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下邳城内
当日陈到会见刘备,建议刘备将陶谦二子拿下,从而胁迫陶谦将徐州刺史的位置交给刘备。但是,刘备为了不表现的急功近利,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他仁义的一面,并没有立即采用陈到的计策。
而陶谦将刘备接进城后,虽礼遇有加,却也没有如历史上一般就要把徐州刺史的官印送给刘备,自然也不会有三让徐州之事。毕竟三国演义是罗大大写的小说,为了让故事精彩,才会整这么一出故事。就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样,其实这些事都是虚的。之所以弄个三神马的,不过是为了让事件显得更加高大上罢了。
却说刘备在下邳城内呆了两三日,这一日,陶谦的亲信士兵突然来到刘备府邸,邀请刘备前往府衙议事。这几日刘备为了隐藏自己的心思,都相当老实的呆在府邸之中,并没有去与徐州官员联络,免得引起陶谦的猜忌。故此,也不知城外战事如何,听得陶谦邀请,连忙唤上张飞,急赶往府衙。
“玄德,你既来了便开始议事!”
陶谦见玄德进入大厅坐定,便直接说道:“诸位,如今曹孟德亲率数万精锐已经兵临下邳城下,不知诸位有何退敌良策?”
面对陶谦的询问,徐州一众官员却是默然无语。
曹豹身为徐州大将,掌管徐州数十万兵马,本来战事应该是由他负责。然而,跟曹操战了几场,曹豹都是大败,还差点把小命给交代了。所以,如今的曹豹也是一个字都不敢多说了。
陶谦见状,心头大怒,然而,在刘备这个外人面前也不好太过于斥责属下,免得徒惹人笑话。
“曹豹,你身为我徐州大将,可有何退敌良策?”
无奈之下,陶谦只能亲自点名,当其冲的自然是曹豹。只可惜,被点到名的曹豹却是板着张脸,肃然说道:“启禀刺史,曹操兵强马壮,且又连胜多场,如今气势如虹,我徐州士兵不宜与之硬拼,只需紧守下邳城,待彼粮草用尽,却是不攻自破。”
听了曹豹一番敷衍的话语,陶谦好悬没被气吐血。
坚守城池这是必然的事,但是,偌大一个徐州,被曹操十万兵马围城,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日后他陶谦岂不是会成为他人口中的笑柄。再说了,曹操的士兵如此强悍,谁知道城池能不能守住。陶谦的要求也不高,不指望破敌,只要能够退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就这么一点要求,竟然都无法满足,陶谦真有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了。
陶谦又转头看向典农校尉陈登,问道:“元龙,不知你有何良策可退却曹操大军?”
陈登的能力自然是无需多言,陈登其实也是一个文武具备的人才。当然,陈登的文武并不是很突出,若是论文,陈登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算是一流谋士;若是论武,也只是三流的武将。当然,在历史上刘备和吕布的争斗之中,陈珪、陈登父子二人可谓是大放光芒。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陈登是一个谋一方而非谋一国的大才。
此外,对于陈登这个人的忠心程度,也很难评价。
陈登先是徐州的典农校尉,是陶谦的属下。然而,陈登却是暗中靠拢刘备,支持刘备夺取徐州。陈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皆是徐州名人,陈家也是徐州大族,与汝南袁氏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后来,吕布夺取徐州,陈登假意投效吕布,出使许都向曹操献上平灭吕布的计策。被曹操看重,出任广陵太守。最后,吕布被灭之后,陈登便一直在曹操麾下效力,功绩也是颇为不俗。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陈登先是看重刘备,支持刘备。后来,被曹操看重之后,似乎并没有回归刘备麾下的意思。由此,对于陈登对刘备的忠心也就很难论断。直到陈登病死,也一直是在曹操麾下效力。当时的刘备还处在颠沛流离四处飘荡的处境,陈登没有坚持跟随刘备,似乎也说的过去,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且不说陈登的优劣,见到陶谦向自己问计,陈登神色不变,内心却是极为不屑。
