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2章房遗直考科举(三更求鲜花,打赏,自定)

    乡试的府衙之中,衙役充当着监考,在考场之中来回的走动.

    士子们大多奋笔疾书,乡试的考试并不会有多难,因为这里主要排查的是士子们读书写字的基本功底,为的是把那些虚度光阴的人排除出去.

    只要基本功扎实,基本都能过,但看的就是谁能真正的潜下心来仔细的将这些并不算难的问题,一丝不苟的尽善尽美.

    考试的考生,都来自长安周边,各式各样身份的都有,有士族门阀,有寒门士子,也有一些勋贵之后.

    孔颖达在考场中来回走动,作为长安城这一场相识的主考官,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学问,自己的品格负责,所以他十分严苛的,对坐在自己座位上的考生,不断的观察着.

    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房遗直.

    按理说,作为一个主考官,孔颖达不会认识偏袒任何一个考生,和他们套近乎.

    但是房遗直,他是有一些赞赏的,要不然也不会记住.

    没记错的话,他小的时候也有一些勤勉好学的文名,只是对比一个比他年龄还小的小妖孽,他的文名在许多人看来并不显眼.

    但是孔颖达记住了,因为很多人都在作秀,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不做了,而房遗直却未曾听过他有什么出格的浪荡声名,所以孔颖达赞赏,但他并不会多说什么,多看了他两眼,便继续巡视.

    房遗直也此刻在自己的位子上抓耳挠腮.

    跟以往的考试不同,科举的改革,几乎是由长孙钰一手操办的,只要有了长孙钰参与的成分,事情的走向总是那样的不合常理,就连考试的题目也一样.

    受长孙钰出的那张卷子的影响,考官们出题的时候更加注重于考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单单对经典的死记硬背,所以题目出的都比较灵活.

    比如这一次乡试结尾的一张试卷上,要求释义以实例.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这题可一下子把众多学子难倒了.

    解释经典,每个人都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教授他们学习这些经典的夫子的答案,但是要他们自己举实例,他们哪里举得出来而房遗直就不同了,平日里除了研学之外,它更多注重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所以这样的例子对他而言数不胜数.

    很快就提笔答了起来:夫聚天下之货,形同商队,为行商之道,在货物丰富之地聚集,再发往他处.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如盾甲与刀兵,配合默契,才能长久“咣!”

    当考场中计时的香点完,一声锣响宣布了乡试的结束.

    刚一直收拾好纸笔,放于上的一旁,随后进入更衣室,将自己原本的衣服更替回来,一出来时又正好碰见了孔颖达,连.

    “见过孔师.”

    孔颖达,字冲远,是孔子的第31,如今担任国子监祭酒,以后还编纂了《五经正义》.

    正是这时候的儒家弟子的首领般人物.

    若不是长孙钰横空出世,应该在朝堂了,只不过碰上了长孙钰,和他诡辩了一通之后,发觉所学之学还不甚:满足,所以才改为担任了国子监祭酒,潜心研学.

    这无形之间也算是给李二解决了一个难题,不然就李二这臭脾气,许多事非得给孔颖达怼死不可.

    看着房遗爱彬彬有礼的模样,孔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颖达也是笑着问了一句:“你考得如何”

    “学生自觉问心无愧,不负所学,但愿能出个好成绩.”

    房遗直大胆的回答到.

    “不亢不卑,不骄傲,颇有古先贤之遗风,你若继续潜心研学,是个做学问的好料子:.

    省试和会试的时候,希望老夫也能看到你的名字.”

    “谢孔师吉言.”

    房遗直有些心潮澎湃,孔颖达对他而言几乎如同一个偶像一般,能得到自己偶像的鼓励和赞许自然是高兴的.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拜师的决心.

    只不过如今时间尚短,他的字典尚且还没有编纂完成,更枉论那些小祝的经典更是要多花费时间推敲,以免献丑,等到这两个敲门砖都完善了,他就可以带着这两件半成品去拜师了.

    但现如今,他还要先回家,等3日之后的放榜.

    乘坐马车回府,房遗直撞见了自家老爹,连忙问安.

    “随为父到书房聊聊吧.”

    父子俩难得谈一回心.

    但是房遗直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练,也没有那么多心理的障碍了.

    父子俩对立端坐,像聊天一样.

    “今日的考试可有把握”

    “孩儿以为,省试不成问题.”

    “那就好,哪怕你最后没有进入会试,以你的才能加上维护的关系,可以让你从一小吏做起,没有人会多说什么.”

    房遗直听的哑然,沉默了一会才说到:“父亲,孩儿这才刚刚参加完乡试,这入仕一事,也不急于一时吧.”

    他一脸纠结的样子落在房玄龄眼里.

    房玄龄摇头到:“房府以后到底是要有人继承的,你性子虽然迟钝,但是稳妥守礼,不会出大岔子,理应尽早执事,打磨性子才对,难道你非要拖延等到加冠之后,才肯入仕吗“孩儿不是想拖延,只是”

    房遗直迟疑了一会,想说一些东西,只是面对父亲的逼问,却又有些不敢说出来了.

    “只是什么有什么直说出来便是,大丈夫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子”

    房玄龄有些不满呢说道.

    “孩儿扪心自问,对这做学问一事,倒是颇为喜欢.

    这一次乡试和省试也有几分把握.

    但是入仕为官,孩儿却打从心底不喜欢朝堂里勾心斗角的感觉.”

    房遗直认真的说出了心声.

    “那你倒是说说,你想做什么你是一个国公之后,必然要继承国公的爵位,为朝廷效力,若是不为官,你这一辈子想做什么混吃等死吗”

    “孩儿想一辈子潜心研究学问,整理古籍.”

    面对房玄龄的不信任,房遗直终于大声的说出了自己心底共鸣者的这个目标.

    房玄龄有些哑然,皱着眉头许久,又说到:“说说你的想法.”

    “孩儿说实话,孩儿打骨子里就不是那强势能做主的人.

    您也看出来,许多人也看出来,包括您推崇的长孙兄弟也是这般说法.

    但是相比于父亲,他给了孩儿一个最符合孩儿心意,并且也是孩儿愿意去做的目标.”

    “孩儿此生,做好两件事便足够了.”

    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推记住收藏保存百度搜索唯一域名,享受高速阅读!

    记住收藏保存唯一域名,享受高速阅读!

    温馨提示:浏览器阅读模式如果不显示章节内容,点击刷新,找到底部设置菜单,进入设置菜单里点击退出畅读模式即可高速免费阅读!所有浏览器的畅读模式都会影响显示尽量退出畅读模式,阅读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