压低声音,道:“兄弟,你的公司能打多少分?”

    “打分?打什么分?”宋连城一脸茫然。

    “你不知道?”中年胖子乐了。

    “……我应该知道?”

    胖子一拍大腿,“幸好兄弟你遇上了我,要不然真是浪费时间了。”

    犹豫少顷,宋连城就满脸堆笑地问:“烦请兄弟赐教。”

    宋连城的态度让中年胖子很是满意,他塞过来一张表格,一边介绍道:“在场这么多人,谁不是为了采购大豆而来?要是论先来后到的话,估计早就轮不到我们了。好在嘉谷对于采购商有个评分标准,最后,按照分数来分配大豆采购量,也算是机会均等了……”

    宋连城接过表格,嘉谷将评分标准写在了上面,让各家企业在登记前心里有数。

    工厂规模,雇佣人数,大豆原料的使用量,行业重要性和稀缺性,产品附加值,成本利润比,工人薪水,纳税状况等等,都被给予不同的分值。

    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是嘉谷一时兴起而确定的,而是经过精心细化而做出的体系,用以评价嘉谷的合作伙伴,以及在供应链上的公司价值。

    评分标准用数字表示,再清晰不过。

    明显可以看出,行业重要性和稀缺性、以及产品附加值这两项,在评分体系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譬如生产腐竹、豆豉、豆奶及豆奶粉、豆花、豆芽、酱油等初级食品的行业属性,只能记3分;但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的,可以记5分;而生产大豆磷脂、膳食纤维以及异黄酮等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可以记8分……

    标准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属于嘉谷自己的事,即使有人提出异议,最终也不过是好言相劝罢了。总归是有求于嘉谷,人家自己决定合作伙伴的标准,又能有什么异议?

    但宋连城的心是拔凉拔凉的。

    他公司的贸易属性,得分是——零!

    很显然,嘉谷明确表态,想当“二道贩子”囤积居奇?没门!

    中年胖子刚好也说到这一点:“虽然麻烦了点,但还是没人会放弃呀。嘉谷高蛋白大豆统一售价元/斤,对于我们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已经相当厚道了。标准严格点也不至于让一些奸商哄抢……对了,兄弟,你公司是生产什么的?”

    宋连城所在的公司,正是胖子口中的“奸商”,他支支吾吾道:“……那你们公司生产什么?”

    中年胖子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他兴致勃勃道:“我们公司啊,生产豆浆粉、豆奶粉等20个产品,年消耗大豆5万吨,这一点在评分上有点吃亏;但我们的产品远销德国、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20个产品还都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好歹能挽回点分数。”

    宋连城无言以对。

    中年胖子却是说得兴起:“你知道的,各国的食品用大豆基本都要求用非转基因大豆。以前吧,国产大豆虽说是非转基因大豆,但良莠不齐,优质大豆的抢购现象更加激烈。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但是由于进口走船的量基本上要在5000吨或1万吨起步,对于没有分销渠道的小贸易商来说,价格风险以及进关检验风险太大了。”

    “得,今年嘉谷主导国产大豆增产,我们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去折腾了。就是嘉谷这有计划的供应,让我们想做预储没那么方便了。”中年胖子自言自语道:“不过这样‘良心’的价格,让我们自己抢购也未必能收得到……哎,兄弟,你怎么走了……”

    却是宋连城黯然离去的背影。

    “难道这位兄弟的公司规模太小了?”中年胖子摩挲着下巴,喃喃自语道。

    离开的宋连城却是嘴里发苦。

    嘉谷大豆的售价让他直流口水,但从头看到尾的极其详细的评判标准以及后续调查,让他无计可施。

    与大豆加工企业联合起来钻空子?

    宋连城只在脑袋里转了一圈,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连与嘉谷合作的农民都拿不下,哪来的把握能拿得下与嘉谷合作的公司?

    从拥挤的人群中走出嘉谷分公司,宋连城还看到了不少“同行”同样灰溜溜的背影,不禁仰首长叹,嘉谷什么毛病啊?价高者得不好吗?还非要立什么评选标准,闲得慌吗?

    ……

    纯粹的大豆贸易公司不满意,发改委的人却是满意极了。

    发展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直接与大豆加工企业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让整个大豆产业全面振兴……这才是国产大豆复兴的曙光。

    看着争先在嘉谷分公司登记,想要采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发改委调研组中一个小年轻笑呵呵地点头道:“就说嘛,支持国产大豆的人还是很多的。”

    同行的王昱业斜睨了他一眼,心想:呵,果然是小年轻,要不是有足够的利益,谁会鸟国产大豆?

    ……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