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
养心殿内,看着被王家屏退回来的那道圣旨,朱翊钧拍案怒骂,彻底出离了愤怒。
也不怪朱翊钧会急眼,毕竟他刚把王家屏提了首辅,万也不会想到这白眼狼反手就给了他一刀,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急。
此时,只见伺候在一旁的张鲸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忿忿然说道:“陛下,王家屏公然违背圣意,藐视君权,罪不容赦。请陛下下旨,让奴婢带锦衣卫将其捉拿,打入诏狱!”
朱翊钧闻言只是阴沉着脸默然不语。
稍顷,只见其摇了摇头:“张鲸,你去一趟内阁。传朕口谕,让王阁老回府上去,先歇养几日。”
张鲸微微一楞,虽有些不明所以,却也不敢违命,自躬身施礼退了下去。
朱翊钧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怒气,毕竟王家屏是他一直很尊重的老师申时行推荐的人选。此外若是因“国本”一事连续折腾掉两位内阁首辅,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故而这次只是暂时停了王家屏的职,却没有直接罢免他。
然而王家屏却并不打算就此收手,似乎铁了心要在半年之内确定下皇长子的地位。故而虽被停了职,却半刻也没闲着,暗里联络许国、王锡爵、赵志皋和张位四位内阁辅臣与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御史言官们联合一气,统一对外,继续给皇帝上疏。
几天后,礼部给事中舒弘绪率先上疏,表示支持李献可,催促皇帝尽快让皇长子出阁读书。朱翊钧二话不说,将其给发配到南京养老去了。
六月初,户部给事中孟浩养上疏支持舒弘绪、李献可,这次就没什么好话了,直接在奏疏中开骂皇帝“坐视皇长子失学,有辱宗社祖先”。朱翊钧直接革了他的职,并命锦衣将其拉到午门外,当着百官的面打了一百杖。
这一百廷杖,直将孟浩养打得皮开肉绽,伤及肺腑,足足在家中哀嚎了半月方一命呜呼。如此一来,暂时算是把一众御史言官给震慑住了。
七月中旬,新晋内阁大学士赵志皋见无人再敢上疏劝谏皇帝,咬了咬牙后,亲自出面上疏催促朱翊钧让皇长子出阁。
赵志皋毕竟是内阁辅臣,朱翊钧也不敢太过放肆,只将其训斥一番后了事。
而一众御史言官见此,也不再沉默,继续开始“努力奋斗”了起来......
从七月大暑到十二月冬至,整整五个月的时间,先后因皇长子出阁一事被皇帝处理掉的官员有:吏科给事中陈尚象、都察院御史邹德泳、户科给事中丁懋逊、兵科给事中张栋、刑科给事中吴之佳、工科给事中杨其休、礼科给事中叶初春六人,平均一月灭一个。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按理说双方也都该歇歇了,毕竟要过年了,朝臣们也早该看出了皇帝的决心。
可惜事与愿违,群臣们就像打了鸡血一般,百折不挠,且越战越勇,似乎存心不想让皇帝过一个安稳年。
万历十六年年初,礼部员外郎董嗣成、御史贾名儒、御史陈禹谟再次上疏,支持皇长子出阁。万历即刻反击,董嗣成免职,贾名儒发配,陈禹谟罚俸。
一时间,一波御史倒下,另一波又重新站了起来,前仆后继。
朱翊钧见此,也彻底和他们卯上了,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直至京城的御史言官都被处理的差不多了,方才稍稍松了口气,满心以为事情总该到此为止了.......可惜,朱翊钧实在低估了朝臣们的战斗力。
御史倒下了,还有六部大员......准确点说,是六部尚书!
正月初九,礼部尚书徐学谟率先站了出来,上疏建言皇帝让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紧跟着,刑部尚书潘季驯上疏复议,户部尚书王璘和吏部尚书杨巍联名上疏表示支持。
四名一品大臣同时上疏,这一次,朱翊钧终于开始害怕了......内阁已经没了首辅,监察机构已经瘫痪,要是连六部部堂也处理掉,那京城就该出大乱子了。
罢了罢了,反正还有两个月就要立太子了,也不差这么一会儿。朱翊钧终于开始觉得累了,不想再斗下去了,斟酌再三后,心中便已有意妥协。
然而就在此时,赋闲在家的王家屏也坐不住了,他是真怕皇帝一怒之下连六部部堂也一并罢免掉,故而急忙出面调停,主动向皇帝认了错,并希望皇帝能够赦免已经被罢黜的朝臣。
王家屏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方法却是错误的......临门一脚,眼看着事情就要办成了,他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没有把握住皇帝的心思,致使群臣半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且说本已有意息事宁人的朱翊钧见王家屏跳出来后,立时火冒三丈,满血复活恢复了战斗力,并让张鲸传下口谕痛骂:“自你上任,大臣狂妄犯上,你是内阁首辅,不但不居中缓和矛盾,反而封还朕的批示,故意激怒朕。”
“你不要以为朕不知道,此事始作俑者,就是你王家屏!”
“朕本已让你命你赋闲在家,可你却偏不安生,私下联络内阁阁臣、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上疏,现在事情闹到这等地步,你却又跳出来做好人,当朕是聋子、瞎子、傻子吗?!”
听完口谕,王家屏终于理解了以前的申时行有多不容易......万念俱灰之下,上疏请辞归隐。
朱翊钧也着实痛恨这王家屏,故而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同时提任了内阁中资格最老的王锡爵为新任首辅大臣。
至此,当了半年首辅的王家屏离开了京城,朝堂里的御史言官们也被皇帝收拾的差不了。
刘承祐收到消息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直看他不顺眼的王家屏走了,讨厌的御史言官们也一一倒下了,而新任内阁首辅王锡爵是目前几位阁臣中唯一一位和他政见相同的人。
所以,等了半年的刘承祐终于出手,以礼部主事的身份给皇帝上疏,说的却不是让皇长子出阁的事,而是直接请皇帝即刻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固江山千秋大业!
这下好,大家伙都别闹了,依照原先的约定:在万历十六年三月初春之前,若有人敢上疏催促皇帝立太子,则此事立时便推迟十五年!
低调了整整一年,已经开始消失在众人眼中的礼部主事刘承祐突然上疏违约,群臣气疯了,皇帝朱翊钧却乐开了花......
当日,刘承祐的奏疏刚递进紫禁城,仅仅过了一个时辰,立马就有圣旨批复下来:“礼部主事刘承祐,顾念朝政大局,以千秋之业为己任,其心可鉴日月,擢升为正五品通政司左参议,以为天下官员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