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一十六章 故事的结局31

    第四百一十六章故事的结局31

    念初上来的时候闫博都喝半壶茶了,小丫头笑着“刚楼下碰见安娜了。”

    说完瞧着他。

    闫博知道,她想问他有没有后悔。

    没有,不会,感情这种东西哪能强求。

    “珊珊妈妈回来了。”闫博说,把茶端给念初。

    念初接过杯子,消化了好一会儿,问“你们……”

    闫博摇摇头,过去都过去了,他没想过要复合。

    当初因为爱而放手,以为会将那个女人记一辈子,爱一辈子,可并没有,他喜欢上了眼前这个姑娘,但很可惜,他没有拿到入场门票。

    这段时间闫博想了很多,看着念初和宁言书,觉得自己或许,并没有真正遇到那个对的人。

    否则,为什么可以轻易地放手?

    “最后的大结局我看了。”他说起念初之前传来的全稿,“出乎我意料。”

    “怎么说?”

    “你没发现吗?你现在从后妈变亲妈了。”闫博笑着分析,“我以为你会把男主写死。”

    “怎么可能!”小姑娘咋呼,“这是个甜文!大团圆结局!”

    “对。”闫博点点头,“但你之前的作品不是这个风格,咒气太深,导致读者想给你寄刀片,忘了?”

    “没忘……”小姑娘玩着桌上的水滴,说,“其实很早以前我是写甜文的,后来我病了……”

    病了,也分手了,她什么都没有,潜意识里的东西直白地体现在文中,又黑暗又虐。

    “我更喜欢现在的结局。”闫博说。

    这让念初很高兴“是吧是吧,我也很喜欢!”

    闫博点点头,抿了口茶,字能反应写者的性格,下棋的风格能看出棋者的品性,酒风能体现人的弱点,写作也是,作者的状态、情绪、性格最能透过她的作品窥探一二。

    闫博的眼瞅了瞅对面小姑娘,她又开始写甜文了,看着不费劲,大团圆结局,励志向上,能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不少为人处世的态度。

    如她,作者,生时不隆重,如一株杂草,但却柔韧不屈,坦诚努力。

    这样很好。

    来都来了,念初自觉拿出笔记本电脑准备和这人说说下面的计划“新文我上次和你说过的,我想写——”

    “休息一段时间吧。”

    念初“……”

    “啥?”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闫博端着紫砂壶站起来,去添了点热水,重新坐下,他说“先别开文。”

    “朋友。”对面的小姑娘把笔记本一扔,叉着腰像一把胖肚子水壶,“你这是想跟我分道扬镳么?你看看哪个作者敢把要写的东西押后?休息?休息就没手感了呀!”

    “我觉得你应该停下来,不是为写而写,出去看看,出去感受感受,作者也需要沉淀的时间,很多时候沉淀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感悟挖掘更深的自我。”闫博说得有条不紊,“不会手生的,你需要记录自己的体会,当做一种练笔。”

    念初突然想到刚才安娜那抹神秘的微笑。

    闫博见小姑娘不吭声,默默为她添茶,拿不准她的情绪,猜她可能是生气了,没想到念初蓦地一笑,那笑容格外不老实,油皮得不得了,抖着腿,哼哼“想当年有人追着我写稿,苦口婆心让我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现在又催着我放假,说什么沉淀啊挖掘啊,嗨……男人心海底针哦!”

    变成是闫博一愣,他说“你还是我认识的念初么?”

    念初外头一笑,是那会儿教老太太“萌”这个字时的姿态“我本来就是这样的,闫博哥。”

    闫博彻底愣住,去年,他总说要她开心一点,多笑笑,没想到,她从前是那么快乐,那么爱笑。

    他觉得,他对这个女孩其实一点都不了解。

    她已经,不需要他去鼓励她要开心,要快乐,要笑了。

    念初开车回家,肩膀耷拉下来,一路上都提不起精神,她胡乱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什么,车驶进地库,她抱了电脑上楼,到一楼出来,仰头望着蓝蓝的天,看着枝头飞下的散叶,在这夏末秋初渐渐挺直了腰。

    宁言书下班回来见小丫头没在敲键盘,而是早早地窝在床上玩手机,过去把人啃一口,问“解放了?”

    “恩。”小丫头揉揉眼,“我要睡了,明儿说好了去接姥姥下课。”

    “恩?”小宁爷没听明白,还想问。

    被小丫头一巴掌推开脸,嘟囔“你好烦哦,晚安。”

    不知道闫博说的沉淀该怎么沉淀,感悟该怎么感悟,不想去远的地方旅行,窝在家里又显得无所事事,念初和老太太说好了,去接她放学。

    她说的时候,姥姥第一反应“你不写文了?为什么?被解雇了?”

    念初算是自由职业者,没解雇这一说,她说算自己给自己放一个假,老太太想想,说的话叫念初笑了“没钱找小二拿,不然我这里也有。”

    跟普通长辈一样,唯一担心的就是小孩钱不够花。

    她觉得念初不写东西了,肯定就没收入了,要坐吃山空了,但其实休息也挺好的,每天窝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她看着都累。

    家里不是养不起,休息就休息了呗。

    一听孙媳妇儿往后每天都去接她放学,老太太更高兴了,摇摇摆摆回卧室取出来一枚碧绿碧绿没有一丝杂色的翡翠镯子,塞给念初,说“本来早就想给你,小二说你做事不方便戴这个,我就留着了,整好,你试试,你手小,这镯子口子也小,你正合适,戴着肯定好看。”

    念初张口先问“姥姥,贵不贵啊?打坏了怎么办?”

