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七十二章 再次南下

    平安盛庸等人的小动作频频而出,说实话虽然看似不入眼,但真要不管不顾的话对朱棣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

    所以他决定亲自率兵回援,这次一定要将所有的后顾之忧都给解决了,不然时不时被人骚扰也够难受的。

    盛庸等人的动作是一方面,朱允那家伙也没有消停下来,反而还狠狠的恶心了朱棣一次。

    也不知道朱允是听了谁的建议,居然暗中派人秘密潜入北平找到了朱高炽,并且许诺他为大明燕王,只要他和归顺朝廷断绝和朱棣之间的往来关系即可。

    这看起来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确实,如果北平丢了的话,那么朱棣就会成为无根之浮萍,再也没有和朝廷对抗的资本。

    然而你朱允是瞧不起朱高炽还是瞧不起朱棣啊,父子之间的关系又岂是这么轻易就能够被离间的,再说了,牵绊这种东西剪不断理还乱,朱高炽可不想自己后半生在无限的懊悔当中渡过。

    更不要说眼下局势对他的父王而言也是相当有利,不然作为大明天子的朱允又怎么可能会用出这等下三滥的手段来。

    虽然这在朱允身上并不算稀奇,毕竟之前的周王等削夺藩王爵位的时候,朱允的手段也并不见得有多光彩……

    一封完全没有动过的书信送到了朱棣面前,朱棣自然也知道这就是朱允的离间之计,虽然心中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却也难免被朱允这一手恶心的小动作给搞得心烦。

    正好,朱棣此时准备率兵支援北平彻底清除后方的动乱,只要将周边的隐患清理干净了,他也就有足够的时间继续南下。

    房昭此人作为大同守将,本身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不然也不会受命镇守大明军事重镇。

    本来他对于朱棣和天子之间的问题并不怎么关心,实际上谁做皇帝好像都不影响他这个大同指挥使。

    可盛庸的命令他不得不听,无奈之下起大同的守军,冒着大同被外族入侵兵力不足的风险出紫荆关进入北平境内。

    房昭心里是不情不愿,根本就不想跟朱棣正面交锋,与其有这个个闲工夫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守卫大同呢,天知道那些异族人在得知中原内乱的消息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

    作为坚实的异族该死论的支持者,房昭更想让自己麾下的将士跟关外异族拼杀,而不是和自己人打生打死的……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只是房昭一人的话,他大可以暗中沟通朱棣,大家做做样子然后就带人撤回到大同去不管这边的事情。

    却不曾想平安这回也带人和他汇合在了一起,现在身旁有个朝廷的人盯着,房昭再有什么小动作怕也是不成了。

    然而朱棣的能力又岂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既然知道你房昭兵出紫荆关,朱棣早就派人做好了准备。

    就在房昭和平安扎营的地方,朱棣派人悄悄地登上了两侧的山顶,趁着大军列阵之时于山上大张旗鼓呼喊壮威,做出四面八方都是燕军,这就是一场埋伏的样子。

    南军的将士们眼见四周都是敌人的旗帜,哪里还有什么作战的**了,尤其是以平安带来的真定守军为首,当先是崩溃夺路而逃,就连平安自己都拦不住他们。

    房昭眼见此景,虽然心中有些怀疑,他不清楚在四下都是己方探子的情况下为什么严峻能够在此地设伏。

    不过这些对他而言根本不重要,平安都拦不住真定的守军,现在他们跑光了,原本就不想打的房昭自然乐得收手,连招呼都没打一声,甚至连一箭都没有发出就带人撤回到了大同去。

    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反正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房昭心里的真实想法,甚至他还有几分支持朱棣的意思,毕竟当今天子重文轻武的态度早就明确了,这些个武官的待遇日渐下降,房昭心生不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另外方向的辽东敌军,这根本就没有被朱棣放在眼里,没了辽王的辽东军,还有什么资格和燕军一战。

    朱棣解决了房昭这边,不慌不忙的转向去解决了辽东敌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敌人给打了回去……

    从朱棣起兵到现在,满打满算已经快三年的功夫了,眼下朱棣却依然没有将自己的领土扩大到一个布政司的程度。

    这倒不是朱棣战斗力不够强,实际上确实是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巩固战胜所得,很多时候为了保存实力只能无奈的放弃到手的城池,等到最后朱棣真正能够掌握的地方却是寥寥无几。

    所以啊,朱棣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朝廷能够拖拖拉拉的,他可不能,人家朱允的底蕴和他能是一样的吗。

    因此在冬季之日,朱棣决定再一次率兵南下,这回他可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准备一举将大事奠定。

    盛庸平安等人依旧拦在真定和德州两地,但是依靠他们二人的兵力已经不足与燕军抗衡了。

    就算这段时间募集了士卒,可这些都是新兵,毫无战斗力可言,甚至还有降低整体士气的坏作用。

    但如果将目光放在他们两人的身上,朱棣又不想大费周折的去攻击这两座被加固了甚多的坚城。

    再打德州和真定,岂不是又走到了之前的老路上,打完了没有办法守住,被这些城池牵制了精力和兵力,这才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所以朱棣决定,不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一鼓作气南下京师,将自己的目标放的长远一些,盯准了朱允所在的京城,那里才是朱棣起兵之时一开始便定下的关键所在。

    于是在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建文四年初,朱棣从北平行军直接南下,准备不再理会两地的守军。

    但平安和盛庸可不能这么放任朱棣南下,自然是派人去阻拦骚扰,但却打死不让本部出马,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燕军给歼灭了。

    小股部队的兵马怎么可能拦得住朱棣呢,德州方向的敌军和平安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都没有阻挡的了燕军的脚步。

    以前朝廷能够和燕军打的有来有回,那是在他们兵力占据了相当大优势的前提下,不然哪有那么多的胜利。

    现在两支小部队又怎么可能是朱棣的对手,三下五除二的就被解决了,平安再一次灰头土脸的撤退到了真定城。

    而朱棣则是率领燕军一路南下进入山东,不过却没有走济南方向,毕竟那里还有个铁铉,那个老家伙实在是给朱棣留下了太多不好的印象……富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