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第 120 章<!></a>

    120

    房遗爱对太子殿下的心思一无所觉, 但他刚喝了一杯, 举起第二杯酒水的时候,突然想起守孝的规矩来。(搜索小说每天得最快最好的更新网)

    他虽然自认是个纨绔, 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或道德完人, 但亲爹房玄龄亡故还没多久,他是需要守孝的。

    大唐守孝的规矩也有很多,饮酒作乐就在其中,夜里被翻红浪按理讲究点儿的也不该做, 即使你家三代单传, 也要忍着三年不近女色。

    当然, 这些规矩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真的规规矩矩的遵守的人很稀少, 不是没有,但所知道的那种人很多是为了孝顺的名声, 说实在是孝顺给别人看的。

    想到他自己在孝忠, 想到他阿耶临死的嘱咐和忧心,房遗爱顿时就没心情和太子殿下喝酒了。

    虽然东宫现在被李承乾弄得还算妥帖,不想传出的消息基本上传不出去, 但房遗爱海慧寺开口拒绝掉了太子殿下的盛情美意。

    李承乾是忘记这点了。

    他对房玄龄也多有敬意,为此还特意向房遗爱道歉了一句。

    “本来就是我不孝顺, 连给阿耶守孝的事情都没做好。”房遗爱自嘲道。

    他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不孝顺的事情多了去, 例如和太子殿下不清不白的“交情”, 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弄不好自己要绝嗣了。

    房遗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种可能, 但他没有继续深入想下去。

    李承乾说不上心里什么滋味, 他心里那点儿隐秘的目的没达成,还是挺失望的,但房遗爱的感受更重要。

    房遗爱在东宫的官职自然因为守孝停下,他除了身上的虚职,暂无其他俸禄,按理说是要闭门读书谢客,虽然勋贵人家的规矩没有所谓的世家读书人那么多,但面子上也要过得去,这也是为何很多五大姓连尚公主都兴趣缺缺。

    一是大唐的公主脾性都不怎么好,贤淑更是谈不上。

    二是他们习性和规矩还是彼此不太合得来。

    ……

    可其实那些世家子弟,真在利益关键的时候,也是最不遵守规矩的了。夺情他们使用的也很频繁,当然名义上占着忠君的大义,名声利益都有,丝毫不损。

    房遗爱是打心里不喜欢所谓的世家,其实他们垄断的利益更多更大,即便是皇帝也得暗地心里盘算着,小心翼翼的触碰这个庞然大物。

    前隋怎么灭亡的,深究之下,李渊父子是最清楚的了。

    因为他们原就是隋帝国的世家,光是杨广的科举制度,就一下子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

    因为科举选拔人才官吏制度,是在彻彻底底的绝世家垄断的利益,虽然众人都知道它于国于民好处甚多。

    房遗爱冷笑,他和太子讨论起这个问题,两人意外对此意见完全合拍。

    只不过,他们都知道这事从缓不从急。

    房遗爱离开房府,住在自己的新宅邸,他是绝不会去高阳公主府的。

    当然,他的新家也绝不会欢迎高阳公主驾到的。

    何况,按太子的安排,高阳此时正乐不思蜀,沉浸在她所谓的爱情中。

    房遗爱不觉得这事卑鄙,高阳又不是天真的纯情女郎,那“身亡”的辩机和尚早已被她抛到脑后了,当时她不也是曾欢喜人家不得了么。

    太子的办法很成功,加上房遗爱现在“得罪”了皇帝,又因为守孝身上无官无禄,竟是被她鄙薄了一番。

    没有她高阳在,房遗爱怎么会有爵位继承,怎么抢得过他大哥房遗直。

    高阳完全没有想过,房遗爱早就不想跟房遗爱抢爵位继承,男子汉大丈夫,他现今又不是没能力,何必让房家内乱,还伤了兄弟情。

    他和大兄房遗直两人恳谈了一番,房遗直心底感叹房遗爱这两年的变化之大,兄弟俩的感情加厚。

    太子这边这边发动人脉帮忙,高阳公主那边也被情人花言巧语弄得放弃房遗爱,也觉得和离对她是一件好事。

    她已经从房家得不到她想要的,何苦为了名声不能光明正大的和情人在一起。

    皇帝的女儿从来不愁嫁。

    她缠磨着李世民同意她和房遗爱和离,而皇帝陛下问过房遗爱的意见,自然是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这夫妻俩彼此厌恶,满朝皆知,随着房遗爱的名声传开,不知长安城的底层百姓皆知,甚至有传扬到全大唐的趋势。

