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0章马屁可不是好拍的</A>

    回到王府,已是晚饭时分,章太妃已经在饭厅里等着,这次倒没埋怨刘双喜出门太久误了做晚饭,吃着那位徐大厨做的菜也不挑了。只是不时看刘双喜两眼,那点小心思不言而喻。

    刘双喜假装没看到,只顾着照顾三个宝贝儿子吃饭,章太妃脸上难掩失望之色,一会儿嫌菜咸,一会儿又嫌菜淡,而不是像刚吃饭时什么都是好的。

    吃过饭,章太妃就回去了,刘双喜没提那套首饰,云珞也没提,毕竟刘双喜虽然让掌柜把那套首饰做了添头,但送给谁他也不清楚,万一说错了,再惹得婆媳都不愉快。

    回到房中,先洗漱了,刘双喜就坐在桌边整理那几套首饰,留下自己喜欢的两套,剩下的都让丫鬟收着,待明日给洪安然送去。

    收拾到那套玉时,刘双喜才像才想来似的惊呼道:“瞧我这记忆,怎么就忘了?倒是让太妃失望了一回。”

    云珞似笑非笑地看着刘双喜,看的刘双喜有些尴尬了才道:“装的过了吧?”

    刘双喜哼了声,倒也没提让人把首饰立即给章太妃送去,而是收在梳妆台前,等到明日早饭时再带过去。

    云珞想不明白刘双喜怎么就为这一点儿小事生气,可仔细想想,自己好像真没给刘双喜买过什么,开始时是过得仔细,后来他身上总不带银子,忙起来也不会想到那些,相比之下还真是十王爷细心了些。

    云珞无奈地摇了摇头,刘双喜是好哄,可也爱钻牛角尖,这次怕是要气很久,往后他可要养成时不时给刘双喜买东西的习惯才好。

    早起,云珞上朝,虽然杜乐生要回来了,这时候云珞就更不能懈怠朝政,反而更要勤奋。

    刘双喜起来时,云珞还没回来,洗漱过后就去饭厅陪章太妃用饭。章太妃过了一晚心情也平复了,想着或许是那掌柜并没有提她相中的那套首饰,或是那套首饰卖没了,也不能怪刘双喜不给她买回来。

    早饭是徐大厨做的包子,虽然不比两个厨娘做的灌汤包,味道却也是不错,每次章太妃都能吃四个,再配上一碗粥,吃的可不算少。

    刘双喜过来时,章太妃刚坐下,粥已盛好,就等着刘双喜母子过来好开饭。

    刘双喜让三个儿子坐好,一人分了个包子,乐乐已经能用筷子夹着吃,两个小的只能用手抓着,好在这两个孩子吃东西还算干净,不会吃的到处都是。

    坐下后,刘双喜没先动筷,而是对身后捧着首饰匣子的丫鬟道:“还不把那套首饰拿过来?”

    章太妃的身子就僵了下,满心都充满了期待,当看到刘双喜从丫鬟手里拿过匣子,打开露出里面那套让她爱不释手的首饰,当时就有些激动了,还好最后控制住了,问刘双喜:“王妃这是……”

    刘双喜笑道:“昨日去给我那未过门的弟妹挑首饰,因买的多,那掌柜说这套刚好是太妃相中的,就算了添头。”

    章太妃原本还有些欢喜,闻言就囧了,虽说她喜欢这套首饰,可王妃这话说的怎么就听着不顺耳呢?什么叫添头?她喜欢的都是添头吗?

    可章太妃一向知道刘双喜嘴直不过脑,还真没觉得刘双喜是故意说来气她。

    不管怎么说,这套首饰是她喜欢的,待会儿就戴着出去给许陈氏瞧瞧,让她看看自家的儿媳还是很孝顺的。

    至于刘双喜每月就给她一百两银子,开始时嫌少,但久了也就习惯了,她吃用都由刘双喜张罗,喜欢什么说一句刘双喜就给买,她又不喜和樊城那些夫人们来往,只和许陈氏在一处喝茶听曲再找找乐子,一百两一个月能剩下一大半儿。

    刘双喜见章太妃没因添头生气,还有点小失望,她就是想气气章太妃,让她知道有话就说,别和她耍心眼,可章太妃见了喜欢的首饰,完全就没在乎她话里的意思。

    吃过早饭,章太妃打扮了一下,把那套祖母绿的首饰戴上,头上的簪子,脖子上的项链,手指上的戒指,手腕上的镯子,对着黄铜镜一照,真是贵气逼人,奢华内敛,章太妃满意了,带着丫鬟就上街了。

    刘双喜赶忙让几个侍卫跟上,那一身打扮万一被抢了呢?东西抢就抢了,再伤了章太妃。

    云珞上午没回来,刘双喜派人进宫去打听,结果听说是北陵那边出了事儿,因之前二皇子出使东楚,却没能拿到别国使节都带回去的白糖,北陵的皇帝便发怒了,发国书质疑东楚厚彼薄此,态度虽不算强硬,可也算不上委婉。

    有人就想将责任推到云珞身上,怪他放不下对北陵的仇恨,如今两国都和解了,就不应该再把北陵当成敌人,要与别国一视同仁。

    这个脏水云珞自然不肯接,他是对北陵有怨气,但北陵国来使也没死在东楚,证明王爷已经很大肚了,凭什么北陵想买糖他就得卖?糖就那么多,爱卖谁就卖谁,自然要挑着顺眼的卖了?

    而且,最后决定不和他买糖的可是北陵的二皇子,白糖的份额还没分完,他就带着人回国了,据说是和神秘的什么人那里买了糖,价还比他这里买的低。

    不说他对北陵的仇怨,人家爱买便宜货,他还能拦着不成?所以,北陵二皇子没能买到想要的糖,只能怪他自己贪小便宜,这个锅摄政王是不背的。

    云珞与那些想将造成两国不友好关系的错推到他身上的人唇枪舌剑,一时间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着争着火就烧到洪太师身上,有人埋怨他办事不利,被别人拿到制糖工坊的技术,造成如今的局面,虽说对方只得了皮毛,并没学会怎么制糖,可若不是他监管不利,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洪太师见识了摄政王的态度,自然是站摄政王一边,还要替摄政王劳心劳力。

    洪太师也是进士出身,本身才学不差,早些年在朝堂上也很有建树,只是后来老皇帝昏庸,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洪太师心灰意冷之下才选择走一条拍马屁之路。

    可马屁是那么好拍的吗?首先脑子要够用?不然那么多想走此路之人,为何就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