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6章 小孝与大孝

    曾参上下文看了一下,觉得还真的那么回事:好像并不影响行文和全篇。

    “你先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这个?”曾参道:“先生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还有业余时间的话,要去学习知识。及时给自己补充新知识。”

    “这就是修身!你先生教你们的修身之法!”乐歌肯定地点头道。

    “是!”曾参应道:“这是先生挂在嘴边的话,时常会说的,几乎天天在说。”

    “接下来是子夏说的!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回答道:“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就不会因为诱惑而改变自己;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尽自己所能;同朋友交往,诚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自己没有什么学问,我一定会说他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这是做人处事的根本啊!所以说他有大学问。”

    “那你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乐歌问道。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先生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使人自知之明,让人沉稳;要以忠信待人,不要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在别人面前耍小聪明。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交朋友。有了过错,要敢于面对,不要怕改正而掩饰过错。”

    “好!”乐歌叫好道:“这都是你先生教导你们的!都是修身的好方法啊!”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其实!《论语》中的学而篇里面,曾参也是如此回答的。

    “我的意思是:”曾参不好意思地解读道:“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要丧尽其哀。如何做到丧尽其哀呢?思自己生养儿女之艰难,回想父母养育之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艰辛养育之苦,追念久远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如此,为的就是让我们子子孙孙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追忆父母、先祖的恩德,思自己之责任。我们就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新打算,思考如何生活。

    其实!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孝”!追忆父母、先祖,孝顺活人。一个人只有在家做到孝,走进社会才能做到忠。如果老百姓都能够这样去做,民风就会纯朴、善良起来,社会的风气就会日趋厚实起来,人们都会殷实起来。”

    “很好!你的这一段回答,是孔子之‘学’的延伸,是‘学而篇’的延伸,是孔子学说思想内容的延伸!好!”

    “谢谢乐伯伯夸奖!”

    “其实!你这一段话,是对孝的解读:我们为什么要孝!孝的意义和作用!”

    “谢谢乐伯伯!”曾参谢道。

    嘴上是在感谢,可曾参不得不服:乐歌乐伯伯还真的不是简单人物?他是什么都懂啊!我如此编排,他都看出名堂来了!不得不服他啊!

    “再接下来,你编排了一段学长、学弟他们的讨论进去。很好!作为同学,相互讨论很正常。还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说明你先生会教学啊!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好!你这种编排很好!”

    “谢谢乐伯伯!”

    “但是!”乐歌话锋一转,说道:“可以删除一些内容、废话的!”

    “哦?”曾参一听,急忙把《论语》拿了起来,认真地看了起来。

    “你可以把这一段编排进去,其他的都删除!不不不!我只是提出参考意见,你自己作主吧!”

    “那么?乐伯伯!我?”曾参看了看,决定道:“要不?我把这一段编写进去,其他的都删除掉!如何?”

    “哪一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他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呢?还是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老师并不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但他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或许与别人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不同吧?人家愿意告诉这些,而不是他打听的。”

    “你在这里是以先生为比方,来说明修养的吧?”

    “是!”

    “然后!就有先生的回答,说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人品、修养!”

    “是!”

    “你先生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哦!这里多出一个子禽,子禽是谁啊?好像我听说过?这个名字?我?”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所以有人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子禽是一个拜访者,也算是先生的学生吧!”

    “哦?”

    “先生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子女的志向。看他们有没有正确的志向,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人的父亲死后,要考察这个人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你先生的意思是:观察一个人的人品,要看其家庭教育,父母长辈品德。父母长辈品德不行,子女也好不到哪里去!是吧?”

    “也有这个意思!”曾参道:“先生的意思主要是请‘孝’!遵循‘父之志’为孝。”

    “其实!你先生的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解!”

    “是嘛?”

    “你想想?一个人如此这般为了孝,跟好学好跟坏学坏,是不是?要是父母长辈品德不好呢?是不是?我们也要为了孝,跟着学习?”

    “这个?”

    “所以说!你先生的学说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基础上的,而不是放之四海皆为准的真理!”乐歌解读道:“有了孔子的这句话,那些品德不好的父母长辈,就可以拿这句话来压制儿孙晚辈了。要是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说你不孝!”

    曾参争辩道:“孝不分好人与坏人!”

    “什么意思?”

    “孝跟人品没有关系!”曾参解读道。

    “你?”

    “孝归孝!”

    “你?”乐歌气道:“那还要孝做什么?坏人也有孝道?”

    “坏人也有孝道!”

    “怪不得你先生的学说思想那么多人追捧了?原来如此!”

    “难道不是么?”曾参一脸无辜地朝着乐歌摊了摊双手。

    乐歌一脸地哭笑不得!他不得不承认:坏人也有孝道。只是!他们的孝道孝敬的是他们自己。这是“小孝”,而非“大孝”。大孝孝及他人、天下!

    小孝自私,大孝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