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者要从娃娃抓起,扩张思想要从年轻一代开始。
他们算年轻一代。
李自成也罢,张献忠也罢,都算得上这时候的少壮派。
实际上镇南王下也没什么老人,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岁,四十左右就已经不多了,构成他政权核心的,无非就是那些庄户,南京军户,昭义民兵,再就是荡寇军体系的将领,这些人哪怕最早也是那批造反的闻香教徒……
当然,他们现在是杨信的狂信徒。
甚至他们已经构建出了一个类似闻香教的体系。
就是神话杨信。
不过也用不着他们特意神话,毕竟杨信的神话色彩明显。
但这些人也是科学水平最高的,因为他们是最早接受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的,虽然他们是狂信徒,但并不耽误他们同样也知道风雨雷电的奥秘。
他们是杨信的统治基础。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在各军各民兵营当训导官,就像一群传道者,教那些民兵一切他们能教的东西,从军事到科学,也包括他们的信仰,这时候应该可以说是信仰了。而且正在迅速受到士兵和民兵们的敬重,毕竟一群几乎什么都懂,能够带着他们迅速丰衣足食起来的人,必然会成为他们的主心骨。
剩下昭义民兵出身的,其实是这些人的徒弟……
是他们教出来的。
但狂信徒程度不如他们高。
当然,一样信仰镇南王,只不过狂热度弱几分,至于南京军户也差不多。
倒是荡寇军系统的这些人,仍旧算不上狂信徒,忠心绝对忠心,但只是一种对首领的忠心,镇南王给了他们好日子,他们就效忠镇南王,和狂信徒们把他当神灵有区别。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
全是年轻人。
这些人都是未来开疆拓土的主力,必须从现在起,就让他们知道扩张能够带来的好处,做生意的确很赚钱,可是出去炮轰人家城市,然后逼着人家掏军费掏赔款开放港口,这个比做生意更赚钱。
西班牙人只不过是一个诱饵,引诱他们把目光转向海外的诱饵。
就这样镇南王的讨伐大军,最终在经过了一个月的造势后,在一片欢呼声中从南京起航了……
南北二洋水师组成联合舰队。
六艘战列舰全部出动,另外加上三十艘巡洋舰,一百艘运输船,而且是清一色的快船。
目前南洋公司拥有这种新式商船两百多艘。
这还不包括杨家自己的海运队,实际上目前大明沿海航行的此类快船高达四百艘。
这是三年时间建造出来的。
如今葛沽,澳门,舟山三个造船厂,基本上不到五天就能下水一艘,这种木制帆船建造其实很快,关键是得提前备好材料,一旦材料都备足了,剩下就是组装而已。这些船也不需要用高档木料,他们又不是战舰,就是普通的造船木,松木,杉木,樟木等等有什么用什么,不过葛沽主要是松木和柞木……
从辽东砍伐。
辽东那些镇南王的朋友们都在做这个生意,从鸭绿江沿岸,辽河,浑河等河流的上游,把木材砍伐出来运到沿海港口进行阴干,在阴干三年之后,按照要求解成各种标准规格的材料,然后用专门的运输船运输到葛沽。可以说一切都是标准化的,木材阴干时间,板材大小厚度,全都严格按照标准,然后这些供应商什么都不用管,就是备料送货而已。
船厂只负责组装。
至于舟山船场用的是来自钱塘江上游的木料。
过去就用。
哪怕是大同国时候,浙江士绅也一堆在做木材生意,打仗归打仗,钱还是要赚的。
颇有荷兰人放贷给英国人打英荷战争的风采。
他们按照杨家的订货要求,伐木阴干解板,然后送到杭州,转运河到达宁波再出海去舟山,因为杨家给钱爽快,质量绝对没问题。
毕竟标准不够人家不要。
但标准够了就是送到拿银子回去而已。
至于澳门船厂的木料则是珠江上的,同样也是广东广西的士绅负责按照订货标准伐木阴干解板,然后直接走水路送到澳门,不过那里造的质量更好,因为部分使用铁力木,这也是广船的标志,广州一直就用这个造船。
而现在又加上了一个南京造船厂,这个用长江上带来的木料,四个造船厂,全力开动预计每年可以建造超过三百艘……
这不算夸张。
毕竟这些快船其实都不大。
