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1章 记里鼓车

    毕竟也就过来探探口风,没待多久,禽滑?便也回去了。

    走之前还专门又叮嘱了工匠一番,让他们一定要虚心受教,墨斗让干嘛就干嘛。

    这回换了个语重心长的口吻,没毛病,胡萝卜+大棒嘛。

    对他们凌天来说没毛病,对墨斗来说毛病就大了。

    坏人是禽滑?做的、现在好人也是他来,等于全程墨斗就在旁边干看,在这些工匠眼里,前面“助纣为虐”、后面“冷眼旁观”。

    这下想拉人也没那么容易了,不好搞。

    不过起码这些人里没有特别刺儿头的,倒是也不至于背地里挑事儿,反正做工程嘛,木头上面又没刻字,凌天又没专门派够档次的人过来督工,等于说到时候分货是墨斗自己定嘛。

    这个便宜就不要占了,自己留一艘最好的,其他的就两边平摊摊,反正都同一拨人做出来的质量也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这些事情就不需要墨斗自己亲手做了,就教给这些工匠吧。

    不过怎么说都是免费劳动力,就这么放着也是浪费……

    那索性墨斗就安排人做了几个绞盘和滑轮组,美其名曰“待会儿组装大船有这些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做的,这种生产力工具,多一个不多、少一个那是真少,提前预备好、以后还有什么大工程需要起重机之类的东西了不用临时花时间。

    除了这些,还顺便拿了几张之前挖高图挖出来的一些图纸,什么记里鼓车、指南车之类的,都是些小物件,之前一直没自己倒腾,配方老是压在仓库里也是浪费,索性清一波,到时候看看效果,好用的到时候批量生产出来卖给制图玩家嘛,毕竟涂山那边现在最大的利润来源就是这些人。

    那边生意最近两天倒是稍微好转了一些,当然墨斗绝对不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管理多么出色。

    纯粹因为霜降的节气活动有篝火,顶着buff大家pve都很猛,升级快,自然而然要换装备,消费力能差吗?

    这种活动又不可能一直有,就那么点儿buff充其量也就保玩家到40,相满45点二阶大招估计是有点难度,到时候就不存在这种消费刺激了,是得先想好后路。

    人多力量大,有这么多人帮忙,东西很快便做了出来,随口安排了一下工作后,墨斗边拿着东西开始跑起了图。

    实际试验了一番,那么一大堆东西,大部分都是破烂儿,但“记里鼓车”还是挺好用的。

    这东西是机械结构,轮轴连着齿轮、带动罗盘刻度运转,实际走了多远一看就知道——当然前提是轮子不能离地。

    是挺好用,但依然有改进空间……

    以前画地图,都是走走停停,画完一片区域之后骑着马跑一段,找个安稳的地方停住,靠印象和眼睛目测把周围的地形再画下来,效率比较低,很多地方都要量,精度也不敢说很高。

    有了记里鼓车,就不需要目测了,直接读刻度就好,但精度依然很低,很多地方都要微调。

    墨斗还算好的,0局训练过嘛,走的是不是直线他心里清楚,角度误差基本可以忽视。

    但这种东西不太容易推广,一般人的脚步不可能像墨斗这么稳,稍微骗个四五度,走20米误差还可以接受、连走200米,那就差十万八千里了。

    但地图上还是画成直线,一路下去,想也知道会歪成什么样子。

    懒惰确实是科技进步的第一驱动力,为了保证能把这种东西卖出去,墨斗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一下改良。

    首先是加一套控制方向的齿轮组。

    想了很多种方案,最后还是用了“六向陀螺仪”。

    手上也勉强算事有现成的配方,“被中香炉”,这种古代充其量就是富家千金玩具的东西,用的还确实就是现在陀螺仪差不多的机制。

    都是靠重力嘛,多层圆环球面嵌套,层层卸力,不管最外层是如何运动的,中心区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装水水不撒、染香烬不溢。

    很精巧的东西,要做好关键就是看一个耐心,每一层球面用可活动的横杆相连,打磨到极度平滑保证最完美的活动性,内层球面上下两半靠控制不同的镂空比例来错开重量分布——就跟不倒翁的道理一样,一半非常轻、一半非常重,这样装东西的香炉台永远都是在下面。

    即使是现代工艺,想做成这样、也不是非常容易。

    只能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确实很多方面都比现代人强多了,除了这个,还有越王勾践剑,乍一看可能就只是觉得“漂亮,了解深了才会去感叹着竟然是2000年前的水平;

