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5章 人书俱老矣

    “朱大哥,这里就交给你处理了,稍后将黄门弟子安排到后院的客房里休息。”

    嘱咐完朱浩,沈千军带人离开了沈家地牢,目睹了夏桀三人的惨死,宫疏影似乎受到了一些冲击,精神有些紧张,沈千军让苏雅带着宫疏影先行下去休息。

    另一旁,管事安期生接到了一个电话,他向沈千军告罪道:“少爷,我那边出了一些事,需要赶紧回去处理一下。”

    皱了皱眉头,沈千军询问道:“出事了?难道是你的朋友黄韬没有把事情处理好。”

    摇摇头,安期生笑道:“少爷放心,黄韬那边一切顺利,是我手上的生意出了一些问题。”

    闻言,沈千军放他离开了沈家,三大管事在沈家拥有不小的实权,沈家大部分的实业都是交给这管事三人处理,对于管事,沈家一向是采取放权政策,所以沈千军也不会过多干涉管事的生意。

    不论管事采用何种手段,对于沈家而言,只需要实业的成绩即可,不过沈家管事也并非没有任何限制,沈家除了明面上的三大管事,暗地里还有家老掌控的闻风堂,刑罚司,以及共工坊三大势力。

    闻风堂就是沈家的耳目,他们成立的目的之一便是监视沈家管事,若是管事坏了沈家的规矩,闻风堂则会派人警告,严重者,闻风堂则会上报刑罚司,得到家老和家主允诺后,直接对管事处刑,

    闻风堂,刑罚司,共工坊是沈家最隐蔽的力量,由家主和家老直接统辖,任职者,皆是正统的水门弟子,管理沈家地牢的朱浩既是刑罚司的掌司之一,正是因为这份力量,让沈家的管事们,不敢轻举妄动。

    送别安期生后,沈千军带着庄毅去找爷爷沈连山,一路上,他向庄毅打听着京都的消息,以及沈家在京的生意情况。

    沈家水门弟子年轻一脉,出师之后,大多都被派到了京都,西安,廊坊等地磨练,虽然沈家已经退隐,但是对于圈内的大事,沈家或多或少都会派出门人捧场,华夏拥有大型古玩市场的城市大多也有水门沈家的分店。

    虽然京都的古玩市场并非华夏最大的,但是作为国都,京都古玩市场在古玩圈子中确实最重要的,许多重要的拍卖会,玉石公盘都在京都展开,尤其是每五年一届在京都举行的万宝翔龙拍卖会。

    万宝翔龙是华夏最大的古玩拍卖行,背后是京圈古玩界的御三家支撑,每次都有大量的古玩铺子带着自己的拍品去拍卖,以求一鸣惊人,打响招牌,许多挖宝人和藏宝人,也会奉上自己珍藏许久的古玩,作为华夏最盛大的拍卖会,届时金主无数,不愁买家。

    在京都,水门沈家的名声并不起眼,在御三家之一的蔡家帮助下,沈家在京都的生意也算站稳

    了脚跟,在潘家园古玩圈有一家不大不小的门店,庄毅和苏雅之前便是在潘家园的门店工作,负责鉴宝和揽货的职责。

    在沈连山的书房里,沈千军和庄毅两人终于见到了正在练字的沈连山,家老刘显飞则在一旁陪同。

    当两人走入了书房,沈连山还未察觉,他全身心的沉浸在了面前的书法中,挺直着腰,左手撑着桌子,右手握着徽州狼毫笔,在一尘不染的宣纸上挥斥方遒,不一会儿,笔走龙蛇间,沈连山就写出了曹操的两首四言乐府诗《龟虽寿》以及《观沧海》。

    写着写着,沈连山似乎感觉气劲不足,后半首的《观沧海》字迹逐渐变得潦草凌乱起来,他顿时失了兴致,轻叹一声,草草提笔,无奈道:“显飞呀,人老了,连写几个字都费力,哎,字迹大不如从前。”

    刘显飞笑着摆了摆手,安抚道:“家主,您这字是到了一定境界,想来公权在世,也不过如此,我观其法相,上下有度,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状似连珠,绝而不离,提笔收势,蔚为大观,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如此佳作,难免耗费心神,老爷子不可妄自菲薄,正所谓二十年学画有成,三十年学书有成,人书具老矣,终不能尽妙。”

    闻言,沈连山哈哈大笑,放下毛笔,笑称:“显飞呀,真是人越活越老越成精,想你年轻时是何等迂直之人,虽然不慎误入歧途,但是心性天然,专精于工巧,一片赤诚之心,如今却也变成了这般油嘴滑舌,居然拍起了我的马屁。”

    被此番调侃,在老朋友面前,刘显飞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窘迫之色,苦笑不已,连声道:“家主见笑了,这都是肺腑之言,字字珠玑。”

    注意到身旁的沈千军,沈连山转过身来,亮出了自己刚刚写好的书法,笑言道:“千军,来的好,你也过来替爷爷看看,不知道你的黄金眼,觉得我这字写得如何?”