当初陶谦担任徐州刺史的时候是五十七岁,在如今这个时代,人过半百已是步入老年。但是,当时的陶谦还算是有雄心大志,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请陈登相助,恢复徐州产业。而初期在陶谦的治理下,徐州可谓是繁盛,天下各方名士前来依附。也不知道是不是来的名士太多,让陶谦生起了骄傲自大的心思,之后,陶谦的能力便开始走下坡路。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是一些只懂得阿谀奉承的小人被陶谦重用。就如曹豹,若是论能力,他又哪里能担当徐州军事重任。然而,因为陶谦与曹豹有姻亲关系,便让曹豹担此重任。不仅如此,陶谦还与曹豹二人狼狈为奸,阴谋夺取徐州富户的家财。徐州境内许多商人富户都被曹豹阴谋夺取,而背后却是少不了陶谦的助力。再加上陶谦借曹豹所在的曹家打压徐州其他世家大族,陈登的陈家自然也在其内。由此,陈登对于陶谦自然不会还有好感。
“启禀刺史,属下以为曹将军所言甚为有理,并没有比曹将军更妙的计策了。”
对于陈登的回答,陶谦或许心中早有预料,因此,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多少的变幻。
其实,对于自己这一两年来的所作所为,陶谦也没有不曾后悔过。当初他何等雄心壮志,奈何却是突然昏了头,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使得徐州上下官员离心,徐州想要恢复当初的繁盛,如今怕是也不可能,他也没有精力再去打造了。
“子仲,你可有良策退敌?”
如今徐州官员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似乎也就陈登和糜竺二人了,至于其他人,陶谦根本没有指望过。
“启禀刺史!”
原本,陶谦还以为糜竺因为自己以往对他做出的不利举动,糜竺不趁机落井下石就算好了,更不用说他会不会给自己献计。然而,出乎陶谦意料之外的事情生了,被询问到的糜竺,却是一本正经给了他回答。
“曹操兴兵侵犯徐州,意为替父报仇,实则却是觊觎我徐州领土。刺史当日已写书信传给曹操,言其父之事乃是张闿见财起意,这才对其父下毒手。然则,曹操却不听刺史解释,依然大举入侵,攻伐屠城,可见曹操用意昭彰,乃是为我徐州而来。若是不攻下徐州,想让曹操退兵,怕是极为艰难。不过,属下如今却有一计,或可令曹操退兵。”
却说糜竺和陶谦有仇,糜家险些被陶谦搞得家破人亡,糜竺就算是圣人,也不会好心到帮陶谦退敌,那么,现在糜竺跳出来又是什么原因?
原来,当初糜竺前往渤海郡,已经暗地里投效袁常。只是,袁常为了让一些事件不至于偏离原本的轨道,故而让糜竺返回徐州,待机而行。当时,袁常就跟糜竺说了曹操会兴兵进攻徐州,而袁常让糜竺做的事情,就是在刘备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从而被刘备看重,然后暂时的呆在刘备麾下。当时,糜竺并不相信袁常所说的事情,不过,他既然选择投效袁常,对于袁常的安排自然不会反对。而后来所生的事情与袁常预料的并不差别,糜竺震惊之余,对于袁常自然是更加信服,也暗自坚定了跟随袁常的心思。而今日他跳出来,自然是为了在刘备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否则,他才不会吃饱没事干去帮助陶谦退敌。
“子仲,不知是何计策,说来!”
得到意外的惊喜,陶谦自忖这幸福来的太过突然,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当下,激动的陶谦从自己的位置站了起来,跑到糜竺跟前,拉住糜竺的双手,热情的询问到。
“是!”