    加上高阳公主这个不省心的女儿的风流作风,李世民抽动嘴角,最终还是决定让两人和离。

    和离的事情低调进行,不过皇家没错,错的是房遗爱不识抬举,对公主不好。

    总之和离的旨意,是找了房遗爱本人的一个错处,现成的东征违抗旨意,私出将兵,攻打“友国”,引发了灭国之战,残暴血腥之行,让皇家忍不可忍……

    ——圣人很愤怒,房遗爱你就给我滚开!

    这是房遗爱总结出的意思,黑锅背了一下,但他甩开高阳公主,已经是足以让他高兴至极的事情了。

    反正,他现在守着孝。

    皇帝把房遗爱身上仅有的散骑常侍虚职俸禄给撸掉了,让其闭门思过,正符合房遗爱的处境。

    深究之下,房遗爱并没有损失什么利益,不过是丁点儿钱财米粮福利。

    如今的房遗爱是白身一枚,彻彻底底的平民百姓。

    但他不缺钱才,又和太子殿下交好,几乎是随意可以出入东宫。

    一般人不敢惹。

    高阳公主和离之后,不知为何竟然和她如今的情人感情减淡,她越发觉得对方性情不好,俗不可耐起来。

    深夜入睡时,高阳公主终于想起,她怎么把情人和房遗爱那个招人恨的比较起来。

    原来她对房遗爱的各种看不上,如今想起来,换个角度思考,却都是优点好处。

    她知道这种想法很诡异,可她就是忍不住去想。

    高阳甚至觉得心口有些空落落的。

    偌大的公主府,静悄悄的,就像一潭死水。

    人人都听从她,人人都奉承她,人人都想尽办法来讨好她……从前觉得这就是应该的,现在想起却觉得异常无趣。

    如今她想找那房遗爱吵上一架,是彻底没了理由。

    高阳恨恨地想,哪天遇到那个杀千刀的“白身”,别怪她不客气!

    非得杀杀他的威风。

    ……

    东宫的太子殿下不近女色,这事情渐渐传到了出去,皇帝李世民的耳中自然早就听说了。

    只是原来他问过太医,也只是以为太子公务繁忙,并不以为意,可时间久了,李世民心里犯了嘀咕。

    甚至,他吩咐了后宫的贵妃,帮忙留心一下合适的美貌宫女,即便是世家女郎,只要不是太显赫的人家,李世民也不介意赐婚给太子。

    可李承乾知道后却对此敬谢不敏,皇帝不理解。

    他甚至当面询问过此事,只是太子对此默不吭声,找了其他理由推辞了去。

    李世民皱眉,在身旁的大太监提醒下,觉得可能是太子有了心上人。

    说不准是求而不得。

    这让皇帝陛下心里好奇,但此困惑只是一闪而逝……房玄龄走了,可朝务只多不少,李世民少了左膀右臂,总觉得缺了什么。

    皇帝困在案牍之中,越发疲累,不得脱身。

    东宫最近也多了不少皇帝甩过来的朝政事务,可李世民暗地里的监督监察却是更多了。

    负责一部分这些事务的陈慕之,对此心知肚明。

    可能皇帝也发现陈慕之和太子靠得太近,敲打了一番陈慕之,见他又恢复以往的独来独往、沉默寡言,这才满意。

    陈慕之眼中眸色暗沉,他的一切思绪和想法掩藏了下去。

    ******

    房遗爱脱离了驸马爷的身份,其实赢得了他从前的“狐朋狗友”们的羡慕……

    这些人其实家里都是有个公主或郡主在,若不是房遗爱还在守孝,他们早就呼朋引伴的邀请房遗爱在教坊司庆祝一番。

    如今房遗爱能耐了,可也越发不好接近。

    他们见他一面难得,偶尔拜访一次,却发现彼此差距越发打了。

    本来这种差距会造成他们彼此关系的疏远,但房遗爱本来就是曾和杜荷玩得好的人,纨绔的心思他一直懂得,纨绔勋贵家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何况有太子殿下这面大旗在,大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壁垒分明,竟亦是达成了某种美妙的和谐关系。

