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斯拉纳的神格可以说是来自几个地方
由於密特拉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因此军神的神格可能被韦勒斯拉纳所继承
另外,由於原先的战神因陀罗被贬为恶魔,所以它原先战神的神格也被韦勒斯拉纳所接收
可能是由於他曾在琐罗亚斯德的面前展现出十种化身,并且最后以骑著巨象的王者之态出现,也因此奠定它的王权与守护者的地位,保卫著游牧之民。
韦勒斯拉纳的原型为《阿维斯塔》神话中善神,其波斯名为巴赫拉姆(bahrām)词义为火星,意为战神,在阿维斯塔文为韦雷斯拉格纳(verethraghna)(韦雷斯拉泛指宗教敌人),其义为战争之神,是每月的二十的庇护神,在帕拉维语称瓦尔赫兰(varhrān)义为置敌于死者、胜利者。是琐罗亚斯德时期伊朗雅利安人奉祀的重要神明,常变形显世,赐福于人类。
在《阿维斯塔》第三卷亚什特第十四章《巴赫拉姆·亚什特》,描写的是巴赫拉姆十化身显世于歌颂、祭祀他的方法。十化身在书中的描写:
1.一阵带来灵光、力量、智谋强劲的风
2.一头健壮金犄角的公牛
3.一匹戴金辔头的金黄耳朵的白色骏马
4.一头能吃苦耐劳,奔跑迅速,撒欢faqing的烈性雄骆驼
5.一头尖齿利爪,凶猛好斗的公野猪
6.一位容光焕发,双目有神,shuang腿短粗的十五岁英俊少年
7.一只飞行速度冠百鸟的矫健雄鹰
8.一只弯犄角的肥美牡绵羊
9.一只尖犄角的肥美公羚羊
10.一位腰佩金镶玉嵌的短剑,衣冠楚楚,仪表堂堂,英俊,威武的战士
巴赫拉姆在阿维斯塔语读作“韦雷斯拉格纳”,除作“击溃来敌”解外,还包含有“杀栗多者”之意,是印度雅利安人崇祀的雷电和战争之神因陀罗的绰号,这说明巴赫拉姆曾与因陀罗发生关系,堪称是与原始“火”(光)崇拜有关的相关古老的神明。
古波斯神话之神,乌鲁斯拉格纳(verethraghna)是具有众多复杂属性的神。他原是追随著古代印度神话中主神——密特拉(mitras)的战神,后世琐罗亚斯德教(亦称祆教、拜火教)崇拜他优秀的武力,进而被推崇为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