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五章 珍馐

    佛母诞日历来的习俗,都是要给佛母供奉美食。

    相传寿山孔雀佛母娘娘生平最大的爱好,便是美食,信众供奉除香火外,上供的美食也十分有讲究。

    京里每年到这个日子,要先遴选长寿的老人家,有福气的贵妇人,提前在佛母庙焚香祝祷三日。

    到了正日子,她们领了佛母法旨,从佛母庙出来,沿途徒步下山,给信众们赐福。

    佛母她老人家会注视这些有福之人,而且时常神魂降临,借他们的肉身,以肉身品尝美食。

    所以这些人每次登十里山,吃的总比寻常要多上不少。

    “一路上徒步走路,还得下山,在佛母庙吃不好喝不好的,肯定又渴又饿,吃得多再正常不过了。”

    戚芳龄小声嘀咕,可视线还是随着众人的视线向上探望,显然对这件事十分关注。

    杨玉英自己不怎么在意,却也知道,佛母诞日在京城是相当重要的节日,京城里哪怕平时不信佛的人,此时此刻,也希望能沾一沾福气。

    好些人家花样百出地做美食,要是自家的食物能让这些全福奶奶们看中,那简直能开心一整年。

    山上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天啊,快看,今年的全福奶奶是燕王妃为首。”

    前面忽然传来几声惊叫。

    戚芳龄顿时闭上嘴,面颊通红。

    燕王妃出身江南方家,是个在骨子里写满了儒雅文气的女子,又有侠义之气,自成为王妃以来,做过好几件了不起的事,可谓美誉响京城。

    有一年斡国使臣赴京,欲求娶公主,好永修两国之好,有些大臣犯了毛病,说公主既享天下供奉,自该为国出力,远嫁斡国联姻,那是公主的责任。

    这话刚一传出去,燕王妃就急了,守在宫门前把说这些话的大臣们暴打了一顿,言道——公主,王爷们是受了天下的供奉,为国出力自是应当,哪天需要公主上战场,便是战死沙场,那叫为国牺牲。

    “现在你想把公主送给敌国,还口口声声什么责任?公主要是脑子抽筋,许嫁敌国,才叫资敌吧!你这人脑子这般有病,如何能站在朝堂上?”

    那位官员被打得晕头转向,气急败坏,又说什么他要有适龄的女儿,也愿意把女儿献给陛下,由陛下认为义女,送去联姻。

    这话再一出,燕王妃又是一顿爆锤,这回真是差点把人打死。

    要不是燕王就在附近,赶紧过来拦下了妻子,恐怕大顺朝就真要出一位,在宫门前打死官员的王妃了。

    燕王也会说话,当着这倒霉官员的面骂他陷君王于不义之地。

    陛下拿臣子的女儿和亲敌国,难道还不是不义?

    从那之后,燕王妃一战成名,不过是毁誉参半,好名声坏名声都差不多。

    不过,燕王妃性情疏阔,心地也不错,脑子还聪明,又做了好几桩好事,还曾有过救驾之举,现在她年纪大了,越发慈悲,很少再和什么人起冲突,那些坏名声渐渐隐去,如今提起燕王妃,满朝称赞者多。

    旧事不必提,现在十里山前的少年少女们,反正对燕王妃那是崇拜有加,听说她是全福奶奶,都兴奋的不成。

    很快,就听说燕王妃都吃了什么,享用了什么,到是没太多规律,有豪门世家精心烹饪的美食,也有寻常百姓献上的普普通通的窝窝。

    燕王妃带着人浅尝辄止,一路不停,但凡稍稍驻足吃点东西,消息马上便传扬开来,被选中的人家也是特别欢喜。

    不多时,前头就传了消息下来,林依依准备的美食也让全福奶奶们尝了尝,还有人赞了句精致。

    虽说燕王妃没动筷子,但这也算沾上了福气,静山伯府上下人等十分开心。

    没过一会儿,林依依便令丫鬟捧了食盒,亲自奉给家里人吃,也给戚芳龄和傅香香送来了一份。

    戚芳龄瞪着食盒里的一片‘翠竹林’,眼睛鼓鼓的,大口大口地吸气,气得不行。

    杨玉英到是尝了一点,不说寡淡无味,但着实配不上这卖相。

    “火候过了,调味有些地处过重,有些地处又过轻。”