    甚至,有几家看好魏王殿下一派的勋贵,居然到太子那里暗表忠心,转换门庭了。

    这让李承乾心里好笑之余,更加觉得房遗爱“人见人爱”了。

    因为太子发现,这帮勋贵子弟中,真有好男风的,居然琢磨起房遗爱,居然胆大包天的想一亲芳泽来。

    这让李承乾冷了脸。

    至于,太子殿下不高兴的后果,就不可叙表了。

    只有太子身边的贴心人赵德子知晓对方悲惨的下场,他更是重视起有关房遗爱的一切消息,好说给太子听。

    如今房遗爱表面上闭门读书,偶尔去东宫见太子殿下一面,但实际上时间和频次也并不多。

    李承乾隐隐知道房遗爱有些打算,想做些什么,此事一不小心对房遗爱来说很是危险。

    为此,李承乾忍不住又联系了不该常见的人,让陈慕之关注一下房遗爱的动向,怕其冲动。

    其实冲动已经离如今的房遗爱很远了,李承乾发现房遗爱因为杜荷的死亡性情有些变化,甚至有了一些执拗,他也说不上是好是坏。

    总体来说,房遗爱和他的关系比以往更加亲近,虽然乐见其成,心中也忍不住高兴,但太子殿下还是从中琢磨出什么意味来。

    他不由叹息。

    杜荷之死也让李承乾很是痛苦,他必然不会放过害死他的人。

    只是太子殿下更为克制,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泰夺嫡失败的结果自然不用叙说。

    成王败寇。

    他如果失败了,下场也不是可见的么。

    李承乾正是因为提前知道了,才不允许他这次失败。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跟随太子的人,往大了说,李承乾认为他继位登基,掌控天下的结果,比他的两位兄弟都更合适。

    他有这个自信,更有房遗爱这个有天大机缘的存在,能造福大唐天下更多好处。

    他的父皇最近对他关注太多,也是因为太子殿下如今越发让人挑不出错来,越发获得人心……从前是皇帝希望太子这样,可当李承乾真的被人交口称赞,心里敬服的时候,李世民的心开始愈发不安了。

    他的阿耶越发多疑了。

    李承乾从皇帝最近更“宠爱”李泰的情况中,看出来他阿耶对他这个太子的不满来。

    皇权和储位,皇帝和东宫……

    李承乾刻板守礼的表情之下,心里却是在冷笑的谋划,他要细细筹谋,如今更是忍字当头。

    更可况,李承乾对房遗爱的心思……他是不可能让他人对两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而这一切全靠“权势”二字。

    他是太子,不上位就是一个死字。

    容不得他退让,和心软。

    ……

    房遗爱要做的事情自然是为杜荷复仇——

    他永远忘不了此事。

    他有一个复仇计划,是凡参与过魏王和李敬业谋害杜荷的人,他都会一一去清算。

    魏王李泰暂时留在最后,他还不欲发狂先杀了他,及李敬业。

    毕竟,太子李承乾与他交好,众所周知。

    如果他房遗爱去直接杀了李泰和李敬业,太子必然受到牵连,弄不好又是一个谋逆。

    何况,家里的亲人房遗直和阿娘,房遗爱也不忍连累。

    一个人就是武功再高,智谋再深,也不能和国家机器作对。

    尤其大唐是一个庞大的帝国。

    很多事情房遗爱深知其恐怖如斯的后果,他只能从不起眼的地方清算起。

    很快,魏王李泰和李敬业他们两人发现,他们底下负责“谋害”过房遗爱和杜荷的人才,一个一个遇到各种诡异的“意外”,不是身亡,就是早遇到痛苦的大小折磨。

    还有活口的几位,他们细细琢磨了一下,本就是不知情听命的人员。

    房遗爱并没有赶尽杀绝,可是却更加恐怖。

    因为他是在彻彻底底的按照他心中的罪名在清算他们……

    李泰和李敬业两人会谈后,发觉这个结果,两人对视一番,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们不怕与房遗爱正面互怼,房遗爱再厉害,也得遵守国法,除非他不想要房家了。

