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封了妃,可谓皇恩浩荡。贾府上下一连喜庆了好几天。更主要的是,太上皇宫里头发了话,让各位妃子家里盖省亲别院,以便接驾妃子回娘家,尽骨肉至亲,享天伦之乐。
于是,大观园的建造就正式提上了贾府的日事议程。对此,贾琮便没有参与其中。贾政倒是找他谈了谈,但他毕竟年纪还小,上面还有贾赦这亲老子。见贾琮没有参与的意思,贾政也就不再说起了。
实际上贾政也对这种繁琐之事提不起多少兴趣,要不是这省亲别院是给他女儿盖的,他也懒得参与。
倒是贾赦、贾琏、贾蓉、赖大等人都非常的积极。概因,这么大一个工程,油水是肯定不少的。摊派的是公家的钱,他们自然要捞上一捞。
对此,贾琮也懒得管了。可以肯定的是,贾府盖这大观园是没有用林如海给林黛玉的私房钱。林黛玉的这私房钱如今由贾母代管。
贾母对林黛玉这外孙女是真的好,何况她怎么说都是一品诰命夫人,荣国府的架子还在,总不至于贪外孙女的私房钱吧。
当然,林如海将林黛玉这唯一的女儿托付给贾家,临死前当然也是给了贾府不少好处费的。具体多少,贾琮不知道,但几万两银子肯定有,甚至还不值。
而要修大观园,所需的费用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说要上百万两银子。这就纯属扯淡了。这时代的上百万两银子可以修座王府了。银子这时代是非常值钱的。
何况大观园的设计,是因地制宜的进行修建,很多地方都是贾府原本就有的。从东府的会芳园到西服这边,用的都是原先贾府自己的土地,这就剩下了很多钱。其他人工、建筑材料什么的采购,在这时代也花不了太多钱。
总体算下来,约莫着花个二三十万两银子足够了。而贾府如今的底蕴还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公家钱,再加上林如海那里刚得来的银子,箱子底搜刮搜刮还是有的。
但贾府也因为修建这大观园,而将家底几乎消耗一空。按照原着来看,就因为建造了这大观园,贾府积蓄被掏空,只留下了空架子。
所以说,太上皇还真的是害人不浅。要不是他“突发善心”,让皇宫里的妃子们回娘家省亲,让她们的娘家人盖省亲别院,就不会有这事情了。
现在太上皇他是发善心了,妃子们娘家人当然不能个个落人与后。何况这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让外人都知道自家出了个妃子,而且被皇上太上皇看重。
所以,不管有钱没钱,这院子都得咬牙给盖上。
贾府这边在筹划着盖院子,贾琮对此一点都不过问。他忙着自己的事情。首先就是给大坤名臣录进行具体排名的事情。
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对外不公开竞价排名之后,基本上那些有钱的名臣后裔和门生故吏都已经捐了钱,而翰林院那边十几个翰林的工作效率也是非常高,这才十几天的功夫,就已经将大坤三百多位名臣传记都撰写完毕。
当然,主要是这些人历史上都是有据可查的。很多资料都是现成的,大部分名臣,他们只要找出资料誊抄一份就行。
十几个人一起分工,平均每个人只负责三十来个人,效率当然比较高。之后,就是相互交叉审核、校正,修改。
如此十几天,就将这三百多位大坤名臣传记给编撰完毕了。现在剩下的就是将这些名臣传记进行正式的收录排版排名和印刷了。
这件事,必须贾琮亲自负责和实施才行,丝毫不能马虎。毕竟这可是收了钱的,同一个等级的名臣,出钱多的自然要拍的靠前一些。出钱少总不能比不出钱的排名还要靠后。
所以,这几天贾琮基本上都在大文堂对那些名臣进行具体的排名,首先进行排名的就是最末等的名臣,人数也是最多的,贾琮这边花了两天时间才排
好,又仔细检查核对了两边,然后才交给印刷工人加班加点排字印刷,然后依次是第三等、第二等、第一等。
前后花了七天时间才算是完成了这件事,第八天大坤名臣录的成书就出来了。贾琮拿了第一批的十几本,然后前去皇宫向太上皇汇报。
太极殿里,太上皇这次正儿八经的在大厅接见了贾琮,仔仔细细的翻阅检查了好一阵大坤名臣录之后,才非常满意的点头问道:“不错。这本书看着就非常的精致,纸张也是非常好。即便保存个几百年也是没有问题的。你打算定价几何?”
