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大坤名臣录收录进去这种足可流芳百世的事情,谁又能不在乎。也亏得贾琮一开始就跟太上皇说了,这本书暂时只收录已故的大坤官员,算是对他们一种盖棺定论。不然,现在活着那些肯定不会放过这种好事情。
但即便如此,这种争抢名臣名额的事情,已经开始在京城暗流涌动了。尤其是那些想要给自己祖上贴金的后代,有钱有势的不少,这些人更是发动各种关系进行关说。这就造成了冲突和矛盾。
“现在朕这边也是有些难办啊。若是都收录进去,那这大坤名臣录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但若是只收录一部分的话,也感觉有些不好,容易惹人话柄。你有什么主意?”
太上皇还真是看得起他,这么有争议的事情居然让他来那主意。实际上,贾琮当然知道,太上皇这是不想得罪人,想让他毛遂自荐来顶缸。
毕竟这个主意可是贾琮出的。太上皇只是想要钱和名,其他苦差事得罪人的事情,他当然不想参合。
他是太上皇没错,但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得罪那些臣子。他这个太上皇也是很爱惜羽毛的。
贾琮对此也不意外和气愤。做为上位者,底下的人都是可以随手拿来使唤和丢弃的,这这条规则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再说贾琮只是他老部下的一个庶出孙子,不说当年太上皇跟荣国公的关系多深厚,再深厚也都过去几十年了。现在贾琮跟太上皇可不熟。太上皇自然也没有替他受过的意思。
何况,这达成名臣录的主意本来就是贾琮提出来的。现在出了事情,自然也就由他来解决。
“陛下,这件事其实也不是很难解决。”贾琮一脸笃定的说道。
“哦。”太上皇不由微微睁大了眼睛,“你有什么办法?”
“我们首先摘录出公认的那些名臣。没有什么争议的。然后,再将那些有争议的进行票选,只要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就通过,反之就通不过。而太上皇你有一票否决权。”
本来票选什么的,太上皇还不怎么在意。但一听贾琮说他有一票否决权,顿时就来了精神,点头道:“这个办法不错。只是这票选怎么选,就翰林院那十几个翰林编修吗?只他们票选的话,结果出来肯定很多人不服。”
“太上皇,这事主要就看你的了。若是你想大办的话,完全可以将这个票选抛给满朝文武,或者简单一点交给皇帝和内阁来,这样也比较有公正性。”
“不行!”太上皇直接拒绝,然后觉得自己拒绝得太干脆了,便又补充道,“皇帝现在日理万机的很辛苦,朕不想因为这种小事去麻烦他。朝廷百官和内阁阁臣也是如此,这种小事就不要去麻烦他们来了。”
贾琮哪还不知道太上皇是怕皇帝和那些朝臣将这个大坤名臣录的主导权给抢走,那样他就没有一点好处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这票选就在翰林院进行好了。每个翰林院的学士都有一票,大学士两票。你看如何?”
太上皇沉吟道:“翰林院虽然权威,但若只是他们进行票选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让天下人服气的。”
翰林院相当于后世的科学院了,甚至在权利上和社会地位上还要更高一些。是天下文人都想着进去的所在。
这样的机构票选出谁是名臣,相当程度上来说是能让那些质疑者闭嘴的。
当然,这也是相对来说。比如那些武官武臣肯定就不能服气。毕竟翰林院是文人机构,而他们武人的名臣却让他们来票选,能公平吗?显然不可能公平。
大坤因为几十年前的北庆入侵,对武人倒是压制的不是很厉害,文武官员如今勉强算得上是平等。但整体形势,当然一直是文臣压制武臣的。比如内阁里就没有一个是武职出生的,反而都是文人出生,都有着翰林院的
背景。如今内阁五位阁老,其中三位都还有翰林院大学士的头衔。
由此可见,太上皇在这件事上最想撇开的还是他的儿子永顺帝,不想让他跟自己抢这件事。
贾琮对此倒也不意外,点头道:“翰林院对天下文人来说是很权威,但对天下武人来说就未必了。这名臣收录必须公平、公开、公正才行。而要保持公平公正公开这三点,必须找与文臣武臣都不相关的第三方才行。比如皇上和太上皇,就绝对能够在这件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但这件事不好麻烦皇上,也不能让太上皇你太过操劳,所以,微臣觉得可以从皇族中找出合适的人选来。原本各地的封王就是很好的选择,他们跟文臣和武臣都没有关系,最能做到公正。只是为了这事召集他们一起显然不可能,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功夫。还不如直接在京城中的皇族中,选一些德高望重的王爷最为合理恰当。”
贾琮的话,让太上皇的双眼不由亮了起来。让皇族的人来票选,这事他之前还真没想过。被贾琮这么一提醒,他倒是觉得非常合适。
京城中皇族的人还是不少的,毕竟大坤建国已经两百多年了,全国各地封王就有十几个,京城这边就更多了。
太上皇他自己就生了五个儿子,他父亲算是少一点,但也有4个儿子存活,如今还在世的也有3个。他祖父生的就多了,生了十几个,如今也有十几房承袭了下来,除了外封的,在京城的也不少。
