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二章 影响

    “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官员以自己所知将各地liú wáng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官员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可使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算是保留了察举制下乡举里选的遗意。”

    听着秦谊在那里侃侃而谈,陈群和荀彧也是连连点头,作为汉末政坛上的顶尖人物,两人对察举制度的弊端也是多有了解,也都想过如何解决察举制出现的问题。这次陈群找荀彧,就是过来和他交流一下自己一些关于汉末察举制度的想法,隐约也是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雏形来。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在察举制实行初期,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察举真正将人才任用权收到了中央,扭转了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年风气。当然时代保留了大量的分封制残余,地方对士人的控制力仍然极强。但察举将举荐权郡守而不是诸侯,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只不过到了汉末,世家通过私学把控知识传播、通过累世为官把控政治势力、通过士林评议把控天下舆论,这已经超出察举能力了,已经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在谈话的过程中,陈群处于礼貌随口问了一句秦谊,然后秦谊便开始滔滔不绝贩卖起他从后世听到的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制度来。

    后世很多人都把九品中正制当成了一种阶级固化,造成魏晋南北朝士族社会的原因之一,是件相当反动透顶的事情。只是在九品中正制刚刚被提出并被运用的时候,其实是对大魏的国力有着相当强的推进作用。

    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雒阳之时虽然觉得文合,但却并没有发现文合竟然如此有见识!”

    至于如何来解决察举制存在的问题,荀彧也是有着自己的思索。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荀彧不像陈群想得那样深入,仅仅是浅尝辄止,荀彧更关心的是汉末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大乱。在荀彧眼中,接下来无休止的战乱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荀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方面了,改革选官制度倒是次要的。

    而现在秦谊直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政策,荀彧也是思索着如何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毕竟平定天下也得需要大量的人才,而秦谊的这个九品中正制却是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人才来,从而推动平定天下。

    这也不免让荀彧有些诧异,当时在雒阳的时候,自己怎么就没有看出来秦谊身上还有这种见识和才能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秦谊不表现自己,当时刚刚穿越没多久,秦谊还有些不太适应现在的身份,再加上当时秦谊地位太低,都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士人。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秦谊也是有了不少底气,终于能和荀彧在一起谈笑风生了。

    “我也是突然间有些后悔,当日没有随着文若到雒阳去,如果当时便能够认识文合,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而陈群,虽然对这个问题也是多有思索,但目前仍停留在想法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法。结果现在秦谊竟然把他只是一爪半麟的思路给理顺出来,自然是直击陈群的想法,让陈群顿生知己之感。

    看着自己盗用历史知识,竟然折服这两大政治达人,秦谊心中也是有些得意,但是却生出来更多的使命感。

    眼前的荀彧和陈群,可以说是曹魏zhèng quán的两任首相,如果能够影响他们的视野,必然也能影响他们执行的政策,能够让这个位面的历史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任何一个制度,哪怕在建立之初是有益于天下的德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执行人的改变,总有可能变成一件桎梏,这察举制度如此,恐怕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将会诞生一批专门负责专门选人的官员,可是这种权利如果掌握在掌权的中央豪门士族手中,自然便不会轻易让出去!”

    而听完秦谊这段论述,荀彧和陈群也是沉默不语。秦谊所说的情况自然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这天下能够有资格来主管评级的中正也只能有少数德高望之辈来担当,这就决定只能在少数世家的杰出代表之中产生。

    就像是他们荀家和陈家,其实是彼此都沾亲带故的。或许掌握品评人才的中正中或有有人能保持公正的心,可以做到客观公正,但是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有私心的,自然向着自己的亲戚们。

    “那么文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听完秦谊的一段描述之后,荀彧也是不自觉得身上冒了一层汗。甚至荀彧也在扪心自问,如果让他来掌管品评人才的工作,他是否能够保持住初心,而自己的接替者能够像自己一样?甚至就连身旁,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陈群,荀彧也不敢担保他便能够一直公正无私。

    哪怕在这个社会中,荀彧这种家族很有可能会是最得利的一帮人,也还是让他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荀彧本能得便非常厌恶这种畸形的社会。

    “不知道!或许通过纸张把书籍传播出去之后,让更多的人拥有知识之后,或许能够通过考试的办法来代替九品中正制!”

    虽然历史上科举制最终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官员的制度。只不过那是四百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这个情况下,秦谊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实现,毕竟根据秦谊的了解,这个年代知识依旧是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真要是搞了科举制度,其实还是在这些世家大族内部进行选拔。

    拿不准的事情也就不多说了,而九品中正制现在那积极的一面还没展露出来便急着否定他,也实在有些不智。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讨论一下其他的事情,譬如说把五胡乱华的事情剧透给这两位听一下,尽可能影响他们,说不准会收到什么奇效。

    于是秦谊便正色道:“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件事想和两位说一下,那就是我在雒阳时,曾经跟着伯喈先生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老人家发现,接下来气温可能会持续降低一段时间!”

    闻听秦谊此言,荀彧和陈群两人再次惊讶得叫出声来,以至于都忘记了之前讨论的选官制度。

    ——我是一惊一乍的分界线——

    “远见卓识,达治知变,吾敬秦文合。”——《季汉书·陈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