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7693/498037693/498037725/20200522161724/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后来,后人根据和珅的事情,总结出了五点和珅受宠而不死的原因。
第一点,和珅此人确实有才。
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
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
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
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
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
第二点,据说和珅长相清秀。
乾隆觉得其酷似因乾隆被处死的一个妃子,故而重用和珅。
第三点,和珅擅长拍马屁。
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
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爱戴他的母亲。
所以和珅就竭尽自己的一切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特别是在皇太后归天的时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是时刻陪在乾隆身边,痛哭流涕,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赢得了乾隆的好感。
第四点,和珅被乾隆重用初期,确实做过几件令乾隆高兴得事情。
比如审判李侍尧,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而且和珅在官学内苦读,掌握了汉、满、藏、蒙语,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深得乾隆喜爱。
第五点,和珅的敛财技巧炉火纯青,能为老年乾隆的无限制挥霍提供财源。
在乾隆晚年几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捞钱本领给乾隆带来了想不到的好处。
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
久而久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珅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当然会重用了。
······
和珅生财的手段,不比沈万三差。
不过,他们两个人生财的手段不一样。
一个是以权谋私,钱生钱。
以钱生财。
一个是以商为商,商业运转,财源滚滚。
当然,和珅和沈万三相比,还是差一些。
如果和珅没有那么高的权势。
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多的钱财。
项云十分的看中和珅。
不仅仅是和珅的赚钱能力。
还因为和珅那溜须拍马,揣摩圣意的心思。
有些事情,项云正好需要和珅去做。
······
在项云的心理,和珅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少,人家怎么说也是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比如说华夏著名的——福字碑。
传闻之中,就和和珅有关系。
传闻之中,和珅秘密地将康熙皇帝写给孝庄皇太后的福字碑从皇宫内偷出来,并安装在自己家花园内的假山洞中,假山修成龙形,依然存于该假山下的福字碑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这个福字,就被和珅给偷了出来,成为了自己家的装饰品。
不得不说胆大包天。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上也说明,对方牛气冲天。
除了福字碑之外,和珅还曾经帮乾隆举办过千叟宴。
传闻之中,乾隆帝举办过三次千叟宴:第一次在乾隆五十年,因为老人们等待乾隆略久,导致菜肴凉冷不甚成功;第二次千叟宴由内务府总管和珅筹措,和珅改革旧式个人小火锅,发明今制大火锅加烟囱,热呼呼宴席让数千位老人吃得眉开眼笑,乾隆面子俱足;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正月初四,乾隆为了嘉庆新登基为帝,于宁寿宫皇极殿再举办千叟宴,乾隆亲自召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予以赏赐。这次千叟宴仍由和珅主办。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和其才华。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