    这种蒸食做得好,自然也有独特的风味,可再好的滋味重复蒸个几次,能维持住外表的鲜亮就算是好,还想特别好吃,真是非神厨而无此本事。

    戚芳龄听了这话,心中才稍稍好受一些。

    但又想到燕王妃竟吃了她准备的东西……戚芳龄就恨不能连朝天上翻十个八个的白眼。

    杨玉英心下好笑,寻了个石墩坐下,削竹子继续做竹筒饭,各类味道的她都试一试,反正她厨艺好,调味方面尤其好,也不怕做出不能吃的东西浪费食物。

    又烤了几个,忽然有些饿,她便捡了一只竹筒,以指化刀,劈成两半。

    焦黄色的竹筒一开,浓郁的香气轰一声爆炸一样向四周扩散,只一瞬间,戚芳龄的头直接扭得咔一声,差点扭坏了脖子。

    好香啊!

    “先吃。”

    杨玉英微笑,递给戚芳龄一半,自己也翻出竹筷,吹了吹热气,加了一块儿烤得金黄的鹿肉,拌着米饭放入口中。

    香米中化入恰到好处的油脂,又辅以瓜果的清香解腻,一吃进口,只觉热而不烫,从喉咙香到胃里,浑身熨帖。

    竹筒不开,平平无奇,可它一开,香味极其霸道,随风飘出去老远,前后左右好些人闻见这股味就胃口大开。

    好些人侧目回头,有小孩儿馋得嗷嗷叫唤,哇哇大哭。

    戚芳龄顿时开心起来,抱着竹筒饭故意去逗小孩儿,好在她还没太恶劣,也捡几样小竹筒送给带小孩儿的大人。

    杨玉英想起皇城司里给他们上的一堂课,说是太宗皇帝在位时,天下初定,世道不好,局势混乱,时常有刺客刺杀太宗皇帝。

    当时太宗还尤喜欢白龙鱼服,出宫游玩,每到佛母诞日,更是经常化妆成一介布衣,登山祈福。

    他老人家威望高,底下的人根本管不住,还特别不喜欢侍卫跟得紧,最后没奈何,只能由皇城司训练了一批娃娃,专门替太宗试毒。

    他老人家一被美食迷住,娃娃们总要抢先围上去讨要,而且一定要尝太宗拿在手里的那一份。

    孩子们年纪小,大的十一二,小的六七岁,太宗能如何?肯定拉不下脸不给孩子吃。

    如此过了数年,太宗才察觉到其中猫腻,帝王做得久了,总算改了那些臭毛病,让大家都省心不少。

    杨玉英闲来想些闲杂事,回首就见静山伯府族学里的人齐齐聚拢过来,三三两两,成群结队,选了她身边的石块坐下,热热闹闹地把各自的美食都拢在一处,眼巴巴地瞧着她。

    一时间,他们这一片最是热闹,风头都要盖过上头的贵胄之家。

    杨玉英莞尔,只能笑道:“大家换着尝尝?”

    众人轰然应是,纷纷切开竹筒,尽情享用。

    开的竹筒一多,香气越发浓郁,遥遥吹入那些正徐徐下山的全福奶奶鼻中,逗引得好几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家也蠢蠢欲动。

    “好香!”

    老寿星,全福奶奶,遴选的大部分都是身体康健,胃口也好的人,一路下山,没少品尝美食,到此刻,其实也吃得七七八八,不说饱足,可到底不饿。

    但一闻到这香味,却是又仿佛能感受到饥馑,不约而同,加快脚步,不再因为周围的美食驻足。

    其实就是过来给佛母献食这些人家,也垫着脚张望,煞是好奇。

    没片刻,全福奶奶,老寿星们健步如飞地走到眼前,竟是聚在一处,景象堪称壮观。

    燕王妃好奇地探头看了看,深吸了口气:“这真是一筒饭熟,十里飘香,来,取一个与我尝尝。”

    戚芳龄瞠目结舌,杨玉英一笑,挑起竹筒,轻轻一劈,连同筷子递了过去。

    燕王妃一张口,先吸了口香气,再吃米饭,一口比一口快,连吃了七八口,才轻轻吐出口气:“鹿肉?我到没吃过这么香,这般嫩的鹿肉,一点都不腥,只香。”

    其他人被馋得纷纷讨要,燕王妃竟有点不舍,但这等场面,总不能争争抢抢的,只好错步让开位置。

    只眼看着她面前几只竹筒让人夺了去,恋恋不舍地叹气:“前头珍馐美食还多,你们且留着肚子。”

    哪里还有人听得见?