    她觉着这种水头怎么的也得是老太太的定情信物或者陪嫁里最牛逼的一件,坏了可不得了。

    老太太打她一下“说什么呢,你当这玻璃做的啊?坏不了。”

    于是念初就真戴着了,口子忒小,她这么细的手腕还是垫了块真丝面料才滑进去的。

    宁大夫洗完澡出来发现媳妇手腕上多了一道绿,到对面跟老太太说“她跟猴子似的,没比小军儿懂事多少,您别被她骗喽,瓦卒了您可别心疼。”

    老太太看电视呢,非常淡定“你挡我电视了,挪开。”

    第二天,念初睡醒,精心选小裙子呢,时不时要摸摸手腕,心里可美了,宁言书一旁看着,嗤一声笑了。

    “过来,给爷系领带。”

    长臂一拉,把小丫头搂怀里。

    垂眼瞧着她的新手镯,拍拍头“回头给姥姥买点儿她爱吃的。”

    念初一翻白眼儿“还用你说?”

    秋老虎很是厉害,早晚温差大,老太太出门还感觉凉飕飕,课上一半太阳就烈得不行,手绢掏出来揩揩汗,四处瞧瞧,怕小丫头来了找不着她。

    合唱班一天俩小时,念初怕老太太等急了,提前起床打扮,想给她争脸面,穿过膝的雪纺长裙,头发披肩,耳朵上挂着一对红宝铂金耳钉,脸蛋上扑了粉红的腮红,口红也不敢涂大红的,淡淡一层,显气色,拎了小包赶紧出门。

    她开车去的,车停小公园外面,慢慢儿晃进来,不敢快,生怕叫别人看出她走路姿势怪,这边正一曲唱完,大家坐一块喝口水歇息歇息,和老太太相熟的阿姨哟了声,指着过来的长裙小姑娘说这姑娘可真好看。

    老太太扭头一瞧,心里有些得意,面上却不显,招招手“丫头。”

    同班的小伙伴们围过来“您孙女啊?真漂亮!像您!”

    “不是。”老太太撑着膝盖站起来,“我孙媳妇,来接我下课。”

    这就让人很羡慕了。

    特别是内位儿子出柜,有了个男儿媳妇的阿姨。

    念初张口喊姥姥,老太太摁她坐自己刚才的位置,整好在树下,遮着阳光,阴凉。

    她说“还要唱一首。”

    小丫头点点头“那我坐这儿等您,慢慢来,唱两首也行。”

    反正她正式成为无业游民。

    手机翻出来,拍了一段老太太唱歌的小视频发给她小宁哥,视频里,老太太一脸的荣辱不惊,配合着歌词做着表情,因为年纪在班里是最大的,不是主力队员,站在第一排的边边上,但这不影响她的投入性,一看就是党章学习得透彻,是个好党员。

    宁言书这儿开会呢,点开一瞧,他没去过姥姥的合唱班,没想到是这样的,挺有意思,下回有空,跟着一块儿过去凑凑热闹。

    这片地方就念初一个观众,这观众很可以,打着节拍跟着哼,完了的时候还站起来呱唧呱唧鼓掌,小嘴巴捏起来吹口哨,蓦地想起自己今天淑女风格的装扮,赶紧闭上嘴,斯文地缕缕头发丝,笑不露齿。

    大家散开,各拿各的包准备回家,有人问老太太“您孙媳妇做什么的呀?怎么这个点有空来接您?”

    一旁有个阿姨就说“我那闺女,公务员,每天早九晚五,好几次想来接我都没时间,我跟她说了,让她忙她的,我搭公交车回家挺方便的。”

    一般人都以公务员、老师这些职业引以为傲,可老太太并不,她见多了,不稀罕,说起念初倒是很自豪“她是个作家,写小说的。”

    人家一听,自动规划为——没什么正经工作,混日子,网瘾女孩。

    老太太也不认为旁人必须要明白她家的事,轻飘飘一句“过几天她有个电影要上映,到时候我请你们看电影切。”

    “电影”两个字特抓耳朵,本来要走的小伙伴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啥电影?不是写小说么?”

    念初乖乖站一旁,听老太太装逼“哦,就我孙媳妇的小说拍的电影。”

    话很利索,都不结巴了。

    念初适时作害羞状,非常腼腆一笑。

    老太太斜眼过来,两人眼神撞一块,刺啦一声发出电流,都觉得对方演技不错。

    “嚯!”小伙伴们惊诧,“电影?你这小姑娘了不得哦!很赚钱吧?你小说叫啥名字?回头我让我儿子闺女孙子孙女找来看看!”

    其实念初不喜欢路人这么随意地问她要小说,她知道他们不会去看正版,顶多网盘txt下一个随便读两句权当看完了,她不喜欢作品被如此随意对待,丽莎总说她痴,可她就觉得这不是一种尊重,能追连载买正版的读者才是二次元最尊重她的存在。

    她很珍惜,她不想随便。

    老太太也没想说,打太极“到时候看电影就知道了,走了走了,还有事儿,明儿见哈!”

    南春碎碎念

    啧啧啧,我这日常写的够不够???哎,都不帅气了。

    明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