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砰!!”“砰!”….
一连串的枪声在军营响起。 孙传庭和唐浩坐在点将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们练习发铳。
“报,督师大人,已经试射10次,火铳完好。”
“射程和威力如何?”孙传庭问。
“80步外,穿透了两层铁甲!”
“好!”孙传庭拍着座椅扶手喊道“有此利器,何惧他流寇和建虏?!”
80步,大概就是120米。满清鞑子一般骑马到明军阵前下马,然后接近70米开始放轻箭,在30步左右开始施放重箭!他们的箭术非常准,通常喜欢射人面门,就算没有射中面门,在40米左右被一百二十多磅的强弓带着一百多克的箭射中躯干,也会瞬间骨折失去作战能力。
更何况,他们的重箭实际上是一个个破甲锥,箭头还在马粪里泡过。被射中,就算当时不死,后面也会死于破伤风和败血症。
明军每次跟清军交战,总是会在对方还没进入射程就开始乱放枪,清军则是会利用盾车慢慢接近,然后在弓箭射程内射杀明军。往往是两轮弓箭后,明军的阵型就会崩溃。
现在有了唐浩带来的火铳,孙传庭有信心在清军放箭前就给对方重创。
唐浩走到队伍里,拿过一把火铳看了看“怎么是火绳枪?”
“火铳就是用火绳的啊?!”士兵说。
“无际。”孙传庭走过来问“有什么问题吗?”
唐浩皱着眉头,有些奇怪地问道“你这里没有燧发枪吗?”
“燧发枪?”孙传庭懵逼中。
“就是自生火铳!”唐浩说“把火绳换成了燧石,击打在药孔上点燃火药从而发射。”
孙传庭托着下巴说“自生火铳倒是听说过,7年前,兵部的毕侍郎研发出来的。可是我这军中却没有!我这就安排工匠研究,看看能不能搞出来你说的燧发枪。”
“嗯!”唐浩点点头“继续训练吧。”
“好!无际随我去点将台观看,下面该开炮了!”
点将台上,唐浩和孙传庭还有一群军官看着下面的士兵操作火炮。
一樽樽只有两三尺长,碗口粗细带着两个支架的小炮被放在了地上。装药,装弹,然后点火。“嘭!”“嘭!”
小时候记忆力爆米花出锅的声音响起!
一个个枣核大小的铅子儿从炮口喷出,笼罩了前面四五十米的射界。
“这个射界,比不上鞑子的弓箭吧?”唐浩问。
“要进一些!”孙传庭说“这虎尊炮,是戚少保当年用来对付密集冲锋的倭寇的,射程不远,但是一打一大片。”
唐浩说“要是能多打20步,就不用怕鞑子的弓箭了!”
“先生!”孙传庭旁边的将军说“搞多打二十步,除非加大装药,但是一旦加大装药量,这炮就放不稳,还有炸膛的危险!”
“把火药做成颗粒状,威力会增加!”唐浩说“怎么做,你们去试验,我只能告诉你们,做成颗粒真的可以提高威力!”
“炮放不稳,那就在前面的两个支架上想办法,让它抓地更牢靠一些。现在你们不用打造弓箭和盔甲,省下来的钱把炮好好弄弄!”
火炮射击结束后,上场的是长弓手。1500名长弓手排成三排,在千户的命令下,张开长弓斜对着天空。
“放!!”
“嗡!”一声弓弦响动。带着白色箭羽的长箭飞向了天空,飞到一百多米的高度,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坠…”
“咄!”“哆!哆..哆!..”“…哆…”
地面上密密麻麻的覆盖了一层白花花的箭羽。
“220米!”唐浩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作为一个干了八年的消防员,他对距离的估算绝对跟狙击手有一拼。
“接近150步!”孙传庭笑着说“抛射威力堪比两石弓!”
“控!”下面的千户喊道。
“哗!”所有的弓手拉开了长弓。
“放!”
“嗡!”又是一阵弓弦弹响。
这一次,射程比刚刚要远了一些。
“不错,不错!”唐浩拍着手说道“以这个水平,可以跟流寇打一仗了!不过,我觉得,长弓的射程还能提升一些。”
“是啊!”孙传庭很赞同“这些新兵才参军一个半月,如果再有两个月的训练,我想是可以射200步的!”
两百部,也就是300米!
“先练抛射,等他们能够连续10次都抛射射到150步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练练60步的直射了!”唐浩说“鞑子的重兵通常都穿两三层铠甲,那些什么白甲兵、拔牙喇兵,身上的铠甲更是精良。”
“到时候,这些长弓手直射可以充当救火队用!就算射不透那些鞑子的甲士,也可以用来对付那些没有什么铠甲的汉八旗二鞑子。”
突然,唐浩愣住了“他们的衣服?….”那些士兵的鸳鸯战袄,怎么红一块白一块儿的?
“先生!”一个偏将说“不知道怎么回事,用先生提供的消毒水泡过之后,战袍三的颜色就掉了,现在就是这样花一块白一块的。”
“这倒是我疏忽了!”唐浩说“那消毒水,在我们那里还有一个功效,就是漂白。把所有颜色的织物都可以变成白色!”
“下次来的时候,我给你们带些红色的布,你们再给士兵做一身战袍吧!”
“好!”孙传庭抱拳道“那就多谢无际了!”
“燧发枪,我想办法给你搞一把带来,不过也难说,在我们那边都是古董了,不太好找。”唐浩想了想,又说道“不过,我可以把图样带来,到时候你这里的火绳枪都换成燧发枪,打流贼和鞑子会轻松很多!”
拿着孙传庭给的几个玉器,唐浩钻进了车里。“回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