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这边给出的价格真的倒贴钱了。不过,贾琮还是叮嘱他一定要保质保量。若是价钱便宜了,产品质量不行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当然,除非薛家脑子个个不好了,不然不会做出这以次充好的事情来。
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薛蟠拍着胸膛保证一定尽快在三天内将所有货物准备好,然后便匆忙离开了。
而贾琮刚想进宫找李焯,却见到门外王贵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大喘着气喊道:“三爷,快……快……宫里来人了……传旨。”
贾琮这才想起自己现在被永顺帝封赏了翰林学士的出身,昨晚时间有些晚了,所以宫里头今早过来传旨。
贾琮很平静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便去前面大院接旨了。
他过来的时候,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贾琏、贾宝玉、李纨、王熙凤都在,贾政可能去工部上班了,倒是没有在。
来传旨的是个中年太监,贾琮以前倒是没有见过,但他显然认识贾琮,对贾琮还有贾家人都是非常的客气。
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如今贾琮不仅跟五皇子交好,还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更主要的是,现在贾琮跟戴权这位大太监关系也很好。
贾府这段时间,接旨已经接了有几次了。因此,倒也没有太过紧张。何况这传旨太监非常懂事,完全没有宫里人的倨傲,对贾家一家子人都是客客气气的。
摆上香案,面北而拜,太监宣读圣旨。贾琮接旨,顺手塞给他十两银子的红包,程序就算是走完了。
传旨太监离开后,撤去香案。一家子人都是非常的高兴。这次即便是贾赦也忍不住脸上的笑意和得意之色。谁让他出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呢。
“真是祖宗显灵了。我的好乖孙。”贾母满面欢喜的上前来拉住了贾琮的手。
“老祖宗,像琮哥儿这般十一岁就成了翰林学士的,以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说不定琮哥儿将来还真的要入阁拜相呢。”
王熙凤在一旁说着吉利话。这话大家都爱听。贾琮将来若是真的入阁拜相,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当然都是有好处的。
邢夫人算是在场最高兴的一个,贾琮怎么说都是她“儿子”,这时代讲究的母凭子贵,她自然自我感觉脸上荣光,笑着说道:“我家琮儿将来肯定是要入阁拜相的。陛下已经连着三次给他封赏了。这是简在帝心,将来等他再大些,肯定委以重任。”
她这话倒也算不是有错,只是由她说出来,实在让人多少有些膈应。尤其是王夫人,贾琮这般三番两次的被陛下下旨封赏。可以说完全抢去了他儿子贾宝玉的风头。
现在大家说起贾府第三代人,肯定都会说道贾府神童贾琮,而不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更让她心里面不舒服的是,她的丈夫,贾宝玉的亲爹对贾琮一直也是赞不绝口,恨不能将贾琮直接过继过来当亲儿子。如此下去,将来这偌大贾府哪还轮到她儿子贾宝玉来继承啊。
所以说,在场唯一心里面有些不高兴的肯定是王夫人了。
而贾赦在一阵欢喜之后,便带着问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琮儿,陛下这次怎么赐了你翰林出身?你是不是立了什么功了?”
贾琮很诚实的回答道:“这次我们大坤不是解救回来了五千被困北庆的子民吗?我在其中出力不小。所以,陛下就给了我这个封赏。”
贾赦疑惑道:“这件事你能出什么力?反而,我还听说当初你跟那北庆第一才子惺惺相惜,他连走的时候,你还给十里相送,依依惜别,被很多文人士子耻笑。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贾琮也没隐瞒,这件事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将这件事的内情详细的道了出来。在场众人听完,都是露出震惊之色。
贾琮这么小
就能参与国家大事,而且还跟李焯这位同样年纪小的五皇子一起去执行完成,听起来实在匪夷所思。
但大家都知道贾琮不可能骗他们,因为皇上这次的封赏可是货真价实的。不然,皇上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他封赏。
“真是难为你这个孩子了,年纪这么小就去做这么大的事情。最后还让你做成了。祖宗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下午,我们就去东府祖祠那边祭告一下祖宗吧。”
贾府的宗祠将在东边的宁国府,往日里贾族子弟祭祀都是去的东府。这次他们荣国府出了这么大的喜事,贾琮年纪轻轻就被陛下封赏为翰林学士,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同时,也标志着他们贾家开始从武勋之家转向文教之家,开始走上科举举士之路。这喜事是要应该祭告一下祖先。
贾母当即派人通知东府那边做一下准备,然后又通知自家这边的下人准备一下祭拜祖宗要用的东西。
老太君这么吩咐了,其他人当然也不好违背,包括贾琮。他只能表示要先入宫一趟,除了谢恩,另外还要去跟五皇子商量事情。
贾琮这才从贾府脱身出来,径自去了余庆宫。
余庆宫这边李焯早早的就等着贾琮过来了,他估摸着贾琮今天应该就能给他一个准信。
果然贾琮一过来,就对他说道:“丝绸、瓷器的单子我已经交给薛家去做了,他们出的价格最低,甚至可以说是倒贴了不少钱进去。比曹家舍得下本钱。我也不好拒绝。就选了他们。”
李焯愣了一愣,道:“薛家?哪个薛家?”