    特别是勾践剑,铸造工艺已经是失传了,2000年后用现代科技无论如何都仿造不到那种钢材铸造水平,人家弯超过180度的角都可以完美复原、没有任何应力损伤,现在的钢材、再好的工艺弯个七八十度就已经会产生永久形变了。

    技术雏形是有,但想直接移植到鼓车上还是花了不少的工夫,主要是钢材打磨水平没有到位到那个份上,无论如何都有摩擦力,陀螺仪转轴方向未必能保持恒定;

    不过好在这个不是拿在手上把玩的,多加点儿木油润滑就好了,精度不敢说绝对、但起码能用。

    但也仅限于能用了,很多方面确实不过关。

    那就退而求其次呗,本来是想做个完美的“六向”陀螺仪,搞到后面,只能拆成2根,xy轴做到一起、指示高度的z轴转轴拆分出来单立。

    这样的话,摩擦力误差可以减少3分之1,确实可以提高一些精度。

    最后成品出来,效果总的来说墨斗还是比较满意,转轴末端连着微压弹簧,弹簧末端牵住指针,鼓车运行的时候,轮轴除了带动测距轮组、也同时带动着这2组测向轮组,直接把相对于初始地点的方向和距离变动量化了出来。

    接下来就可以更进一步……

    指针直接连上笔墨。

    用的是鸭毛、羽杆。

    说白了就是西方的羽毛笔,那玩意儿中间是空的嘛,里面灌进浓稠墨水,在墨液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强的双重影响下,墨水平时往下滴漏的速度尽量降到极限,仅在接触纸张的时候把墨水“吸”下来。

    其实也算不上吸,就是顺便着往下“带”,只是纸是木头做出来的嘛,木材纤维结构都是管状,只要沾到水源、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就可以源源不断往里吸。

    也是为了生存嘛,植物不进化成这种样子,生在干旱地区连着四五天不下雨就直接枯死了。

    这倒是方便了墨斗的加工,反正只要选到了吸水能力足够优质的纸张和粘稠度适中的墨水,光靠指针的偏转力就足够诱发油墨晕开。

    笔墨纸全部摆好,推着车子走,路线轨迹的变化,包括距离、高度、方向,都会直接反映在纸张上。

    简单来说就是——自动绘图。

    这可比之前走走停停目测风景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实际试验了一下……

    起码能用。

    问题不少。

    最大的一点,车不能停……

    墨水是一直往纸里面渗嘛,停太久了一个地方墨迹就会相当溶,在纸面上晕开形成一个超大晕痕,地图观感极差。

    其实本来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机器的东西,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人脑那么只能。

    这台车子,充其量就是“反映位置变换指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反映不了“当前所在场景地形”的。

    画出来的,是一整片“墨印”。

    坡度陡的地方、因为走起来慢嘛,墨迹会更深;相反的,平缓的地方走起来快墨迹就更浅;

    是靠这种墨迹的深浅来表现地形变换。

    只上色,不描边。

    而且是所有地方都上色。

    这种涂抹型地图,看起来观感真的是糟糕到难以想象,直接弹开到眼前往太阳那边一摆,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瞬间跃然纸上……

    放桌上看?

    就是一团黑,其他什么鬼都看不出。

    还是得人工操作一回做点“美工”活儿,把这种高度和坡度变换用一种普通人能看懂的行事描下来。

    总的来说,这东西也不能算很完善,但毕竟冷兵器时代嘛,也不能强求太多。

    要是用现代技术,羽毛笔换“3d”打印那就好多了,成品出来直接就是通用的地形图,就跟微缩模型一样,连“地图”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的幼儿园孩子看了都知道这地方该怎么走了。

    不过能到现在这程度也确实不需要自行车了。

    只是这玩意儿毕竟是墨斗自己改良出来的,没有配方,陀螺仪横杆又做不到那么完美、弹簧驱动力矩误差也不能完全抹出,自己用没事儿,想达到系统标准?

    反正内丹是不可能往上安的,只能自己推着走。

    好在墨斗是个近战肉,力量不怎么样吧体质还不错,负重高,这又是木质结构,稍微做小一点是可以收进背包的,不会影响带其他东西。

    那就留着呗,以后碰上迷宫了直接掏出来往外一摆,闷着头往前走一段,瞬间就知道该怎么破解了。

    而且就算不走迷宫,这东西在平原地区也挺好使。

    绘图经验来的是真快。

    就直接推着往前走,一片区域一片区域描,一张纸瞬间就铺满了,刻度清空再换纸继续走,边走边把刚才“画好”的做个加工。

    平原嘛,根本不需要对着太阳看高度——反正都一样。

    只要轮廓就行,那不直接往上盖一张硫酸纸临摹就好?

