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朱诺》的拍摄在进行了大约半个月后, 已经进入尾声。(酷虎 )

    原因就是担保公司的那位担保人员实在太敬业,每天都跟在乔伊背后催促着,似乎能够早一天完成他就多一份奖金。

    乔伊不堪催促, 所以每天都尽量加时完成进度。

    此时, 一众剧组人员正在摄影棚那儿进行某一幕场景的拍摄。

    朱诺的奶奶为了准备自己葬礼上的白丝带, 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执意去杂货店买, 却走失在雪夜中,最终被警局找到。

    朱诺和母亲赶过去接她。

    警察拿着记录笔看着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像母女的人, “你们和那位老太太是什么关系?”

    朱诺习惯性地开口:“她……”她习惯将自己和母亲分开来介绍, 并且从不言明自己和女儿是母女, 让别人自己去明白。

    可是才一瞬间,她忽然住嘴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她似乎猛然间懂得了亲情的意义, 她挪动了几下嘴角,停顿在那儿。

    一边的乔伊斯诧异地看向女儿,心有灵犀的母女似乎知道下一瞬间会发生什么,乔伊斯的眼睛期盼地看着朱诺。

    而后, 朱诺干脆而帅气地说道:“我们是那位老太太的家人。”

    这似乎是一种母女间冰释前嫌的信号。

    在场的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被两位的演技打动和代入了,竟然脸色都露出了大喘一口气的欣喜。

    乔伊自然也很满意两人的演出,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神情就能看出, 她没有找错演员。

    无论是《阳光小美女》、还是《萨维奇一家》或者是《杯酒人生》, 除了将“丧家犬式的失败者文艺喜剧”风格展现得很别致之外, 还有就是和主角精湛的演技分不开。

    她相信她的《朱诺》也一样会在众多小成本独立电影中大放异彩, 甚至拥有不输给商业电影的力量。

    在跑完这个点的拍摄后,就是跑下个点,下个点拍完,整个拍摄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现在乔伊开始头疼另一件事了,也就是后期剪辑的事。

    之前《哈佛人生》的那个剪辑师现在在乔伊看来简直是太糟糕了。

    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里,剪辑师和导演是同样重要的存在,拍摄的时候看导演功力,后期就是看剪辑师的功力了。

    拍摄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按照导演的分镜图去尽力按照导演脑内的构想拍摄,而剪辑师是不参与拍摄的,后期拿到素材的剪辑师,很少会有参考导演的分镜图的,基本都是按照剪辑师自己的理解,去剪辑成他所认为的“观众会理解的故事顺序”样子。

    这是因为导演所拍摄的素材是一段一段的,并不是连贯的,所以剪辑师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剧本的顺序去剪辑故事。

    特别是在胶片电影已经被放弃的今天,数字拍摄技术让素材拍摄更加方便,在胶片电影时代,剪辑师基本就是按照剧本素材的顺序去一刀一刀用剪刀规规矩矩地剪,数字拍摄的颠倒性让剪辑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不按照线性剪辑而是非线性剪辑去剪辑电影,就是可以把故事倒着剪、顺着剪、插着剪等。

    所以,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2个版本,一个是剪辑师的最终完成版,一个是导演的剪辑版本,这两个版本有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

    最有名的就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天国王朝》,电影一上映,这部砸了重金的电影口碑就烂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人们看了事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后,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不错。

    这是因为在好莱坞,就算是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都没有剪辑权。剪辑权是每一位好莱坞导演都在据理力争的东西,但是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种超级导演,其他导演都没有剪辑资格。

    或者你像另一位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有个性,直接威胁华纳,要是敢在他电影上剪任何一刀,他就宁可不发行《落水狗》!

