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喜道:“你看这边灾民少说也有五六千人了,整日只喝白粥也没甚营养,何况这里大多又都是女人孩子,尤其是那些孩子,一个个面黄饥瘦的瞧着就让人心疼,我就想,虽说是喝粥,若是能做些花样,比如用猪骨汤熬粥,也能给他们补补身子。刚好三娘也有这想法,不如买猪骨熬粥的事儿就由三娘来做如何?”
郑三娘道:“你这是知道我一人过日子艰难,想要让我博个好名声又省银子吧?猪骨比猪肉便宜得多,其实偶尔买两头猪也是买得起的。”
刘双喜却摇头,“三娘这就不晓得了吧,虽说猪骨瞧着不起眼,可猪骨熬出的汤才叫补呢。不过若是三娘有意买猪,我也不会拦着就是了。”
“就你鬼头,行,这些日子我的美味坊也赚了不少银子,如今既能为这些百姓做些事情,又能博个好名声,我也不是不懂眉眼高低的人,待会儿我就去抓两头猪来,宰了晚上熬粥。”
郑三娘知道刘双喜的好意,她一个女人独自过日子又没有靠山,本就容易被人惦记,如今虽然花些银子买猪,但只要能得白夫人的青眼,往后有她相助,她在临县的日子会更好过。
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急功近利,但她也是真心想为这些灾民做些什么,也不能算是唯利是图。
郑三娘是急性子,自然是想到就做,让刘双喜待在车里歇着,她直接去找了白夫人。
白夫人听郑三娘说起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也是一阵阵心疼,她自己就是当娘的人,又一向心善,不然青山学堂的束修那么贵为何却没攒下家底?
听了郑三娘的话自然是求之不得,这事儿也不用郑三娘出面,她直接找了两个县衙派在这边维持秩序的差役,买猪的事儿就让他们去做了。
不多时,差役就带着两个赶着猪的男人过来,看那大肥猪少说也有七百斤,走起路来浑身乱颤,真是膘肥体壮。
知道这两头猪是要杀了给灾民们补身子,两个男人也大气,这么大的一头猪只要了二两银子,两头猪也才四两银子。
郑三娘痛快地给了银子,白夫人便招呼会杀猪的人过来。灾民人多,各种人才不少,很快就把两头猪都杀好了,再按着刘双喜的要求把肉剔了剁成肉糜,实在是人太多了,肉块放在锅里盛的时候也不好分。
把肉糜用盐先煨上,到时再放到粥里面,骨头被剁开放到大锅里熬出骨髓,再用骨汤煮粥。头皮下水也不用刘双喜说,郑三娘就带着人去处理了。
知道这两头猪是郑三娘给买的,大人们只是用言语和眼神表达谢意,孩子们就直接了,围着郑三娘叫婶婶,把郑三娘喜欢坏了,她本就喜欢孩子,如今看着这些孩子,仿佛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许多。
那边锅里熬上猪骨了,刘双喜就想到自己出城的目的,从这边抬眼就能看到自家的地,刘双喜便没喊被孩子们围在当中的郑三娘,只与白夫人打了声招呼就要过去,白夫人却不放心,自己又脱不开身,便让她的两个丫鬟陪着刘双喜过去,并叮嘱她们一定要当心,千万不能让刘双喜磕了碰了。
两个丫鬟跟白夫人久了,都是细心的,有她们跟着白夫人也能放心。
刘双喜却有些无语,她不就是怀个孕吗?至于这样大惊小怪,可也知道都是为了她好,刘双喜心里甜丝丝的。
刘双喜过来事先没通知任何人,当走到地头时,就看到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个个都茁壮成长着,地头上杂草都没见几根,可见大家活做的不错。
只是如今七月天,头顶的日头不要命似的晒着,此时又正是日子最热的时候,想必大家都在午歇。刘双喜没想打扰到那些女人们歇息,就在田间地头转了转,只要看到庄稼长得好,她也不是容不得别人歇息的东家。
转了一大圈之后,刘双喜更是满意了,别看栓子小,做起事来还是很妥帖的,有他时常到城里与自己沟通,田地里的活做得都很好,之前怕人手不够想要放着先不管的地也都种上了苞谷,一眼望去,没有一块地是闲着的,让刘双喜不住地点头。
走着走着就来到山脚下,刘双喜瞧着山脚下有一处泉眼,正汩汩地流着清凉的泉水,一路又走得热了,刘双喜就想要就着泉眼喝点水,刚蹲下就被两个丫鬟拦下了。
两个丫鬟一个叫诗香,一个叫书香,都是打小就跟在白夫人身边,在吃食上虽不甚讲究,却极重干净,见刘双喜捧着手就要喝,诗香忙拦道:“云夫人,喝不得!”
刘双喜吃惊地回头望着诗香,那疑惑的眼神让诗香脸颊微红,却不肯让步地道:“我家夫人说过,生水中有虫,喝进肚子里会在身体里长大,吸人血、吃人肉。”
刘双喜回头看了眼手心里没剩多少的水,突然觉得有些喝不下去了,她自然知道喝生水不好,可她是真渴了啊。但听诗香说完,虽然知道生水里未必有诗香说的那么恐怖,但水里有寄生虫她是知道的,而这山水里更是没准会不会混进各种虫卵,想到肚子里的孩子,虽然渴得嘴干舌燥,却怎么也喝不下去了。
刘双喜这边纠结,就听身后传来一阵笑声,“这位姑娘真是细致人,我们山里人哪个不是喝生水长大的,若像姑娘说的这般吓人,我们这些人不是要被虫吸干吃净了?”
三人回头,就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身上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裤脚上还沾着泥,显然是刚从地里回来。
在她的肩上挑着两只木桶,显然是过来打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