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每逢遇到投降的城池,安禄山都会下一个命令。
让这个城池里面的百姓跟府兵自相残杀。
等死剩一半的时候。
安禄山才会接受幸存的那部分人的投降。
再然后,安禄山便会让投降他的百姓,充当先锋,去攻打那些死战不降的城池,待城破之日,便是屠城之时!
正是这一策略。
自长安以北的的各大城池,只要是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军经过的地方。
基本上尸横遍野,渺无人迹。
万户萧条鬼唱歌。
“传令!”
“分发铁铲、云梯、钩索!”
“攻城!”
“凡后退一步者,杀无赦!”
各处监督攻城百姓的胡人督军纷纷下令。
然后,这些胡人督军手中长鞭朝着最后排的百姓狠狠一甩。
在胡人督军的打骂声中。
无数前排百姓,徐徐移动着,哭喊着。
像是行尸走肉一般,扛着铁铲、云梯、钩索等器械,徐徐赶到长安城的护城河边。
首先,拿着铁铲的百姓动了。
他们开始在胡人督军的鞭笞与打骂之下,快速地挖掘泥土,然后用手或者衣服兜住泥土,不断抛下护城河。
不一会儿。
这护城河便填了出一片片可以供人站立的空地!
“攻城!”
胡人督军继续喊着。
然后。
那些百姓开始搭建云梯,准备攀登长安城!
“怎么办?”长安城守城的将士看到此幕,一个个脸色都急了。
现在登城之人,虽然大部分都是百姓。
可谁能保证,这里面没有掺和着安禄山的奸细?
独孤靖瑶看着此幕。
高举的右手,迟迟没有落下!
“这首批攻城的百姓,可都是大唐的百姓,若此刻将守城的箭矢滚油都落在他们的头上……”
“我……”
正当独孤靖瑶做艰难抉择之际。
一个白发垂髫的老人,在几个仆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靖瑶,你还年轻啊!”
“这些人过去虽为大唐百姓,可他们投降了安禄山,现在他们就是兵!”
“叛贼的兵!”
“这个命令,还是由老夫来下吧!”
“记住了,靖瑶!慈不掌兵!!”
那老人走到独孤靖瑶身旁,拍了拍独孤靖瑶的肩膀。
独孤靖瑶抿住嘴唇,现在被这老人这么一说,心性终于发生了蜕变。
慈不掌兵?!
……
“传老夫命令!”
“放箭!投石!放油!”
“灭杀一切攻城之敌!”
云南王以垂垂老矣之躯,傲然站在城墙之上,高举的右手一挥落!
“嗖!”
“嗖!”
“嗖!”
无数的箭矢,滚石、滚油,纷纷往城下那些准备蚁附攻城的百姓头上砸落!
“啊!”
“啊!”
凄凉痛苦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一道道声音,就像是锋利的刀刃一样。
割在城墙上不少人的心脏上面。
“快去!”
“接上!”
“快滚上去!”
胡人督军仍旧源源不断地用刀剑、皮鞭逼迫着密密麻麻的百姓攻城。
然后用百姓们的尸体,来消耗长安城守军的守城物资还有体力、士气!
这一招虽然残酷。
但非常实际,而且有用!
“啊噗……”
这些攻城百姓,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在长安城的守军面前,他们只有被屠杀的份!
由此,不少守军放着弓箭,投着滚石,滚油,不一会儿,便呕吐了起来。
守城兵卒,士气一度非常低落!
“想想你们的城里面妻子、孩子!”
“这些贼兵看起来很惨,可一旦他们上了城墙,乱了我们的队形!”
“一旦敌军混入其中,你们的妻子将被凌辱,你们的孩子将被虐杀,而你们将会成为下一批攻打其他城池的贼兵!”
“你们甘心吗?”
老云南王竭尽全力地吼着,实际上他的双眸,也含着泪水。
他也不想啊!
但为了留守长安的百姓安危!
他又能怎样?
一定要抗击到最后一刻!
一定要!
听到了老云南王的话,无数守城将士精神一振!
对!
为了妻儿!
为了自己的命运!
一定要守住长安城!
不惜一切代价!
长安城守城将士,士气为之一涨!
抛下的箭矢、滚石、滚油,瞬间数量大涨!
“啊!”
“啊!”
“啊!”
攻城百姓的惨叫声,更加惨烈。
声音震彻整个长安城的上空。
城中。
留守城内的妇幼儿童,看着蔚蓝的天空,听着那城墙处传来的各种声音。
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感业寺。
杨玉环和数百尼姑,跪在泥塑的菩萨面前。
在那喧嚣的声音之中,默默地念着经文。
为守城将士祈福。
城外,安禄山营帐中。
听着远处的喊杀声、惨叫声,安禄山惬意地啃着烧鹅腿,喝着葡萄美酒。
“这烧鹅味道不错!”
“赏钱一千贯!”
安禄山让身边侍女帮忙擦干油迹,把那厨师唤来,然后高兴地赏赐下去。
“谢大王!”那胖嘟嘟的厨师跪谢,然后离开。
安禄山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来到帐前,远瞭长安城。
此时,安禄山麾下无数文臣将士走了过来。
“军师,长安城何事可下?”
“本王今晚就要进入长安城,在那太极宫龙床之上酣睡!”
安禄山眯着眼睛,憨厚的脸庞,都无法藏住他的愉悦和兴奋。
闻言,一个儒士打扮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他正是安禄山的军师严庄。
“回燕王,根据之前的谋划,长安城兵力缺乏,只需消耗一批百姓,待到正午,等城中兵卒疲乏,便可命精锐攀登攻城!”
“今晚,燕王必能入太极宫,睡在那龙床之上!”
“就连那太极宫的宫娥、美女,亦将成为燕王囊中之物!”
严庄平静地说道。
像严庄这样平时看起来很严肃的人,一旦奉承起来,最为致命!
安禄山当即喜逐颜开,大声道:“好,说得好,不愧为吾之子房!哈哈哈,本王喜出望外,忽然诗兴大发,要赋诗一首!”
“愿闻大王之诗!!”
“大王所作帝皇之诗,必青史留名!”
……
解释一下,独孤靖瑶一家在长安是因为被杨国忠诬陷反叛,全家都被调回到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