    能走到的地方都不用管,中间空着的没晕到墨水的,就那么几种可能,上不了的山地、下不了的湖泊、穿不过的大树。

    就这几种可能,一个个往里套嘛,哪怕自己人没到那儿,看见那种一整片黑里突然一大片地方遍布孤点那不明显就森林了?

    一大圈空白、旁边牵出来四五条蜿蜒曲折的曲线,那不就是一个湖?曲线都是河道咯;

    孤立封闭圆环、边角极度曲折,墨迹深浅逐渐递进加黑,明显就是岩壁。

    不成片的星点,某一个方向上墨迹明显更黑——资源点嘛,会晕出一片那是墨斗蹲地上捡资源,墨水自己往纸里不断渗晕出了一大片。

    都不需要去记刚才是怎么走的,拿到墨迹图直接抬手就能描。

    边间资源边绘图,两边不耽误,等于白拿一系生活经验。

    直接这么描,系统给的绘图经验也不少嘛,系统评的精准度也有80%以上。

    要是太低了,70%都不满的,那估计就是有些地方图标给摆错了……

    轮着来嘛,一个不对换一个,换上去一看,68%变72%,诶,对了!

    一个一个改,瞬间就到80+了。

    能到80%的精度,就可以去官府刊印。

    拿出去卖当然没戏,很多玩家都追求完美,地图精度不到98%他们一看就说“这是垃圾”,再便宜都不买。

    反正墨斗做这个也不指望拿出去卖,就混点儿经验加点儿属性。

    要卖其实也能卖出去,走了好几张地图,边捡资源边推车,一开始其他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看见墨斗走一段就换纸开始描了、慢慢大家也就懂了。

    二十分钟不到,就已经有人上门打听了,问他这车子多少钱卖。

    越走问的人越多,好多都是之前买过蒲公英的绘图师老顾客。

    还有好几个都已经跑出南野地界的兄弟专程打了长途私聊过来询价的。

    直接一个喇叭了事儿,“抱歉,工艺还不算完善,很多地方都不方便,暂时非卖品,等以后完善了我再联系大家。”

    一方面是为了“了事儿”,工艺也确实“不完善”——很多部件都是临时打出来的、非流水线批量化生产出品,贵的死,现在卖稳亏;

    顺便还能打个广告。

    本来就绘图师知道,喇叭出去,大晚上的黄金时间,全城人都知道了。

    发酵两天,“改良”一下工艺水平——用料能缩的地方就缩,用不着的组件能砍就砍,甚至可以多推几个阉割版本,就跟牙膏厂卖cpu一样,同一条流水线出来、完全相同的工艺流程,做出来主频能到4.8给安个型号说是xx80,到4.9就说是xx90或者原来名字后面加个S,加500块钱你买不买呗;

    说“刀法精湛”,就是精湛在这种鬼地方。

    成本低了、还能做价格歧视,那墨斗就可以待价而沽了,看大家对这东西的接受程度。

    而且也可以光明正大摆开来说“我这东西有这毛病、那毛病,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画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

    一定要说“看不懂”这一出。

    其实只要是在平原地形用,是个人都能看懂,但墨斗一开始又说了这东西需要“专业水平”……

    这样买了这货的人就会产生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那他就不会抱怨那些不好用的地方了。

    省的后面扯皮嘛。

    这种小众的东西,会买的人无非就是那么些个,都专业的很,知道怎么用;

    无非就是嫌贵,买完了之后疯狂抱怨,故意说自己一点儿都不懂,说你产品不够傻瓜、一般用户用不了,等于说服务不到位、就指着你退钱,等于到手刀的意思。

    其实没有错,一件产品出来,的确应该按消费者最低专业度来考量。

    就得做成傻子都知道该怎么用才行。

    要不然就买便宜点儿咯,吹点儿“性价比”。

    墨斗不是不愿意卖便宜,但他怕有些人得了便宜还卖乖,明明已经相当接近成本价了、还要到手刀。

    关键这玩意儿现在还确实就墨斗能做,没有比较,大家不知道什么算“便宜”什么算“贵”。

    那人家肯定是想你越便宜越好了,才懒得管你成本多少呢。

    那墨斗就亏大发了,这种买卖不能做。

    做生意,不能黑心,但也千万别真把顾客当上帝。

    顾客也是人,该赚的钱就是要赚,能不打的折就是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