贾琮想了想说道:“微臣觉得,五两银子是要的。”
贾琮之前跟太上皇说过,定价二两银子,但这价格实在太保守了。这时代的书价本来就贵。何况还是像大坤名臣录这样的政治性书籍,售卖的对象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当官的,其次就是那些附庸风雅的士绅暴发户,当官的差钱吗?显然不差钱。士绅暴发户更加不差钱。
即便是放在后世,那些一套书籍几千上万的,也有的是人买过去放在书架子上装点门面。
何况,这本大坤名臣录近六百多页,纸张用的是最好的厚纸,接近后世的那种印刷纸了,非常精良。定价5两银子,在这时代真的不是很贵。
当然,你要说它便宜,那也有些过了。人力加成本,贾琮粗粗算了一下,每本大概一两银子不到。这还只是第一版五千册的数量来计算的,若是以后再印刷,这总体成本肯定还要往下降。
所以,你说卖五两银子便宜。那就是纯属扯淡了。这等于后世一百块钱不到的东西,你卖五百块,很便宜?
百分之四百的利润,这简直是太暴利了。但虽然这本书是等于国家发行的唯一指定书籍呢。那些企图盗版的书商,首先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被抓坐牢,其次盗版的成本也很高。无论是纸张装订成本都不是普通货。
何况这么多页数,又没有如今大文堂的活版印刷能力,即使要盗版也得要一两个月之后了。
太上皇原本心里面对这本书也是有个定价的,他的定价是3两银子。毕竟贾琮之前就跟他说了,这样一本书如今的成本在八钱左右。他们大文堂印刷5000册,总花费大概在四千两银子。这里面已经包含了人工和其他各种成本了。
现在一听贾琮居然定价5两银子,以至于他不由愣了一会儿。心中暗暗赞叹贾琮的心黑。但这毕竟是给他赚钱,他当然是希望这本书卖的价钱越高越好,卖出越多越好。
“这……五两银子定价是不是太高了,别人愿意买吗?”太上皇是担心定价高了,买的人少了。
贾琮自信道:“太上皇,你可能不了解那些人对这本书的看重。别的不说,这本书里面收录的那些名臣后裔至少每家一本吧。这就等于预定了三百多本了。更不用说这些名臣后裔的亲戚朋友,以及名臣们的门生故吏。此外,朝中做官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馆,人数总有上万了吧。这些人中即便半数人出钱购买,这五千册也不够他们买的。这些人差钱吗?他们都不差钱,五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真的算不得什么。”
太上皇闻言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之前还是以普通书籍的眼光来看待这本大坤名臣录,并且站在读者的角度。觉得这样一本书五两银子有贵了。
但现在一听贾琮这一分析,他之前制定的五千本还真不够卖的。五两银子的售价也确实不高。心中不由感叹,这术业有专攻,贾琮这小子就是个经商的天才。而他这个太上皇还真不谙此道。
“那行。就按你说的售卖吧。等你觉得书不够卖了,就大力印刷出来。”太上皇也不再劳心劳力了,觉得这件事交给贾琮全权负责,他自己负责收钱就是。
“微臣遵旨。”贾琮一脸乖孙的躬身答应。
太上
上皇砸吧砸吧嘴,觉得贾琮给自己赚了这么多钱,只一个竞价排名他现在就已经入账十几万两银子银子了。现在若是按照贾琮说的,售价五两银子一本,五千本抛去成本,净赚就两万四千两银子。这还是第一版,可以预见未来真要像贾琮所说能够售卖十万册的话,那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了。