    可,房遗爱现今却施展“卑鄙”手段,这就令他们不寒而栗。

    因为即便是魏王李泰也不能保证,一觉醒来项上人头还在脖子上安稳的呆着。

    李泰白着一张脸,就连武力不差的李敬业都觉得浑身发凉,他们加强了自身周遭的扈从,自己身上更是配带了不少□□和暗器防身。

    但房遗爱的行动是有计划的,有条不紊的。

    他十分有耐心,甚至偶然间见到魏王,该怎么行礼就怎么行礼,该避讳就避讳着,行为恭谨,绝无嚣张之态。

    ——但,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这不是房遗爱的本性啊。

    房遗爱曾经怎么不客气和纨绔作风,魏王和李敬业都很了解,正是因为十分清楚对方的性子,此刻才觉得对方复仇之心的炙烈。

    魏王李泰不好跟李世民说房遗爱要杀自己,他怎么告诉李世民,难道主动去承认,东征时刺杀杜荷和房遗爱的人,是他施展的阴谋吗?!

    他李泰还展望着那个不可言说的大位呢。

    李泰对皇帝宝座虎视眈眈,只能憋着,甚至他让李敬业想办法除掉房遗爱,毕竟对方如今是个“白身”,护着房遗爱的护身符房玄龄没了。

    还有房遗爱已经不是驸马爷了。

    ……不过是太子手下的一条狗,只要能除掉对方,魏王敢保证,就算是他阿耶发现了蛛丝马迹,也不可能处置了自己。

    房遗爱的动作引起了小范围的注目,他暂停了“刺杀”行动。

    对方的死因各种各样,就是大理寺有所察觉,但他们很少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破案线索。

    之所以休息一阵,是因为他阿娘担忧她,这几日搬过来,要好好“照顾”失去兄弟伤心的儿子了。

    因为守孝,又因为和离,儿子的婚事成了卢氏心中的一块病。

    房家人都没想到皇帝之前会真的让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和离,虽然房遗爱因此受到罪罚,但实则在房家看来,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值得庆贺。

    卢氏心里面也很高兴,若不是守孝,她早就带着二郎去拜访她相中的各户人家了。

    下一个二儿媳,她一定要细细挑选,给二郎选个合心意又貌美如花,性情且柔顺的。

    卢氏身体不好,但总算撑着一口气,她最近隐隐感觉到了大限。

    她身子越发疲累了,卢氏看过太医,只是她自己的身子她自己知道。

    她和玄龄互相扶持了一辈子,对方随着李唐夺得天下,逐渐位高权重,称得上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连皇帝都不忍他守着自己这个糟糠之妻……

    可玄龄再如何,也从未辜负过她。

    卢氏每次想到这份情谊,她就禁不住心酸。

    晚间的时候,每次她都能梦到对方……仿佛他们还是初初新婚相处的时候,那时候甜蜜无愁。

    卢氏禁不住嘴角露笑。

    可她的眼角却溢出点点泪花。

    太医的意思她懂,可谁能控制自己相思夫君的心呢。

    卢氏幽幽一叹。

    她如今最想的安排好二郎的一切,底下的几个孩子亲事她也在谈,几乎要定下了,都是生前玄龄和她约定好的,没甚么再操心的。

    只是房遗爱的终身大事,如今没有个希望着落。

    卢氏不愿意承认她心底隐隐的担忧,一位母亲再如何粗心,对自己的儿子来说,也总会灵光一下,非常敏感的。

    太子殿下……和二郎,他们两人之间——

    卢氏不愿意深想下去。

    她怕呀!

