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无双战将 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情况

    抗战期间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5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

    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发,地雷个.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各种武器弹药的具体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

    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国-民-党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

    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

    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

    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

    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

    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

    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

    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

    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

    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

    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

    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

    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

    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

    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

    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国-民-党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

    1938年5月国-民-党兵工厂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

    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进攻,国-民-党需要大量的地雷,为此建设了专门的地雷生产线,地雷产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地雷约80万个.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