贾琮为他赚了这么多钱,他这个太上皇却只是赏了他一件麒麟马甲,说实话还真有些亏待了。
太上皇想了下后,便开口说道:“你们贾府的大小姐如今被封贤妃,你做为他的弟弟,朕特旨让你与她见上一面吧。”
贾琮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连忙做感激涕零状,弯腰躬身作了一个长揖,道:“谢太上皇隆恩。”
“你为朕效力,朕当然也不会亏待你。守忠,你带他过去与贤妃见上一面。”
一直窝在墙角的夏守忠,连忙出来应是,带着贾琮出了太极殿。
“有劳夏爷爷你了。”
出了太极殿,贾琮就一脸堆笑的向夏守忠说话。
夏守忠也是一脸亲切的笑容:“都是自家人,说什么客气话。不过,太上皇对你可是真的恩宠有加。咱家当差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太上皇如此看重一个少年臣子的。以后,你只要继续用心给太上皇做事,太上皇肯定不会亏待你。”
“是是是。”贾琮一副很乖巧的样子。
夏守忠对贾琮的态度很满意,依旧笑容满面道:“这次你出的这个卖书的主意就很不错。太上皇非常满意。下次,你若是再有什么好的主意,尽管与咱家说,咱家再帮你禀告太上皇。”
夏守忠这话的意思,一般人还真听不出来。但贾琮可不是一般人,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老阉人也是想要跟他一起合作赚钱了。
想想也是,贾琮这次出的这个出书的主意,轻轻松松就帮太上皇入账了十几万两银子,接下来很可能还要入账几十万两银子。他做为太监,别的没什么爱好,就爱钱。这看到了自然眼红。
但他当然不敢跟太上皇抢生意,只能隐晦的表示以后有赚钱的行当,别忘了通知他。本来贾琮就有拉这个家伙下水的意思,毕竟这家伙是六宫总管,以后自家大堂姐在宫里少不得他照顾。
“夏爷爷你放心,以后有什么赚钱的行当,我第一个就通知你。”
“哈哈哈,那敢情好。”
夏守忠很满意贾琮的表态,一路上便跟贾琮有说有笑,还给贾琮讲解了一番后宫的布局。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凤藻宫,是西六宫之一,距离坤宁宫不是很远。
看门的太监一见夏守忠过来,吓得连忙跪地请安。夏守忠倒也还算规矩,让这太监进去禀告,说是贾府的贾琮也就是贤妃的弟弟过来拜见。
不一会儿,就听见里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只见里面一个二十来岁,肤白貌美的宫装丽人急匆匆的走了出来,站在大门口紧盯着贾琮看,不一会儿便双眼泪花闪现。
“咱家见过贤妃。”夏守忠在一旁,很是随意的朝贤妃拱了拱手。
贤妃连忙还礼感谢道:“有劳夏公公了,本宫没想到自家弟弟突然过来看望,失态了。”
“呵呵,这是人之常情。此次是太上皇的恩典,你们姐弟俩好好的说说话。我就在外边等着吧。琮哥儿,你进去吧。”
按照正常规矩来说,姐弟俩见面的话,夏守忠也要在一旁的。但现在夏守忠故意留在外面,显然给贾琮和贾元春一个不小的面子。
“多谢夏爷爷了。”
贾琮谢过后,也就不再客气,跟贾元春一起步入了这凤藻宫。
实际上姐弟俩都不熟,贾元春十六岁进宫,到如今都有四五年时间了。而四五年前贾琮才六七岁,他当时又是个庶子,还是死了生母
的那种,完全没有存在感。在贾府,一年到头贾元春也就见过几次贾琮。但贾琮那时候才多大,现在多大,贾元春完全无法将自己记忆中那个整天流着鼻涕脏兮兮的小堂弟,跟眼前这位贾府神童,贾侍读,皇帝面前的红人,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