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八章 鞋包店

    当年时兴一股进口食品风,而发源地就在长沙。王爸带着王祝和汤铃在星期六的早上到了长沙。然后按着地址考察两家比较出名的代理进口食品的公司。

    两个公司的招商人员都是即有热情又有激情。利弊关系都有点到位。同期去的还有全国各地有意加盟的经销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王爸还是很仔细谨慎的。听好介绍,见过负责人,就拿了资料回旅店研究起来。

    加盟费和后期资金滚动。还有食品经销所要面临的卫生许可证,进出口公司的允可证,食品保质期等一系列问题。深思熟虑。

    星期天一早还特地跑了长沙各个主要道路上正在经销的店面情况。并买回一些品尝。王爸当即表示,做食品行业,他还是不怎么支持。让小两口回杭州后再考虑清楚。

    回杭州后,王家四口人,有三人是反对开这种食品店的。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汤铃的这个开食品店的计划是彻底的被否决了。

    汤铃当时也力争过。并带着王爸王祝跑过杭州的店面,都是相对成功的案列。但是由于观念根深蒂固,实在无法改变。这时王祝把他的方案提上了日程。

    他的设想就是开一家女包女鞋店。货源以品牌过季折扣及鞋城为主。同样的,带上两个参考人员,去跑了货源,并落实。人家只要求每次进货在一定的金额,并且承诺是可以换款式的,而且不用加盟经费。这么一来,成本上就会有很大的控制。

    同样的少数服从多数。说干就干。这个店就决定方案了。汤铃的选择只有支持王祝。两人风风火火的行动起来。先找房东谈好租金,签好三年不涨租的承诺。再找好装修队把店面精致的里里外外重新包装。

    另一方面,两人就先去看第一批上架货源。还地特去了趟海宁皮革城。进了一批高端的时装品牌女包。

    半个月的样子。这家名为“风铃”的时尚女性鞋包店开张了。两人还是朝八晚五的上班族。白天请小阿姨管店,下班后两人自己管。

    店一开张,由汤铃订的价,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店开张优惠措施。反响确实不错。因为同条街上算上他们这家,统共有三家鞋店。前两家都是折扣店,只有汤铃家的是时尚店,折扣款和新款一起上,也只有汤铃家还卖女包。

    只是开张还没三天,就在汤铃的手上,收到两张半张真半张假的百元假钞。这事儿让汤铃郁闷了半天。辛苦接待不算。搭了双六十块钱成本的鞋子,还要找零八十钱给那对用假钞的中年夫妻。王祝开导了老婆几天,并马上买了台小型的验钞机回来。

    小店是七月份开张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因为价格太高没太多人买,款式太过时了也不会有人买。

    每个周末,小两口一下班就会去跑鞋城采货。为了让一些品牌出货,都是自己亲自提回来的。一款一手就是五个码。每次提回来把后坐和后备箱塞满的。两人自从开了店,也不要提什么业余活动了。上班下班店里。头三个月里结盘都是略有赢余的。但是汤铃仔细算过,扣除算给小阿姨的工钱外,卖货是有得赚的。就是房租费是刚刚保本的。还要搭进他们夫妻两人的人工。

    在第三个月底,他们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品牌折扣市场不给他们放货了。理由是他们店所在的同一条街上,有一家他们自己的加盟商。人家是交过5000块货源保证金的。现在人家提出抗议,当然得到了总部的正视。缺少了这个相对廉价的货物来源。汤铃他们每个月虽然上的款式是最新的,但是成本开支上多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