糜竺显得恭敬的应了一声,接着说道:“昔日诸侯联盟讨董之时,刘平原与曹操交情不俗,也极得曹操看重。既然如此,刺史何不让刘平原书信一封给曹操,从中和解,或可以言语令曹操退兵。此外,曹操此次出兵的粮草辎重,可由我徐州负责。属下不才,愿献上十万石粮草,以解我徐州危机!”
“子仲真乃忠义之士,若我徐州上下皆如子仲这般,又何愁曹操来犯!”陶谦拉着糜竺的手,极为激动的说道。
对于糜竺的建议,陶谦没什么想法,陈登和刘备二人却是极为不解。曹操摆明了是冲着徐州的领土而来,难道凭借刘备当初和曹操的那一点关系,就指望让曹操退兵,糜竺是不是想的太天真了?
当然,并非是糜竺太天真,而是糜竺是个知情人士。
作为袁常的属下,而袁常又知道糜竺的品性,自然不会将自己的安排隐瞒。故而,糜竺当然是知道吕布会趁着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在曹操的老窝动战争。最后,曹操也会因此而退兵。所以,糜竺献上此计,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还让刘备见识到了自家的财力。以刘备如今的落魄处境,又岂会不上钩。
陶谦并不知道糜竺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话,他必然会吐血三升,提前结束他那并没有多少时日的性命。
“玄德,子仲此计吾以为甚为有理,不知玄德是否愿意出力?”
“哼!”
不过,刘备还没有回答陶谦的话,站在刘备身后的张飞,却是先冷哼一声,一脸不屑目光的看着众人。
“徐州上下带甲士兵数十万,曹操区区十万兵马,又何须惧之?某不才,愿借一万兵马,必取曹操级献于陶刺史跟前。”
张飞如此说话,自然是将在场众人给得罪了。
这么多人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张飞就想凭借一万兵马解决曹操,这岂不是在说他们是废物?只不过,张飞毕竟是刘备的兄弟,又不是徐州的官员,他们虽然充满了怒气,却也没有斥责张飞的理由。
“本刺史知道张都尉勇猛无敌,然则,此事亦非儿戏!”
陶谦先是称赞了张飞一句,而后又冷淡的说了一句。陶谦的话看似是在称赞张飞,但是,在场的明白却是听出来陶谦讥讽张飞不知天高地厚。张飞不过区区一个都尉,也就是掌管千人的职位,如今却妄想统率一万士兵出战,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又是什么?而且,如今听了糜竺的建议,陶谦又哪里愿意和曹操开战。
给张飞一万兵马,也是他徐州的士兵。若是败了,挫动徐州将士的士气,到时士气低糜,反而会坚定曹操攻下徐州的信心;即便张飞出战能胜,只是胜了一场又有什么用?又不能彻底解决曹操,至于张飞说取下曹操级,陶谦也只是听听罢了,不会当真。张飞战胜,杀了曹操的士兵,必然会更加刺激曹操,到时候再想跟曹操和谈,那就更加不可能了。加上陶谦跟曹操多次战斗,没有胜利过一次,陶谦也没有和曹操对抗的勇气了。因此,于情于理,陶谦都不会答应出兵的提议。
“翼德,莫要妄言,退下!”
刘备察言观色的能力自然不差,这也是为何他颠沛流离在各势力之间,都能得到势力主的礼遇。他从陶谦的神色之中已经看出陶谦的意思,虽然,刘备听出陶谦在讥讽张飞,但是,如今寄人篱下,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将张飞斥退。当然,打心眼里刘备是倾向于跟曹操开战。
毕竟如今徐州境内没有大将,也没有将领敢跟曹操对战。如此一来,也只有他们兄弟二人是出战的最佳人选。到时,刘备岂不是能够趁机从陶谦手中接手一部分的兵马。只是,如今陶谦不愿与曹操战斗,刘备自然只有压下自己的心思。
“既然陶刺史有请,备焉有不从之理。”刘备拱手行了一礼,欣然答应了陶谦的请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