    怕二郎将来没个好结果。

    房遗爱不懂卢氏的害怕,他只能转移话题,应付卢氏口中的期望他成婚的期盼。

    只拿守孝作推辞。

    卢氏只能放下此事,很快便病了。

    房遗直夫妇将卢氏接回府邸,功勋爵位人家就连赡养父母,也要择个地点规矩来,否则会被御史弹劾。

    房遗爱也跟着回去住了几日,直到卢氏看似好转无事。

    可几个孩子亦直到母亲卢氏随时有可能像阿耶那样离去,俱都是忧心忡忡。

    这种情况下,房遗爱更加孝顺阿娘卢氏,友爱兄弟,身上暗藏的戾气渐渐好似磨平。

    魏王和李敬业他们两人松了一口气,虽然还警戒着,但他们认为,房遗爱是有恨有怨,但他不敢公然来杀害他们。

    李敬业更是在魏王面前嘲笑:“不过是一个孬种!欺软怕硬罢了。殿下不必担忧,找机会我给他——”

    他比划了一个杀人的手势,对着魏王笑了下,脸上满是恶意。

    李泰当然点头赞同,不过他还是平白嘱咐了一句,“不可多事。”

    李敬业点头。

    不被发现就行。

    魏王的意思他明白,一切都是他动的手。

    李敬业眯起眼睛,他投靠魏王殿下,想成为其不可替代的心腹,自然要替魏王做事,和拉拢军中的势力。

    原本他们联合高句丽的人,一是想着除掉太子的臂膀房遗爱和杜荷他们两人,二是他们有在高句丽藏兵的图谋——

    只是,他们两人没想到,一击不成,只死个杜荷,引得房遗爱发疯癫狂,居然一下子接连灭了高句丽三国。

    这人李泰和李敬业他们密谋之事彻底黄了。

    为此,魏王还特别训斥他这个出主意的,他在魏王一党中,地位有所下降。这让李敬业心中更加愤恨房遗爱这个祸害灾星。

    房遗爱在做“清道夫”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一件事情。

    ——是有关于长孙无忌的。

    不说长孙无忌对他和杜荷的袖手旁观,对方早就在魏王暗中的试探下,知道了李泰要对他们下手,却假作不知,袖手旁观,并未有阻止或提醒于皇帝李世民。

    这且不说,政治是冷酷的,长孙家和房家不对付,他袖手旁观,细想之下,房遗爱对此可以恨,却不能怨。

    因为如果是他,他也有可能做下同样的选择。

    当然,他阿耶那种人是绝不会似长孙无忌那般的。

    这点房遗爱坚信,甚至长孙无忌自己心中亦是应当知道,其实房玄龄应算是个风光霁月的有为君子,恪守君臣之道,为国谋利,不乏城府,却绝不会做出卑鄙差德行的龌蹉之事。

    可房遗爱恨得是,长孙无忌恐怕恶意让他阿耶累死——

    他手里的暗子不够,特意从太子殿下那里请求帮忙,陈慕之那边也传来调查后的信息。

    果然是供词之下,房遗爱知道长孙无忌,曾经特意嘱托或暗示东征军的一些人,繁琐的事务尽数推给房玄龄处理,在房玄龄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太医都在那嘱咐不得劳累,还强行让其操心。

    明面上,长孙无忌也是“捧杀”房玄龄的不可替代性,不禁在皇帝李世民面前显示他认为房相爷的能力,更是不争不抢,大多繁琐军务尽数与房玄龄有商有量。

    若不是长孙冲说漏了嘴,任谁也别想从中看出来长孙无忌的这个阴损的“阳谋”。

    即使现在他和李承乾知道长孙无忌对房玄龄房家的恶意,但苦于只是说辞,并无证据,哪里能整治了如今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外戚长孙无忌呢。

    房遗爱咬牙启齿,一拳捶塌了面前的案几。

    “——长孙无忌!”他恨声道:“好!很好!”

    这夜,太子并未回东宫。

    房遗爱亦是宿醉,没心情想着守孝,他最大的孝顺就是替父报仇,为杜荷复仇……房遗爱下了狠心。

    他只有太子一人可以商量,在李承乾面前,他可以不用掩饰真实的自己。

    不知从什么时候,就这样开始了……

    许是故意的,李承乾本来没有占便宜的心思,可是醉酒又伤心的房遗爱,居然亲昵起他来。

    不仅仅是这样,甚至在暗示撩拨了他。

    至少,在太子殿下的眼中,房遗爱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他亦是不客气了。

    李承乾素了好久,并不想拒绝这种艳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