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结果孩子们也不恼,笑嘻嘻应道,“我们先生说了,这山上有大野兽,万一进了学堂,伤了住宿的同窗就不好了。所以要把院墙砌高一点儿。”

    这理由…说实话,真是不太可信。

    就算要防备山上的野兽,院墙砌个一人多高就足够了。但林家要求可是两人高,而且还是双层,中间添了加草合成的稀泥,擂实,而且每隔三尺,就要留出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口,难道是为了随时瞭望山上野兽的?

    这哪里是防备野兽,这是防备野兽成群来袭吧?

    虽然心里这么嘀咕,但林家出银子出粮食,待众人又是百般优待,众人也不好不卖力气。

    于是,林家的几十亩水田收完的时候,新砌的院墙已经把京华堂彻底围了起来,而且迅速增高着。

    两道墙壁之间的稀泥,直接就在墙壁下取土,河道也顺手这么挖了出来,逐渐加宽。

    有人略懂泥水活计,就去同林家人示警,“河道里若是蓄水,不出几日就要把院墙泡倒了。”

    林家人道谢,但却依旧命令众人继续向外挖。

    见此,众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很快,三百多人就砌好了院墙,秋风吹得直爽,还有太阳的暴晒,干透的石头墙很是坚固结实。

    林家人验看了一下,就直接给众人发了工钱,一文不少。

    众人瞧着时日还早,别处还有稻子没有收割完,又抢着继续去寻活计赚工钱了。

    自然,京华堂的院墙是不是会被河水泡倒,就都被他们扔到了脑后。

    岂不知,这一晚,借着月色和火把的光亮,林家村擅长  泥水活计的汉子都被招到了京华堂外,几十个后生打下手。

    一百多袋子的灰色粉末被分批倒在地上,掺和上白日筛好的细沙,再浇上水,和成泥,运到院墙下,直接抹了上去…

    忙碌了一晚,所有人都是累的不成,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最后一铲子泥抹完,众人都回家去睡了。

    结果中午不到,他们就被妇人们摇醒,嚷道,“你们昨晚抹了什么到墙上,灰突突的,干透居然比石头还硬。”

    男人们儿听得一头雾水,末了揉着尚且有些眩晕的脑袋,赶到京华堂外的时候,他们也惊得没了睡意。

    没人比他们更清楚了,昨晚明明抹上去的是泥,今日当真变成了铁石一般坚硬,敲上去,甚至微微有些清脆之声。

    这般把城墙抹了一人高,又抹了河道的底部,只要不浸水几年,院墙绝对倒不来。

    更何况,秋日之后就是寒冬。河水变成冰,就对城墙更没有威胁了。

    众人心里惊疑,但却没人跑去大院儿刨根问底。一来谁家都有些秘密,不好对外人说。二来,大院儿拿出这等神奇东西,定然是有用处,万一他们多嘴多舌惹了祸,可没地方买后悔药去。

    当然,他们就是去大院儿问询,也无人解答。

    大院儿里老少都被分了任务,各自忙碌着。

    林保几个兄弟里,林荣带人造了一座吊桥,不求多美观,只求耐用又结实,最好再轻巧,吊起来不费力气。

    林保则带了村里的后生,扛着铲子和铁锹,直接把村上游的河道改了,另外挖了一条很宽的水渠,只等吊桥造好,就直接把河水引到学堂外的河道里。

    幸好,家家户户的稻子已经在抢收,这时候不需要水源,否则林家这般肯定要引起众怒。

    待得水泥彻底晒干,吊桥造好,河水引进来,整个京华堂就真成了岛屿一般,看上去虽然有些孤单,但也绝对的独立安全。

    林护有些用力过猛,放水的时候多了一些,河水溢出河道淹没了一部分稻田,变成了烂泥塘。

    林老爷子和娇娇过来查看的时候,居然大喜过望,狠狠夸赞了林护几句。

    烂泥塘,行人走过去尚且艰难,蛮人骑兵想要通过,简直是难上加难。若是不小心被陷进去,简直就变成了活靶子,任凭院墙上射箭,躲都躲不及。

    学堂如此大的变化,外人瞧着都是惊奇议论,但学堂里的学童们却是欢喜之极。

    孩子爱新奇,他们不知道为何学堂要改建,但每人偷偷爬上院墙,从小窗往外探看,或者上学下学时候从吊桥上跑过,简直是有趣极了。

    但紧接着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学堂里发下了新的功课,每日午饭后多给一刻钟歇息,但每人要寻一块盘子大小的石头,抱回学堂存在院墙下。

    学童们初始还没当回事,但很快,学堂附近的石头就被他们搬完了,只能去更远之处寻找,这也就成了苦差。

    好在,院墙下的石头堆满的时候,他们的功课也做完了。

    林荣带了人开始架设投石机,调整距离。

    说起投石机,这还是去年冬日,他们兄弟偶尔一起玩打雪仗,娇娇被哥哥们群攻,然后缠着林荣做了个小小的投石机,专门往外发射雪球,一人对战林护几个小子,打的他们抱头鼠窜。

    林荣觉得有趣,做了个大的放在家里,原本也没觉得会派上用场。不想今日居然要赶工多做了几十台出来,累得几个跟随回来的木匠们都能坐下就睡着。

    老爷子亲自出面同木匠们道谢,一人给了十两银子的重酬,木匠们也投桃报李,绝口不提林家造了投石机,但他们的肚里也存了满满的疑问。

    林家这般动作,不可谓不大。若是往日早就在城里传开了,但正好赶上秋收。

    家家户户忙着收稻子,白日累的半死,晚上沾炕就睡着了,根本没有那个力气说闲话儿。

    就是城里的富贵闲人们,大多也是有田地农庄的,这时候为了收成考虑,待佃户最苛刻的家主也要去田间转悠一下,根本没那个闲心去酒楼茶馆听八卦。

    而本地和外来的米商们也忙着收稻米,付银钱,联系车马行,赶着早日把稻米运出去,再卖个好价钱。

    这般诸多原因,林家“发疯”,居然没人说几句。

    待得秋收忙完,林家准备妥当,娇娇再进城去回春堂取药的时候,程家老少十几口,除了程大夫,都回南边老家去“祭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