    却说山下头一行人迎着烈日山风,左等右等,硬是等了一个时辰,也没见到全福奶奶等人的人影,许久才有消息传下来——

    燕王妃惊见珍馐,已是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这要多么好吃,才能把堂堂王妃迷城这般?

    又有人说,乃是佛母娘娘她老人家爱这滋味,才借了全福奶奶们的身躯,降临人间享用。

    “听说是静山伯府的傅姑娘,巧手烹饪的珍珠,珍珠为东海寻得,乃是仙珠,服用能养生。神仙也极喜欢。”

    杨玉英听了传闻也是无语。

    这帮吃货愣是把她的竹筒饭都给争抢了个干净,还有不少连吃带拿,往自己袖子里揣,若果然是珍珠做的,她怕不是要倾家荡产?

    其实只是燕王妃赞了一句,粒粒如珍珠而已。

    杨玉英不在意,戚芳龄高兴得不行,偷偷和她咬耳朵:“林依依还拿厨子做得那些饭菜显摆?佛母她老人家也就是随口尝一尝,不过面上光鲜,如何比得上咱们这竹筒饭。”

    “我给哥哥们送一份去。”

    说着,戚芳龄盯着刚做的新竹筒,也不怕烫,只拿衣袖裹着扔到篮子里提着便走。

    杨玉英叫了一声,叫不住她也便罢了。

    到是抢完了竹筒饭的全福奶奶们,见杨玉英竟还有材料,一个个地再不肯走,只道累了,徐徐坐在道边,姿势优雅,风度十足。

    杨玉英自己却懒得动手,干脆指挥族学里这些学生们,只指点他们加入酱料的份量,大家都没觉得自己被当成烧火丫头,个个做得特别认真。

    事实上连烧火的活,也有旁人家的丫鬟下人来抢。

    一片人间烟火中,杨玉英的目光漫不经心地瞟向溪水,忽然一蹙眉,猛地转头,长身而起,向旁边山坡上看去。

    山间丛林密布,草木茂密,隐隐见鸟雀盘桓,虫鸣声嘈杂。

    杨玉英一眯眼,厉声长喝:“什么人!”

    声音未落,她伸手抓住旁边族学学生,背后的一张弓,又抄手抓了一把箭,箭足十余支,齐齐上弦,瞬间抛射了出去。

    众人只见长箭没入远处山林,惊起一片飞鸟,随即隐有低呼声传来,草丛密林沙沙作响,好几个黑影从丛林里蹿出去。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老百姓们乱作一团,贵胄人家勃然大怒。

    今日盛会,十里山周围山道都有官府衙门派人看管,早在正日子之前,此地就被耕地一样筛查过了,连只凶猛些的野兽都不应该有,此时竟有人歹人藏匿。

    只看这帮人逃窜的模样,也不似好人。

    杨玉英一个箭步追出去,高声呼喊:“都不要分开,检查看人齐不齐,大家都小心。”

    “芳龄小姐不见了!”

    “小淑,小淑去了哪里?谁有看见小淑?”

    一时间鸡飞狗跳,有下人惊觉自家小姐不见,有母亲找不到儿子,哥哥找不到妹妹,慌乱四起。

    不远处当值的差役们脸都绿了,要是佛母会上出现大的差错,可没他们的好果子吃。

    上头的大人们被追究,他们要先倒霉。

    燕王妃一口饭未吃完,嘴角上挂着一颗米粒,人已追着杨玉英奔去,王府几个侍卫连忙也跟上。

    其他大户人家的家丁小厮们,连忙护持在自家的少爷小姐们周围,警惕地巡视周围。

    杨玉英速度很快,但对方这群人特别熟悉周围的环境,她赶过去,已是踪影全无。

    山林茂密,郁郁葱葱,岔路也多,风一吹,到处沙沙作响,影影栋栋,便是近前五米站着人,也不一定能寻得到。

    燕王妃挥挥手,让手下侍卫去搜,神色凝重,冷声道:“我这便召集人手,立即搜山。”

    杨玉英摇摇头:“怕是来不及。”

    眼下最要紧的是一个‘快’字。

    杨玉英有种直觉,戚芳龄被人掳走了,她是大家小姐,若是落入贼手,时间稍久,就是说不清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