    不过像乔伊这样的独立电影,基本不用担心被电影公司强行把电影拖去剪辑不让她插手的情况。

    但是她还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琴瑟和鸣”的剪辑师。

    所谓的“琴瑟和鸣”,乔伊的理解是导演与剪辑默契相当,完全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可以和谐互补,互相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某部电影时甚至忘了去评判这部电影,只是被故事所吸引,那么你应该遇到了琴瑟和鸣的组合。

    遇不到了“琴瑟和鸣”,找一个“夫唱妇随”的也行。

    这一类就是剪辑师技术很硬,导演技术也很硬,而剪辑师即使想法和导演不是完全一致,也能高度完成导演的想法。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导演——大部分场景和情节都能看出前期设计的痕迹,而剪辑把他的意图还原得很好。

    你在电影院看这类电影也会很嗨,只是少了点代入感,这是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虽然把电影的完成度堆得很高,但是少了点灵魂的碰撞。不过也很不错了。

    乔伊最怕的就是第三种“半路夫妻”的类型,那就是剪辑师很强势,完全不管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如果再碰到一个不强势的导演,接受了剪辑师的建议,对前期的错漏查遗补缺,甚至重新在大结构上编排故事,那基本剪好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你可能会看到一部完成度还不错的片子,但是你却无法称赞这部电影。总觉得好像缺了什么。“导演为什么不把这场戏再说深一点呢”“要是那个女人走远的背影再长一点情绪就更饱满了”“他说这句台词的时候很感人,可为什么画面切到了别人的脸上”。如果是这样,你就是遇到了这样的片子。因为整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再是导演最初的想法了,而是剪辑师后期补上的想法,所以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以上是对于有追求的导演来说的三种和剪辑师的相处类型,如果是没什么追求的导演,和没什么追求的剪辑师,那么最后出来的电影很可能就是最后一类,“粉饰太平”。

    甚至好莱坞大部分平平庸庸的商业片都是这个最后的类型。它还有个更合适的称谓,叫作“局”。就是一个局。

    局的意思就是这部电影的出现方式就是各方凑出来的一个“局”。有人想挣钱,有人想出名,有人想玩儿文化。想玩儿文化的人有钱,想挣钱的人有名,想出名的人被认为有文化,这样一个局就成了。这里面没有任何对电影的敬畏和执念,即使凑局者都是业内知名,也无法改变这个项目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其实没有人真正爱它,所有人只是爱它有可能带来的东西。

    既然是个局,那么导演和剪辑师都是来打工的,那么就不存在什么理想,追求,真心了。比如某大师的电影,很多人都很惊讶堂堂大导为什么要启用那么多90后小鲜肉?为什么女主角竟然是没什么人气演技的某著名金丝雀?这种完全不符合这位大师一贯作风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那就是一个“局”。

    乔伊的《朱诺》不是一个局,但是她也不要“半路夫妻”,也不要“夫唱妇随”,她想要“琴瑟和鸣”,但是在找不到“琴瑟和鸣”的时候,她决定自己动刀子去剪辑,然后请一位剪辑师给她做顾问。

    反正《朱诺》只是一部单纯的剧情片,而且不玩什么高科技剧情反转,基本是以剧情为线性剪辑的,所以剪辑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而且又是数字拍摄的,只要有一台电脑和软件就能搞定。

    这么一想,乔伊一下子就决定了,这次她要自己剪!

    汤姆挑眉潇洒一笑,“说实话这样的话我已经听腻了,但是从你悦耳的嘴中听到我还是很高兴的,我想像你这样有勇气的女孩,应该不会被这种事难道。”

    乔伊靠在沙发上,此时四肢才因为温暖的壁炉稍微放松了起来,默念道:“勇气吗?我也希望我能拥有那样的品质。”

    “你怎么没有?我觉得你拥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汤姆喝了一口啤酒,朝她敬了敬。

    乔伊谦虚地笑了笑,没有附和。

    汤姆走到她对面的沙发坐下,两个人此刻近距离面对面,乔伊如此真实地看着自己欣赏的偶像,他的面容亲和而英俊,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乔伊,“我听闻你最近有些窘迫,很多人都以为你会离开,结果你继续拍摄了《朱诺》,所以我觉得你很有勇气。”

    乔伊恨不得埋下脸去,“没想到克鲁斯先生还关注这些娱乐版块的消息……”

    汤姆惬意地靠着沙发,神情放松,“不是,是休斯告诉我的。”

    “休斯……”乔伊一愣,心里翻涌着一股熟悉却陌生的感觉,她声音忽然漠然了下来,“没想到你和他认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