“就是金陵薛家,跟我们贾家算是姻亲。”贾琮也没什么避讳的,直接就说了出来,“他们家原先也是皇商,给宫里采买过一些物事。只是后来,他们薛家家主去世。膝下只有一儿一女,还未成年,就失去了皇商的资格。如今薛家主母带着儿子和女儿来我们贾家这边投靠,她的儿子薛蟠也算是我的表亲,今年刚满十六了。虽然身上有不少毛病,但为人还比较讲义气的,也守信诺。这是他们家的报价,你看看。”
贾琮直接拿出了写好的报价单递给了李焯。
李焯对这件事还是非常上心的,接过看了看,不由吃惊道:“怎么这么便宜?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丝绸和瓷器如今外头的市价,但肯定没有这么便宜的。一匹丝绸居然只要十两银子。一匹较好的布都不只这个价了。他们真这么便宜卖给我们?这些丝绸和瓷器的品质有保证吗?”
贾琮解释道:“我刚才说了,他们以前是皇商。但现在已经不算是皇商了。所以,他们很想要再次获得一个皇商的头衔。只要这次将那些玻璃球弄过来,让他们薛家参与销售,他们就能赚回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我粗略算了一下,他们这次供货大概会有万两银子的损失,但只要我们到时候将一部分玻璃珠交给他们来销售,他们应该还是能赚回来的。你看怎么样?”
贾琮在这件事上说得很明白,完全没有隐瞒李焯的意思。实际上,他也不需要隐瞒什么。
这件事做得光明正大的很。至于是不是因为薛蟠昨天送的厚礼,贾琮表示还真的不是。他可不是那么轻易被收买的人。主要还是觉得薛家如今贾家同气连枝,薛姨妈都直接带着儿子女儿过来投靠他们贾家了。若是能够帮助薛家的生意范围重新铺展开来,对他们贾家也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而对于李焯来说,让薛家参与玻璃球的分销只是个顺水人情罢了。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果然,李焯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后,就点头道:“行。这事没问题。玻璃球可是有不少的。我可以做主拿出一部分交给他们来售卖,便给他们一成的利。”
“如此,我就代他们多谢殿下了。”贾琮拱手作谢。
李焯上前扶住了他的
胳膊,笑道:“你我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来,跟我去书房。我们具体商量一下如何售卖这玻璃球,以及怎么让那群洋人下次一定带那土豆和地瓜种子过来。”
现在李焯最在意和最关系的就是贾琮所说的土豆和地瓜了,能够的干旱的地区、沙土地都能种植,而且亩产都在上千斤以上。有这样的农作物,那他们大坤就不怕缺粮食了。而有了粮食,没有了饥荒,百姓富足,那么谁还会造反。由此,可以延伸出他们大坤皇朝可以万万年。若是他将来登基为帝,想必土豆和地瓜这两样农作物也已经遍布大坤的大江南北了。那么千古盛事就可以说在他手里开创出来。
所以,李焯可以说昨晚上可以说一夜都没合眼,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才睡了过去,只睡了两三个时辰就醒过来,然后就差点派人去叫贾琮过来了。
好在他年纪虽小,但耐性还算不错。忍着没有派人去叫他。现在好不容易等到贾琮过来,他便迫不及待的就要再跟他讨论这两种农作物的事情了。
“我昨晚上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万一这群洋人不回来的话,我们怎么办?或者他们忘记了带这两种农作物回来,我们怎么办?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这次派人跟他们一起回去。若是可以的话,派去的人就能在他们当地买到这两种农作物的种子。你觉得呢?”
贾琮没想到李焯居然想着这个办法,而且见他看自己的眼神隐隐带着一些期待,心中不由握草了一声。看样子李焯是很想贾琮主动请缨跟艾德华他们一起回去欧洲,然后将土豆和地瓜的种子带回来。
贾琮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不过,这种事情,贾琮肯定是不会做的。他才没有那么傻,这时代的航海技术可不能太多保证人身安全,何况这一路过去葡萄牙,怎么也得五六个月,来回差不多一年时间,他才没有这种闲工夫。
“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这派去的人选还真不好选。要不是我太年轻,而且家里的老太太不放心我远行,再加上手头上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不然,我还真想去欧罗巴看看是个什么样子的。”
贾琮先一步堵住了李焯可能开口让自己去欧洲的想法,不然,他一开口,贾琮肯定是不愿意去的。会弄得彼此尴尬。
李焯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失望之色。内心里他当然是非常想让贾琮亲自去一趟的,毕竟贾琮会西洋的话,而且也能代表他们皇家。而且他也非常相信贾琮的能力。
只是贾琮年纪确实小了一些,何况万里迢迢,漂洋过海的也很危险。若是真让贾琮去的话,确实有些难为人了。
“既然你也觉得是个好主意,那我们就去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必须信得过,而且有勇有谋才行。另外,最好也能懂西洋话的。不过,这样的人选就不好找。”
贾琮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找个有勇有谋的人便不难,至于懂西洋话的人倒是很少,但只要给他找个会的人还是不难的,还是那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殿下,要是信得过我,这件事可以交给我来办。我去找人,相信应该能够找到。”
李焯求之不得,连忙点头道:“好。那这件事就拜托你了。若是办好了这件事,能够顺利拿到你说的那两件农作物种子,你就是我们大坤的大功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贾琮当即也一脸郑重的说道:“我必定竭尽全力办成这件事的。请殿下放心。”
李焯则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那你现在就马上去物色合适的人选吧。毕竟时间挺赶的,那边我们可是跟洋人约好了七天见面的,现在都已经过去一天时间了。”
贾琮有些无语。不过,他下午还得去宗祠拜祭祖先呢。也不想在这里蹭饭了。
他很快就从皇宫里出来,回到长丰院,就见到薛蟠,
贾琏、贾宝玉、贾环、贾蓉、贾蔷等几人都等在这里了。
一见贾琮回来,薛蟠便第一个跑过来,带着紧张的问道:“琮兄弟,听说你入宫了,宫里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