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李敬泽为丛书第一辑作序时,题目叫《为结束,为开始》,序文高情远致,挥洒自如,初看像专指三位作家,实则剖析了绝大多数作家和作品的关系,作品和读者的关系,尤其强调了个人成长经历对一个作家的影响。当时敬泽兄还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供职,眨眼之间十年过去,敬泽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而《回报者文丛》一、二辑六位青年作家毕飞宇、鬼子、东西、裘山山、徐坤、孙惠芬也人到中年,硕果累累。于是我斗胆把敬泽的题目前后颠倒一下,即:为开始,为结束。
关于《回报者文丛》的编辑想法,一、二辑前言都做了交代,不再赘言。需要说明的是,这套丛书的社会反响让人始料未及。虽然近年来纯文学市场越来越惨淡,发行量很小,但仍有很多刚刚崭露头角的文学新锐坦言,这套集作家自述、影像和于一体的丛书深深影响了他们——这正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不论一个作家写了多少作品,不论出版了多少集子,这本书既要成为一个作家的名片,也要成为有志于文学青年的照明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丛书只做了两辑六位作家,就不得不于2005年中断。幸好十年八年并不算长,多少遗憾、如何痛苦具成往事,《回报者文丛》于2012年恢复出版,第三辑六位青年作家葛水平、魏微、鲁敏、徐则臣、罗伟章、王凯将于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就在编辑新六家作品时,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真让人百感交集。值此良机,为了满足无缘购得一、二辑文丛的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在印刷第三辑的同时,少量加印一、二辑。原来想把前六位作家近年新的代表作增补进来,后来一想,人不能太贪心,再好的事儿也得悠着办。于是,除了增补了作家简介和这篇跋文之外,内容和封面原封未动。
最后仍然要感谢广大读者,没有你们,就没有作家和我们文学编辑的饭碗。话说回到我盗用李敬泽书记的题目,关于文学,我们无需追溯它从哪朝哪代开始,但我们应该相信,文学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直到人类消亡那天,才会真正结束。
侯健飞
2012年11月14日于北京三镜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