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已经成为我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助手。
十几年前,当我捧着一台单色屏幕的286电脑进了家门,万万没想到,这个“方脑袋”的家伙从此深刻地改变了我的生活,须臾无法离开,以致养成了严重的“电脑依赖症”。
比如说,如今我要打个电话,得先打开电脑,因为通讯簿储存在电脑里。再比如,要查上一回去美国探亲是几月几号,也得打开电脑,因为备忘录也储存在电脑里。至于要查阅自己所写的文章,更离不了电脑,因为所有的文稿都储存在电脑里……我用电脑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用电脑的时间越长,对于我来说,对电脑的依赖性越大。
过去,我把朋友们的电话号码记在一个小本本里。然而,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各种各样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翻查小本本诸多不便。输入电脑之后,我把数以千计的电话号码、地址,分类编排,查找很方便。如果一时查不到,运用电脑的搜索功能,一下子就能找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从在电脑中设了备忘录之后,凡是属于“备忘”之类的事情,在电脑中“敲”上几笔。日积月累,给我带来莫大的方便,同样随时可以“搜索”得到。
改用电脑写作之后,书房里再也没有一摞摞手稿。出国时,带一台手提电脑,相当于带了一个流动书房。国外报刊需要什么文稿,我随时可以从手提电脑里调出来。有时甚至把上千万字容纳在一张薄薄的光盘里,插进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调出光盘里的文稿。当然,每天在国外的见闻,也可以随时敲进电脑。
现在,就连我外出作讲座,也离不开电脑。我总是把讲座要用的图片扫描到手提电脑之中。讲座时,把手提电脑与大屏幕相连。这样,一边讲座,一边摁键,大屏幕上不时出现相应的图片,这样讲座也做到“图文并茂”,效果好多了。
如今,我对于电脑的最大的依赖,有两项:
一是收信和寄信。往日,信要扔进邮筒才能寄出,而收信则必须开信箱。现在,我的大部分信件是依靠电脑里的电子邮箱收发的。记得,在五年前,我的电子通讯簿里只有两个儿子的“伊妹儿”地址而已,现在却有五、六百个“伊妹儿”地址。往日发稿总是要去邮局寄挂号信,现在只消用“伊妹儿”发出去就行了。即便是几十万字的长篇,只消几分钟,全部发到了出版社的电子信箱里。往日,我家信箱里每天塞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最多的时候一天二、三十封。现在我家信箱里除了各编辑部寄赠的报刊之外,信件已经越来越少。我的大部分信件是通过“伊妹儿”寄来。这样,我每天都得查看两、三次电子信箱。
二是上网。我已经习惯于在每天清早打开电脑,上网浏览当天的国内外新闻,这比翻阅诸多报刊要方便得多。另外,我还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这比去图书馆查资料要快捷、方便得多。就连出差时买飞机票,我也事先从网上查阅航班时刻表以及价目表。
人们常说,往往当你失去了什么的时候,才会体会到它的不可缺少。现在,我已经很难想象,一旦世界失去了电脑,世界将倒退多少年,而我将重新回到“原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