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哇——”

    到了峡湾镇,冯建和的婆娘刘彩英齐齐看呆了。

    其实几年前他们来过一趟,当时就听说余浦峡湾开了个风景区,漂亮得不得了,于是抽了个空,带着老人、孩子上这里玩了一天。

    当时给他们的印象,沙滩和两座小岛确实很漂亮,但也仅限于此,峡湾镇上和他们那边没太大差别啊。没想到四五年没来,峡湾镇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

    目光从快结顶的起码有五六层楼高的拆迁安置小区,移到七彩外墙的海洋所职工宿舍楼,这栋楼早已成了峡湾镇的代表性建筑;再看那古色古香的仿古街、热火朝天开建中的广场、大剧院……

    刘彩英不由扯了扯刘建和的衣摆,“阿和你说,这儿发展得这么好,摊位费会不会很贵啊?”

    不怪她这么担心,城中心好一点的铺位,租金可不低。生意好还好,生意不好,赚不到钱还得倒赔都是常有的事。

    心里能不忐忑么!

    “来都来了,没有打退堂鼓的道理!先找找大妹子,她说她在镇上的中学当老师,我打听打听……”

    徐老师的大名,哪用打听啊,随便一问,就有个挎着菜篮子路过的大妈回答他们了:“你找徐老师啊?喏,对面的学校就是她的!是为转学的事吧?”

    不等俩口子回答,那位大妈兀自说道:“八成是了!来找徐老师的外地夫妇,多半是为孩子转学的事来的。”

    刘建和夫妻俩面面相觑。

    沿途又听了一耳朵关于峡湾中学的种种事迹,不禁咂舌:“想不到让市一中吃瘪的高中就是那大妹子开的?她也太谦虚了吧,都没说她是这学校的大股东,只说在这里教书……”

    “等立柱上高中了,要不也送他来这里念书?”

    刘彩英想得更长远一些,自己夫妻俩没文化,创个业跌跌撞撞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总盼着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文化、有出息,是以一听峡湾中学这么好,立刻萌生了这个念头。

    冯建和失笑道:“立柱才几岁?你就想到他高中的事啦?而且咱们镇不归余浦管,能不能考都是个未知数。就算能考,也得成绩好才行,成绩不好有钱也进不了……”

    “回去再和立柱说说,一定要好好学习……”

    夫妻俩边说边来到峡湾中学。

    徐随珠听门卫大爷说有对夫妻找她,一时想不出会是谁,出来一看原来是冯建和夫妇。

    夫妇俩一是来谢谢她,说烤牛蛙的味道家里人都尝过了,肯定有市场;所以另一方面,也是想问问徐随珠,上回不是说峡湾景区欢迎他们吗?他们真想来这里租个摊子卖烤牛蛙,不晓得成不成。

    成!怎么不成!

    哪怕景区的空摊位都租出去了,徐随珠自己手上还有好几个呢。当初是看没人租,带头租下来的。

    如果冯家愿意来这儿摆摊卖烤牛蛙,这对景区游客也是个吸引力。

    正好,“有杯奶茶”不是要开张了吗?需要人手,并且最好是有点工作经验的,自己摊子的人最放心,遂把水果摊和果汁摊整合了一下,榨汁机留在水果摊,相当于二合一了;果汁摊的工作人员调到奶茶店,奶茶店里也配一台榨汁机,后世的奶茶店不都会搭售清爽口感的鲜果系列吗?这样既腾了个摊位出来,又给自己的奶茶店解决了人手问题,双赢!

    冯建和夫妇千恩万谢,留下一网兜大牛蛙,满怀憧憬地去景区办理转租手续了。

    徐随珠对着这么大一网兜的牛蛙哭笑不得。

    林玉娟还没尝过她说的炭火蛙锅,不禁雀跃地提议:“嫂子,晚上来我家吃饭呗!别的菜我来做,你就负责蛙锅好了!”

    “今晚?不是说李韬要来吗?”徐随珠挑了挑秀眉。

    李韬的签证终于办下来了,准备马上飞斯里兰卡进货,珍轩阁的宝石订单积压得不容他继续耽搁。

    出发前,想来这里和大伙儿聚一聚,顺便问问大伙儿有什么斯国特产需要他带的。

    正好,包子爹今年上半年的任务也下来了:斯国方面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寻找沉船。按之前两国签订的意向协议,陆驰骁需带着他的潜水小分队,前往现场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这一去,没个一两月恐怕回不来。

    李韬得知后,更加想要在出发前和陆大佬碰个头,商量一下在异国他乡的联系方式,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那就在咱们的奶茶店里聚聚怎么样?一来给骁哥和韬子饯行,二来顺便给咱们的奶茶店热锅了。对了,奶茶店里能做蛙锅吗?”

    说白了,林妹妹就是馋大伙儿都吃过、就他们一家子还没尝过鲜的炭火蛙锅。谁让他们在京都待到元宵节前才回余浦呢!硬生生错过了品味新鲜菜的最佳时机。

    徐随珠一想,也行啊!奶茶店装修好之后才去过一次,高三开学后头几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这几天才稍微好些。演讲竞赛的学生也派老师陪同前往京都集训备赛了,总算有点闲暇了,准时下班去看看,顺便喝杯奶茶、尝个蛙锅?

    不过奶茶店只有奶茶料理台,没有烹饪台,好在离锡纸花甲粉丝的小铺子不远,可以去花甲店里料理,然后端到奶茶店聚餐。

    所谓的热锅,无非就是聚一块儿热闹热闹,添点人气罢了。

    “就这么说定了!”林妹妹抚掌道,“李韬我来联系。等下了班,我再去买点熟食。”

    过了个年,仿古街上的铺子陆陆续续都开出来了,卖什么的都有,但大部分都是吃的,从鲜榨果汁、现烤酥饼、到各种海鲜烤货、烤鸭卤味,可谓应有尽有。只要带着钱,不怕饿着肚。

    来消费的也不光是游客,游客占大多数的通常就是寒暑假以及五一、国庆等节日,平时还是本地居民占多数。

    有隔壁镇跑来打牙祭的、有城里人下班后不想做饭,带着老婆、孩子上这里解决晚饭的,挨个铺子吃过去,能从月初吃到月末不重样;还有礼拜五晚上经常有一些单位的工会组织员工来这里聚餐……

    总之,各家铺子到了傍晚,基本都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