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喜却满不在乎地道:“这些高粱杆子我先带回去瞧瞧,若是合用大概这几天就可以收一批了,到时怎么收怎么割我再同你细说。”
栓子一听急了,“东家,高粱穗还没长成,这时候割有啥用啊?”
刘双喜微微一笑,“我自有我的用处,你只管按我说的做就是。”
栓子便不再说话,地是刘双喜的,他们也是刘双喜雇的工,自然是听东家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就是刘双喜把这些高粱杆子拿去喂牛喂羊他也照做就是。
刘双喜看诗香和书香提着大捆的高粱杆子很吃力,白夫人的丫鬟她也不好可劲儿地使唤,便对栓子道:“你喊两个人,帮我把这捆高粱杆子送到前面去。”
栓子答应着,回头道:“方姨、柳姨,你们跟着走一趟。”
女人中走出两个身材不高,但看起来就结实有力的女人,从诗香书香手里接过高粱杆,竟觉得有些沉甸甸的,这得长出多少高粱啊,虽然心疼没长成的高粱却也不敢多话。
刘双喜走了几步,又停下来问栓子,“地里可有什么收成了的菜?”
栓子笑:“小姐问的正是时候,前些日子地里熟了些茄子、黄瓜、辣椒,我正想明日去城里问问小姐铺子里用不用呢。”
刘双喜笑,“如此甚好,你也别送到城里了,明日开始,留下你们吃用的,剩下的就都送到灾民那边好了。”
栓子闻言皱了皱眉,“小姐,我前几日听那些灾民说有位姓刘的大善人给他们捐了一千两银子,那个刘大善人不会就是您吧?”
“嗯!竟传到你耳朵里了。”刘双喜笑着,心里有点小小的满足,又有点小小的羞涩。
栓子叹气,“小姐您就是太心善了,城里那么多有钱的老爷都装傻,就您实在,捐了那么多银两,除了搏个好名声,还能有啥好处?”
刘双喜自然不会说捐了银两后不但白夫人,就是县令两口子对她的态度都不一般了,有时该舍的时候总是要舍一些,只是笑笑,“谁还没个落难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吧!”
栓子摇着头,还想劝两句,就见诗香和书香都在对他横眉立目的,栓子没见过她们,不知是不是小姐新买来的丫鬟,也不好再多说,却把话记在心里,想着明日送高粱杆去临县时再好好说说她,免得没赚下几个家底最后都贴补给别人了。
刘双喜知道栓子是担心她傻,毕竟那么多比她有钱的都不肯出力,这事儿也轮不到她出头,没得要被枪打出头鸟,可她也有自己的理由,自然也不好当着诗香和书香的面对栓子说。
见诗香书香眼神不善地看栓子,刘双喜头前便走,两个提高粱杆的女人也随后跟上。诗香和书香见刘双喜走了,也不好再瞪栓子,心里却想:云夫人这般善心,怎会用了这样一个自私的小子做管事?难道真是没人可用吗?这小子心眼不好,云夫人又那么善良,别被他给骗了啊。
两个女人则是藏不住话的,边走边对刘双喜问道:“东家,您真捐了一千两银子?”
刘双喜笑着点头,又道:“待会儿就要到那边了,这些话还是不要说的好。”
两个女人忙不迭地点头,“晓得,晓得,我们就是问问,一千两银子那么多,要是我们得赚几辈子呢。”
说完又加了一句:“东家,您真是大大的好人。”
刘双喜深深地看了这两个女人一眼,对她们还有些印象,当初她赶那些好吃懒做的女人走时,她们也在,那时候可没人说她是好人,甚至有可能在她们的心里,自己就是一个母夜叉呢。
很快来到灾民们的聚集地,刘双喜让柳氏和方氏将高粱杆绑到车后面,这些高粱杆长得都好,差不多有三米多高了,车厢里也放不下。
她自己则是去找水喝。来时彩云在车里给她装了一罐八宝茶,里面放了枸杞、红枣、核桃仁,味道好喝还补身子。
郑三娘一见刘双喜回来便迎上前,“你说说你啊,我不是让你到车里先歇着,怎么才转眼的工夫你就不见人影了,这要是磕着碰着,我回去怎么和你那一家子交待?”
刘双喜笑,“就是去地里看看,也没几步路,也劳你这般大惊小怪了?”
郑三娘气得伸拳想要捶刘双喜,又怕伤到她,气哼哼地把拳头放下,“算我大惊小怪好了,可就是再不愿意你也得给我忍着,下回再敢一个人到处乱走,别怪我回去和彩云告状!”
刘双喜连连讨饶,依着彩云那丫头的唠叨,她的耳根子可要受罪了,看来得早些给她寻个婆家,免得整日就盯着她。
不管刘双喜是否会知错能改,但见她认错态度良好,郑三娘也没再说她,“待会儿要做肉糜粥,你在旁边看看怎么做更好吃些。明日我再送两头猪过来,再买些猪骨,虽说两头猪看着不少,可我刚问了白夫人,这里有六千多人,两头猪也就是尝尝肉味儿。”
刘双喜笑道:“我让地里那边明日开始就送些菜过来,配着你送来的猪肉,也能补补身子。听白夫人的意思,王爷派人送的粮草也要到了,粮够了,没准还能吃上几顿干饭呢。”
郑三娘也笑,“我可是听说了,王爷最是体恤百姓,如今他平安无事,便是我等百姓之福了。”
刘双喜不是土生土长的东楚国人,无法体会郑三娘这些人对定北王的感情,只觉得大家都把定北王给神化了,他再怎么有本事也就是一个人,最多就是善于治理罢了,哪有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