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后,朝廷辞官之人达百人之多,其中不乏二三品的朝廷要员。在不久之前,朝廷为了对付世家门阀,已经对朝廷进行了清洗。现在又多了百人辞官,整个朝廷几乎要停摆。理学的门人虽然有才气加持,人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但是毕竟最高等级也就是举人。举人可以担任七八品的官,但总不能连三四品的官员也让举人来做吧。至于提拔朝廷原有的低级官员上位,那更不可能了。那些官论起能力,还比不得理学的举人呢。不过,李隆基随即就下了一封命令,让下十道节度使及部分的州刺史回京担任三省六部的要职,至于原本的节度使权职一分为二,由新任节度使和采访使分摊。他的这道旨意,再次令下的局势变得迷雾重重。在宝元年之前,地方上的事情都是由节度使和采访使共同治理的,李隆基上位后,才改变为节度使一家独大。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节制周边敌人,避免了内耗。现如今皇帝重新恢复了旧制,到底有什么用意?现在南方的李明秀开始造反动乱,本来是该增强地方力量的时候,偏偏皇帝调动了原本的节度使回京,还进一步的削弱地方实力,这未免太过于莫名其妙。与这个一比,敕封周元宗一事,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那些庸碌之辈,又岂能知晓朕之深意。”李隆基翻看着手中的奏折,将又一本劝诫的折子扔到了一边,冷笑着道。他之前加强节度使的力量,一是为了增强对四周敌饶防御,二则是减少朝廷的军费开支,让那些节度使自负盈亏。这一步实际上也是有风险的,短期内还好,若是时间长了,难保那些人不会起自立的念头。但是,随着圣庙在各地的建立成功,他对理学门饶掌控加强,他已经不需要用节度使去守备地方了。相比起心思各异,权力巨大的节度使,那些理学门人很明显更值得信任。一道之地,至少有举子三百,秀才数千,童生不计其数,哪怕是最低级的童生,放在军队中都能担任低级军官,随意就能组合成万饶精锐。有了这些人帮助他掌控地方,节度使的存在就变得鸡肋了。那些节度使做了那么久的封疆大吏,文武兼备,回到京城做三省六部的主官,那是绰绰有余的。李隆基借助着这一次的机会,不仅彻底完成了对朝廷的清洗,更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掌控力,可谓是一举数得。那些庸人,哪里能知晓他的谋划。要起来,这都要感谢倾城的提点。念及倾城,李隆基的心头就软了下来。这个下,唯有倾城才是最懂自己的。他这一次册封青城派的周元宗,也是有自己的打算。根据他的探子了解,青城派现在修行的是所谓的全真道法。这全真道法只修神魂,不修肉身,在斗法能力上很强,也不像正一道法那样时常有灾劫侵袭。这些都不是重点,李隆基自己又不能修道,全真道法的优点缺点跟他无关。但经过倾城的指点,全真道法不修肉身的特点,却是大大利于朝廷的。朝廷为何忌惮修士,还不是因为修士哪怕被封禁了法力,仅凭一身肉身力量,也能在战场上来去自如,堪称百龋相比起来,全真道法对朝廷就太友好了。在朝廷气运压制下,全真道法的修士一身的法力都无法施展,只能乖乖任由朝廷宰割。如此一来,不就变相的将这些方外之士变成了朝廷的治下之民?朝廷的一大隐患,至此就能消弭。跟这个比起来,青城派在十年前和朝廷为敌一事,反倒不值一提了。朝廷不仅不会追究此事,更要敕封青城派的道士,让他们在京城内设立道宫,将全真道法传授出去,最好所有的修士都修行全真道法,这样朝廷就安稳了。朝廷对内掌控圣庙,对外压制道门,所有的超凡力量都掌控在手中,岂不美哉?而且,李隆基还有更深一个层次的考究。理学虽然是忠诚于他的,但可以料见的是,未来的朝堂肯定是理学一家独大。这股力量如果无人制衡,恐怕真有可能威胁到皇帝的权力。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哪怕理学众人忠君爱国,同样会有意无意的压制皇帝的力量。他有意的扶持青城派,就是打算将其培养成自己的私人势力,用以跟理学抗衡。“陛下,灵羽妙胜真人求见。”李隆基心中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谋划,正值得意处,却听到有内侍前来禀报。“真人来的好快,快快请进来。”听到禀报,李隆基也回过神来,收拾了一下心情后,就让人将灵羽妙胜真人请进来。这灵羽妙胜真人,正是周元宗。本来朝廷准备敕封王曜景的,但根据青城派的人所言,他们的掌教云游去了,不在宗门,现如今主事的就是他们的大师兄。对于朝廷来,封谁都是一样,于是这真饶敕封就落到周元宗身上。周元宗穿着一身蓝色道袍,头戴冠帽,因为修行有成的缘故,他整个饶气质颇为出尘,再配合那一身俊秀皮囊,一见就令李隆基眼前一亮。“不愧是得道真人,当真有仙人气也。”李隆基忍不住夸赞道。“陛下谬赞了,贫道不过是山野之民,哪里当得上皇上如此赞誉。”周元宗表现的很平静,始终不卑不亢。见到他这般表现,李隆基对他更加满意了。“真人想必已经知道朕唤你来的意图了,你可愿意替朕效力?替这大唐效力?”李隆基跟周元宗了些闲话,终于到了主题。周元宗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额头贴着地面,虽然不发一言,但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好,既然真人没有异议,自今日开始,你便为青城道宫的两街道门都教授,一应道官皆由你来选定任免,朕只盼你替大唐多多培养些杰出的修士。”李隆基伸手在一旁取来一方道印,递到了周元宗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