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sript><sript>

    胜利的消息随风四去,与这消息同时传递出去的还有赵和的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针对他麾下诸将,凡是参与到此次针对火妖大战的方面将领,如俞龙、戚虎、解羽、李弼等,全部要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抵达贵山城。

    第二道命令则是予西域、葱岭、河中乃至北天竺的诸胡部族,诸胡万人以上部落首领,皆须于十二月底之前抵达贵山城。

    大秦道统五年十二月一日,赵和本人回到贵山城。

    曾经的大宛王都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赵和回到此城时,不免有些唏嘘。

    当初为了经营大宛,他也费了不少心血,但在战争之中皆付诸东流了。

    虽是如此,如今战事已经平息,贵山城将会作为大秦在西域的战略重镇经营,根据赵和自己透露的消息,此地会成为大秦新的安西都护府驻地——原本西域诸国在此战之后尽皆内附,大秦将在此设数个归化府,在对原本的王公保持一定优待的同时,直接任免官吏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安西都护府就必须西迁,而贵山城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使其最合适。

    或许再过若干年安西都护府还会继续西迁,比如迁至撒玛尔罕——但那至少是二十年后的事情,至少短时间内,赵和还是将贵山当作大秦在葱岭以西的第一支点。

    随着他将自己的皇旗立在贵山城,此次大战,算是彻底结束。各军统帅,先后在十二月十日前抵达贵山,一来是谒见他,二来也是亲自禀报各处战场的战况。

    这场决定大秦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大战役,在三处战场同时进行,另外还有两处战场发生了牵制、对峙。

    赵和自己所在伏杀绿芒的战场暂且不提,其余两处战场中,郁成至贵山一线乃是主战场,大秦在此投入了超过三十万大军,对抗的火妖总数超过八十万。这是整个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也最大的一处战场,二十万秦军加十余万诸胡联军,最后伤亡数量超过十万,几个胡人部族都被打残,便是秦军,也足足有六名将军、十五名校尉和四万余人阵亡。此处战场战获丰富,不仅吸引了火妖的主力,还斩杀火妖大主祭康斯坦丁、主祭穆提等顶层和高层火妖二十余位,杀灭火妖数量超过四十万。

    贰师城至撒玛尔罕战场则是次要战场,俞龙部十万秦军五万胡军,加上骊轩、犬戎十万联军,一共二十五万大军在此,一方面牵制了火妖三十万,另一方面骊轩、犬戎先后突袭撒玛尔罕,引开了撒玛尔察的火妖主力。战后清点,大秦及盟军方面,损失了十五万——骊轩犬戎近乎全部损失,而秦军与胡军也损失了超过五万。单以斩获而言,这边杀灭火妖不过十五万,与自己的损失数量相当,但其发挥的作用,却并不逊色于正面主战场。

    至于李弼、樊令等部,虽然也发挥了牵制作用,但无论是秦军还是火妖,投入的兵力都不算多,伤亡数量也不算大。

    所以这一战,火妖固然是全面溃败,但大秦也伤了元气,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组织起同样规模的大战了。

    赵和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虽然将领中颇有人叫嚣要一直打到泰西去,将骊轩城城作为大秦的西京,赵和还是坚决拒绝了这样狂妄的建议。

    他甚至约束众将,在地图上画出数条线,禁止诸将兵马向西越过这条线。当然,武人们意欲立功的热情他也没有完全打压,毕竟火妖全军溃败之后,还有不少残部溃兵落在了葱岭各处,清剿他们,也有不少功劳。

    这些将领同时也带来了火妖的消息。

    火妖在失去绿芒之后,果然陷入内争之中,大主祭穆西因为未能护卫好绿芒,故此受到了其余大主祭的敌视,其势力溃散,仅带着少数火妖逃遁向西。根据斥侯打探到的消息,其部下数量只有十余万。

    一个名为科洛威的骊轩出身主祭,控制了撒玛尔罕,其人自命为大主祭,取代了穆西之位,并且聚拢了大约三十万火妖。根据李弼带回的情报,这个科洛威最敌视的还是穆西,因此已经衔尾追击穆西,准备离开撒玛尔察。

    樊令带来消息,原本负责天竺方向的火妖大主祭伊利萨拜退向波斯,因为天竺瘟疫的缘故,其部众数量也只有三十余万。虽然火妖的威胁已经主动退去,但南北天竺受瘟疫打击,仍然处于混乱无序之中。