如今执掌宗人府的就是太上皇的叔叔,但实际上年龄就比他大了一岁。这些皇族子嗣,平日里除了吃喝玩乐、遛鸟斗鸡之外,还真没什么事情可做。将这件事给他们来做,他们肯定非常的有积极性。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让我们大坤皇族的人来评判哪些人是名臣,最是公允。他们也能代表我们整个大坤。”
这话没说错。在太上皇看来,大坤就是他们李家的大坤,所以让他们李家人来评判谁是名臣,当然最公平最公正。
“太上皇说的很对,我们大坤毕竟是姓李的。”贾琮拍了一记马屁,而后又说道,“微臣觉得从皇族中尽量选出30人来进行票选评判名臣,是较为合适的。只要超过20人肯定,就能通过,反之不能通过。不过,这件事暂时不要透露。以免被人知道后找他们游说关说,如此反而有失公允了。先等翰林院那边将有争议的人都摘录出来,然后誊抄多份,然后再通知太上皇你选定的30人,让他们闭门进行票选。”
太上皇听完不由点头赞赏道:“你年纪轻轻能想到这一层,难能可贵。这事就照你说的办。这几天朕就将人选拟定出来。届时,就将这些人都召进宫里来,闭门票选。如此结果出来,想必那些人就不会呱噪了。”
太上皇先前倒也是没有想的这么深,他只是想要赚些钱,顺带着赚些名罢了。只是没想到这本书的编纂工作刚刚传来,就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因此,他才真正察觉到这本书的威力。
如今这本书的编纂工作由他全权掌控,让他再次有了当初当皇帝时生杀予夺的感觉。这点让他非常的享受。
“太上皇说的极是,如此就避免了争议。是最公平公正的方法。”
说到这,贾琮停顿了一下后,又说道:“等名臣都选出来后,在书本的排版上,其实还是有争议的。”
太上皇闻言不由皱眉道:“这个有什么好争议的?”说完他便猜测道,“你是不是指排名先后的问题。”
贾琮点头道:“是这样的。我们大坤立国以来,除了几个非常有名的公认的名臣,肯定是要排在书本最前面几页的。大家也不会有争议,但那些名气一般的,职位相当的,在书本里靠前靠后都是值得商榷的。”
太上皇当即不悦道:“这点你别担心。到时候,我亲自校正亲自给这些名臣排名,看哪个敢质疑
?”
太上皇还是非常霸气的。之前名臣的名额争论也就算了,但这名次排序若是再来争论,那就没完没了了。他只是想要赚点能够挥霍和享受的钱,顺带着借着这本书找点存在感,至于这么没完没了的吗?他可不惯着那些人。
“太上皇亲自给他们定名次排序是最好的。别人肯定也不能说什么。不过……”
说到这贾琮故意露出迟疑之色来,没有马上接着说。
果然,太上皇就催促道:“不过什么?”
贾琮这才一副痛下决心的说道:“不过,微臣觉得这个名次排序其实是可以操作一二的。若是是有哪位名臣的后裔找人关说,愿意出一部分润笔费,我们就可以适当的给这位名臣的排名排的靠前一些。”
太上皇闻言不由老眼再次亮了起来,他差点就要叫出好来。好在生生给忍住了。他怎么说都是太上皇,必要的矜持还是要的。
“这润笔费……怎么个说法?”太上皇装出一副沉吟的样子。
贾琮解释道:“我们辛辛苦苦给他们这些先祖出书,虽说不求回报。但他们一定要拿一些润笔费给我们,我们自然也不好拒绝。毕竟,这也算他们对自己先祖的一种孝心。”
“不错不错。这是他们的孝心。”太上皇连连点头,并且无师自通的进一步说道,“谁对先祖的孝心够多,那他们先祖在这本书上的排名自然能更加靠前一些。这是对他们这份孝心的一种回馈。”
贾琮本来还想这么说的,没想到太上皇自己就想到了,还真是让贾琮对他有些另眼相看。不过,想想也是,人家怎么说也是做了几十年皇帝的,这点见识和触类旁通的本事还是有的。
“太上皇说得对极了。微臣倒是没想到这点,还是太上皇你明见万里。”
贾琮这一段马屁拍上,不由乐得太上皇很是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这让那些名臣的后裔们出润笔费是完全没有上限的,价高者他们的祖先排名自然就会靠前,反之只能靠后。而这本书好歹也能收录五六百个名臣。
即便其中半数人交润笔费,也能赚上不少钱。而且这种钱是快钱,能够马上到他腰包的。这让太上皇能不满意高兴吗?这润笔费对他来说就是一笔意外之财。
而他不知道的是,贾琮这个建议,是从后世的竞价排行中受到的启发。当然,实际操作上,比竞价排行可要干净很多。毕竟这些最终被收录的名臣,是货真价实的名臣。而不是后世竞价排行中那些伪劣假冒或者黑商骗子。
只要有竞价,那么最终出来的价格肯定不低。尤其是在关乎自家祖先和自家声誉的事情上,对他们来说花一些钱都是应当的。
所以,贾琮猜测最终这笔润笔费肯定不会是少数。
“贾家小子,朕是对你越来越满意了。像你这般年纪就有如此才思和计谋,朕活了这么多年,才是首见。你们贾家是后继有人了啊。朕非常看好你。朕现在也很相信你,就将这润笔费的事情,交给你来做了。”
说到这,太上皇转向一旁角落里低眉顺眼弯腰站着的夏守忠,说道:“守忠,这件事你好好配合一下贾小子。他有什么要求的,你都尽量满足。”
夏守忠连忙低头应是。
“行了。你们两个一起下去吧。尽量将这件事给朕办好喽。”
两人都是连忙躬身应是,然后齐齐从里面退出来。
殿里的大厅之后,夏守忠一副慈爱笑容的向着贾琮抱拳道:“琮哥儿,咱家这里可是要恭喜你了。如此被太上皇看重,可不多见啊。而且还给太上皇打理这种事情。咱家都没这福分和能耐呢。”
这话里多少带着一些酸味的。想想也是,他好歹也是太上皇身边的第一心腹了,偏偏在这种事情插不上手。即使想插手,那些文官文人也
会喷他一脸。到时候,反而闹得他不自在。
正因为知道这点,夏守忠才又是无奈又是羡慕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