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孔子听了,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对于这个职位,真的!对他还是很合适的。祭祀的时候,礼仪规矩要是搞错了,是要闹笑话的。
周朝对祭祀方面的礼仪特别重视,有着严格的要求。流传下来后,就变成了“周礼”。
因为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深入骨髓。所以!一些年长的人见得多了,就对这方面很了解、熟习。而贵族那边的人,往往都是懒散惯了,不思进取,他们是不认真学习祭祀方面的礼仪。所以!在祭祀时候,经常闹笑话。
你不懂人家懂啊?民间有年长者懂啊?
贵族家里是有专门负责的司仪,可这些人也许本身就是贵族出身,就是一个不争气、不求进取的人。让他们当司仪,自然是要闹笑话的。
如果不是贵族出身的司仪,那么!他们平时要是得罪了贵族,就算你再懂得祭祀方面的礼仪,人家不让你干,你懂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贵族家的司仪,不一定都是懂得周礼、懂得祭祀方面礼仪的。
孔子觉得干司仪,这个职位比干会计更适合他。
要知道!他是学周礼的!研究周礼的。对于祭祀方面的礼仪,他更是精通。
对于这个方面,他接触的很早!要知道!他少年时期干过什么?他在丧礼吹奏哀乐。
也就是说!人家少年时候就接触这个方面了。
丧葬礼仪与祭祀礼仪虽然不对,可从事这一职业的一般都是同一帮人。所以!孔子少年时候虽然是个吹奏哀乐的,可他对丧葬礼仪和祭祀礼仪都是很了解的。
后来!他又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所以!现在的他!可以算是司仪方面的专家。
季平子让他当鲁国祭祀方面的司仪,还真的对了他的专业。
丧葬礼仪、祭祀礼仪还有欢乐方面的礼仪,都是同一帮人从事的职业。所有礼仪相加起来,就构成了“周礼”。
周礼也是一种制度,周朝礼仪方面的制度。
专业是对口了,可现在的孔子!更离不开他的私学。
要知道!他家还开着一个私学呢!
现在的私学里,自从闵世恭先生走后,就他一个人打理。真的!有时很忙。可以说!基本上是离不开他的。
他要是答应季平子去鲁宫当司仪,那么!私学就没有人管理。
如今的私学,已经形成规模,走上正轨。要他放弃的话?他一样是舍不得的。
私学方面,他不仅要管理,而且还要当老师。在他的私学里,永远都是缺少老师的。
现在!他是鱼和熊掌,只能得其一。想两个都要,那是不可能。
对于孔子来说!不仅仅是当司仪那么简单。他觉得他还可以借当司仪的时候,传播、宣扬周礼。趁着这个机会,不仅仅是向世人传播周礼、传播祭祀礼仪,还可以向鲁公、季平子等人讲解周礼。
真的!这是一次多好的机会啊?
克己复礼!此时正是恢复周礼的时候啊!
不!是这个司仪的职业。他正好借助这个职位、职业来恢复周礼。
见孔子迟疑,季平子看着孔子又说道:“跟以前一样,你不用天天来上班!你懂的!我知道!你放不下你的私学!是不是?”
“这个?”
“比如说!”季平子诱惑一般地说道:“春祭不是马上就要到了?是不是?你可以提前来上班,处理相关事务,安排相关事务。是不是?春祭忙过了,你就不用天天来上班,你可以在家管理你的私学!”
“这个?”孔子一听,自然是动心了。
真的!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你做得很好!我已经在朝堂上跟鲁公他们讲了,要奖励你!我们鲁国!需要你!我们大家都看出来了,你办私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普及教育……”
听到季平子终于说了一句人话,孔子顿时显得很激动。当即他就爬了起来,跪倒在季平子的案几前,磕头谢道:“谢谢季大夫!谢谢!”
“起来!你谢我什么呢?我这个鲁国的大夫,是要谢你的!你是在为鲁国培养人才啊!”
“谢季大夫!谢谢!”孔子感动得又接连磕了几个头。
“我已经听说了!你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生,都已经出来做工了,雇主都很满意。比如说!东城那个谁?他家不是在城里开了一间货栈?是不是?他儿子就是在你的私学里学的算数。回去后!他把家里的账目算得很清楚,他爹很满意。我还听说!他把欠下的学费都交了!是不是?”
季平子说着,朝着孔子看着。
孔子跪在那里,感激流涕。
不是季平子讨好他或者是奉承他、夸奖他,而是事实!从他的私学毕业的第一批学生,一个个都是实用人才。不仅算数好,在人品方面,也都不差。真的!一个个知书达礼!
自从办学到现在,孔子还是第一次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得到名人、最高权威者的评价。而且!是肯定!
不是他爱虚荣,而是!这才是对他应有的、客观、公正地评价。
真的!有了季平子的评价,得到季平子的肯定,他觉得他这么做是值得的。
他办私学本来就不是为了钱!或者说!不仅仅是为了钱!也一样不是为了利和名声!而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做人的一种责任。
“你知道么?你办私学,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去找你收取赋税?”
也不等孔子回答,季平子又说道:“我们不仅仅是看见了,你办私学没有挣到钱,更主要是!你办私学不是为了钱!你办私学是为了普及教育。所以!我和其他人商量了之后,就招呼下去了,不去你的私学收取赋税!……”
按照鲁国赋税法的规定,你开办私学不管你挣钱不挣钱,都是要收取赋税的。
可孔子自从办私学以来,就没有人来找他收取赋税。。
原来!不是别人没有想到他,而是!季平子等人招呼下去了,下面收取赋税的人才没有敢过来。
要是上头没有人撑腰,下面的官员怎么可能不来收取赋税呢?要知道!这是一项收入啊!收取赋税后,上缴一定比例给国家,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所以!上面要是没有人招呼,他们不收取赋税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