普遍在两百吨內,目前建造的最大也不过三百吨,它们的优势就是速度快,但体型相对细长,想造大就得继续增加长度,但目前的木制龙骨能够提供的强度有限,造长了很容易出事。这不是十九世纪后期几千吨级纵帆船横行的时代,人家那龙骨是钢铁锻造的,这个只能用木头,而且为了廉价,龙骨也不会用太高端木料,比如说柚木什么的。
葛沽用柞木,舟山用樟木,澳门用铁力木。
在长度限定情况下,想造大就得加宽了,但加宽之后还有屁速度,杨信全力发展纵帆船,就是看中了它的速度,再就是不受季节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跑南洋航线。这样一旦出现饥荒,可以在最短时间从海外运来粮食,满载货物依然可以逆风航行的这些纵帆船,真正使命就是把外面的粮食尽可能快的运来,而大型横帆船就很难这样便捷。
它们一年也就一个来回。
哪怕到了一鸦时候,英国人北上也得候风。
所以杨信就是全力建造这种两百吨级小船,南洋公司用来跑东南亚航线,最远已经航行到了果阿……
不过需要沿途补给。
好在这时候无论葡萄牙人还是荷兰人都惹不起南洋公司,都不得不为他们提供服务。
毕竟惹不起。
杨信可是惯用贸易大棒。
而杨家则主要用它们来运输粮食和鸟粪。
一百艘这样的快船,载着南北二洋各一个陆战队,实际兵力八千,加上水兵和武装水,整个远征舰队总兵力一万五千,理论上最高指挥官是李国助,不过他说了肯定不算,就是为了显示正义性。李旦的儿子带着大明军队杀回马尼拉报仇了,这是多么好的宣传素材,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好的向导,毕竟他爹被西班牙人扔到苦役船上时候,父子俩据说在同一艘船研究逃跑。
而他们的对据估计总兵力不超过两千……
不包括土人。
好吧,这个数字的确很可怜。
但事实上西班牙在马尼拉真没多少人口,就是信他们的土人给他们当打。
不过拥有一座坚固的要塞。
所以远征舰队带上了威力巨大的二十四斤臼炮和大量开花弹。
“巴达维亚的首领是谁?”
看着顺流而下,逐渐远去的舰队,杨信问他身旁的许心素。
后者是南洋公司的实际管理者,同样也叫经理,这家越来越庞大的公司,由一个董事会构成决策构,董事会原本在广州,但这时候已经迁移到了南京,以杨信的身份当然不能亲自加入董事会,所以黄夫人代替他。另外就是俞咨皋,李国助这些最早加入的董事们,现在又增加了福建一批,包括依然在倭国的颜思齐和福建总兵郑芝龙。
这俩没有别的选择。
要么加入,要么被镇南王剿灭。
郑芝龙是福建总兵也没用,镇南王还是总督沿海军务呢,南洋水师移驻厦门就能逼死他们。
“回大王,是同安人苏鸣岗。”
许心素说道。
“吕宋那边呢?”
杨信问道。
马尼拉那边这时候早就开始有华人回去了,西班牙人也不傻,华人不回去他们找谁做生意?先让他们赚钱,等差不多了再收割,原本历史上第二次收割是十几年后,然后还有第三次收割,那个得到四十年后,吕宋的华人就这样被当韭菜割,只不过西班牙人也割头。
“诏安人黄明佐。”
许心素说道。
“你们这也是到处有人啊,我记得第一次荷兰人跑来,也是闽商哄来的吧?”
杨信饶有兴趣地说道。
“回大王,那是佛大泥的李锦和潘秀,海澄人,他们其实也就是为了贸易,毕竟他们在佛大泥就靠着贸易为生,想哄着荷兰人过来,效仿澳门例,占据澎湖迫使朝廷与荷兰人通商,这样他们这些在佛大泥的商人就得控制贸易,毕竟荷兰人北上南下都得到佛大泥补给。”
许心素小心翼翼地说道。
“以前的事情我就不管了,毕竟过去这海上也乱糟糟,但你告诉这些在外面的人,从今往后海上的事情,我说了算,他们有什么要求可以来找我提,有人欺负他们了,可以来找我给他们出头,他们听我的,我保护他们。但是,像这种帮着外人来袭扰大明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再出现,谁再做这种事情,我一样也会砍下他们的头,海外谋生都不容易,但做事也不能没有个底线。”
杨信很威严地说道。
“小的明白!”
许心素战战兢兢地说道。
(小孩感冒打针,两天写了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