    沈千军挠了挠头,苦笑着走上前,俯身而视,沉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曹操的诗好,但是爷爷的字更好,好诗配好字,星月映辉,相得益彰,不可方物,难以名状。”

    沈连山笑骂道:“你小子倒是喜欢偷懒,以为这样就把我打发了吗?给我说说,到底好在那里?“

    无奈之下,沈千军只得继续道:“爷爷,您可就别为难儿孙了,您也知道我的书法造诣,形似而无神,空有骨架而无血肉,岂敢妄议。“

    “不过我闻唐代大家孙过庭之言,您这笔势正应了其论,玄真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重若崩云,轻如蝉翼。”

    “纵然笔势后继无力,率草

    而行,亦是引笔奋力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妙法,非力运之能成。”

    听着沈千军的奉承,沈连山虽然心里明白,但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开口道:“行了,千军,你也学你师傅拍我马屁,都快把我捧上天了。”

    看着爷爷沈连山脸上的笑意,沈千军的心中欣慰了不少,能够让老爷子开心,也算是他尽一份孝心。

    真正让沈千军在意的,并非是爷爷沈连山的字画,而是他写得两首诗《龟虽寿》以及《观沧海》,这两首诗都是曹操所作,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心怀天下的人生态度,沈千军明白,爷爷沈连山正值暮年,心境就如写下诗词的曹操。

    虽然沈连山表面上一直都是风轻云淡,但是沈千军心中了然,爷爷沈连山背后定然是在谋划着大事情,这是将是他临死前最后的一件心事,曾几何时,沈家家主沈连山是何等人杰,一统水门七家,让沈家贵为七家之首,而后急流勇退,退出京圈,置沈家于云山一隅。

    沈家家主沈连山有着自己的打算,沈千军也有自己的想法,见爷爷沈连山在兴头上,他开口道:“爷爷,我想要在沈家在添置一个管事的职务。”

    此言一出,语惊三人,庄毅,沈连山,刘显飞都露出了惊讶之色,对于沈家而言,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沈家管事的能量不小,虽然无权调动水门弟子,但是有着各自的势力和关系网,手中至少掌控了十几亿的活动资金。

    稳稳一愣,沈连山反应了过来,他面色如常,并没有什么情绪浮现,他不置可否道:“既然没有背地里征求我的建议,看来这件事你是早有打算了,这个念头不可能轻易打消。”

    顿了顿,沈连山继续道:“再添加一名管事,倒是无妨,并非没有先例,我想来你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不过此事,并非我一人同意即可,在沈家,纵然是家主,也不可肆意妄为,胡乱行事。”

    “如果在云山再添一名管事,不论如何行事,另外三名管事都要出钱出力,家老们也要派出人手,如果你可以取得管事和家老的同意,爷爷绝不反对,明日,我会安排水门会议,届时定夺。”

    点点头,沈千军了然,他解释道:“千军明白,不过爷爷,我并非想要在云山添加管事,而是外派管事前往蓉城,我有一笔生意需要人手和资金。”

    闻言,沈连山似乎来了兴趣,脸上浮现出几分好奇之色,正当他打算出言询问,管家福伯带着几名水门守卫大步进来,汇报道:“家主,少爷,有两位客人不请自来,命我特来禀报一声。”

    沈千军抬头看了一眼窗外,此时已经临近午夜,外面天空星夜灿烂,月辉

    皎皎,他诧异道:“这都什么时辰了,居然还有客人拜访,真是奇怪。”

    庄毅有些不满道:“少爷,不管是谁,未免都太不识礼数了,哪有人入夜之后登门拜访。”

    眼神闪过一次异色,刘显飞若有所思道:“只怕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呀。”

    沈连山眯着眼睛,笑了笑,示意林伯,开口道:“既然客人都上门了,哪有不请的道理,我沈家一向讲究礼数,把他们带来吧,林伯。”

    应诺一声,林伯带人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