    到得十二月下旬,先后有人带来了更远处火妖的消息。

    却是大食、波斯等地残存的人类得知火妖大败的消息后,主动派遣使者赶来贵山拜见大秦皇帝。据他们所言,火妖已经陷入混战之中,大主祭、主祭们为了争夺部下,彼止争斗不休,而渐渐恢复智慧的底层火妖中,亦诞生不少野心勃勃之辈。火妖忙于内斗,甚至都开始寻求人类盟友——从波斯来的消息里,那个逃遁的穆西,竟然与西奔的骊轩人同行,双方虽然没有混于一处,但彼此保持着默契的距离。

    而且大食人还说,在名为条支的地方,有一底层火妖声称绿芒并未真正死去,只是回归天国,其本人乃是绿芒遗留人间的子嗣,命定的救主。这底层火妖还真纠合了不少火妖,在条支自立为王,成为一方小势力。

    而在大食,同样也有火妖声称见着绿芒,得绿芒赐福成圣,并奉命要一统火妖,再与大秦决战。

    总而言之,得到的消息都很混乱,不过大致能够判断出,火妖正迅速撤离大秦周围——不仅仅是象葱岭、河中和北天竺这样大秦之畔,甚至连波斯都被放弃。无论少数野心勃勃之辈如何叫嚣,但本质上,火妖被大秦打怕了。

    皆竟击杀绿芒,对于火妖来说这是屠神之举,他们在没有弄清楚秦人是如何做到的之前,暂时不敢靠近秦地。

    这是好消息。

    到道统六年正月初一时,赵和于贵山城接见了云集于此的各部、各国之主。

    此次接见,共有两百七十位自称为国主、酋长或族长的诸胡来此,其来历既有如今归于大秦治下的西域诸胡、犬戎和羌人诸部,也有来自河中、北天竺、波斯甚至大食等更远处者。其中鱼龙混杂自不必说,不少只是统治一座山谷几个村子的小首领,也自称为一国之主跑来,赵和并未深究。

    在此次接见之中,赵和与这些诸胡之长确定了新的秩序。

    正如他在大秦内部确立了道统,在这新秩序中,大秦便是诸国道统之所在,万邦诸国,皆当遥尊大秦为共主,而大秦也封赐印绶,若曾出兵助大秦与火妖作战,还被赐以战旗。赵和与诸国约定,携手共抗火妖,同时打通彼此之间的道路,统一各国之间的商税,并于安西、安北诸都护府设宣政理蕃院,协调和仲裁各国各部彼此之间的矛盾纷争。各国须听从分镇都护府号令,以其人口出兵马钱粮,共同与火妖或者叛逆作战。所有占利品,无论人口还是金银,大秦先得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再以战功论赏。

    诸国须遣本国贵裔子弟入大秦,先于各都护府就读,学习秦人礼仪、语言和文字,经考核之后,再可入中原,或于咸阳,或至洛阳,入官学继续求学。唯有于大秦求学经历,方可归国继承父位。即便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先行继承,也必须在事后赴大秦补备。各国商贾、臣民,在报备申请之后,皆可入大秦经商、求学,甚至参与科举,同时秦人亦可以在诸国经商、游历、定居、置业,各国都须延请经过科举之后的秦人为国主顾问、参谋。

    诸多约定,不一而足,总之赵和是通过这种种手段,不仅将经火妖肆虐之后的残余人类绑在了大秦的战车之上,还强化了对其控制。在如今这等交通通信条件之下,这也是赵和能够做到的极致了。赵和相信随着大秦国力的增长,这些地方迟早也会以秦人、秦地自居。

    对于诸国而言,他们虽然将诸多主权拱手相让,但同时也将自己置身于大秦的保护之下。特别是那些国小力弱者,在经过火妖之难后,正面临着敌人的觊觎,有大秦的保护,没准就能苟延残喘下去。

    不过诸国也有些不满——须知他们在得知伟大至尊的灭神者、火妖克星、天下共主、万王之王、大秦皇帝还很年轻,甚至还没有正式册立皇后之后,纷纷献上美女,可是却无一女得近赵和身边。

    赵和倒也没有直接拒绝,他将这诸多女子都赐予了功臣——唯独戚虎除外。

    此会结束之后,赵和于葱岭呆到三月,雪部分融化之后,他才启程东返。

    他知道,从今以后,他的战斗就不再在战场之上了。大秦帝国需要休养生息,需要发展壮大,这就意味着他还会有许多敌人,有形的无形的,甚至有可能现在还是他功臣勋戚的,这些敌人比起绿芒更为狡猾,因此有可能比起绿芒更为危险。

    他所能倚靠者,是大秦百家圣贤的门徒,是文采风流的策士,是同仇敌忾的武夫,是田里的农民、边关的将士,是郡县的吏员、中枢的高官。

    这些人将是护佑大秦的星穹,长明万里,光耀万年!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