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上任监察御史和现代公务员流程差不多,拿着李二盖印、吏部签署的任命书到御史台报到。
当杜荷挑明身份之后,负责御史台秘书工作的主簿,第一时间就将杜荷请进了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的书房。
大唐宰相的任命,施行的是qun相制度。
除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正式长官为宰相之外,还常授予吏部、户部、兵部诸部尚书以及御史大夫‘参议朝政’的头衔为宰相。
以宰相集体决议处理朝政而设置的政事堂会议为大唐的最高权力议事机构。
现代的内阁、政局,也是依此效仿沿袭。
作为宰相,杜淹的政治格局早已不是在御史台一域,而是执宰朝堂,放眼大唐。
“下官杜荷拜见权执法!”
治书侍御史,原称御史中丞,从五品上,是御史台的二号人物,也是实际上御史台全面工作的主持人。
执法同之前的台主类似,是对御史中丞的别称。
唐代官员虽然都有正式官称,但都喜欢以‘别称’作为对官员的日常称呼。
权万纪鬓角峰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官服没有一丝褶皱,桌案上也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给杜荷的感觉这是一位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甚至可能不怎么好相处的上司。
“法铁冠刚正,獬豸服公明!”
可权万纪声音朗朗,却给了杜荷一个十分认可的笑容。
“好个胆烈直谏、刚正不阿的杜御史!老夫今日可是大开眼见!”
这笑容分外的爽朗自然,不像虚情假意的公式化笑容,也不像因为他杜家子弟身份的刻意奉承,到让杜荷有些捉摸不透。
纵是他今日在殿前弹劾房玄龄和李二,能够在御史台打响他的名号,可也不至于能在御史台二把手治书侍御史面前立威吧?
“下官行事莽撞让权执法见笑了!”
“哪是见笑!你可是功臣!你今日可是给我御史台正名!”
权万纪按着杜荷的手臂,“让中书门下那帮子封驳官好正瞧瞧,我御史台才是真正的言官主事!”
“也让那犯颜直谏的魏征看看,我御史台也有谏言谏君的良臣,莫要再狗拿耗子,欺我御史台无人!”
权万纪笑声朗朗,声音大大咧咧,毫不遮掩,说得很是解气。
杜荷哭笑不得,感情他今日这参奏,还掺合上言官之间的争斗了!
言官,亦称台谏,监官和谏官的统称。
御史台掌监官之权,而中书门下两省共掌谏官之权,都可面谏君过。
文人相轻,文无第一,同有面谏君过之权,御史台和中书、门下这两省,自然都想争做言官第一!
怪不得权万纪如此高兴,原来他这一参奏给御史台长脸了,狠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
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部,三院互不归统,各有所司。
在和权万纪进行愉快地交流汇报后,权万纪亲自将杜荷相送到了监察御史所在的察院上任。
同时,与察院各监察御史、主事、录事大小官员见面。
杜荷的声名,早在上任之前就已经传遍御史台了。
李二为了宣扬厚待功臣的典型,给自己树立良好的明君形象,可是早就造势了许久。
御史台无人不知,陛下的心腹重臣兵部杜相次子杜荷要到台里来任职监察御史。
而兵部杜相,那可是台主的亲侄子!
在御史台大小官员眼里,杜荷就是个依靠着父辈恩荫过来御史台混资历镀金的唐二代。
唐二代,这一类人,往往是他人最讨厌的人!
这类人往往容易遭人贬低、唾弃,同时又为人所眼红、羡慕!
尤其是在以清正廉明著称的御史台,杜荷还未到任,形象已然一落千丈,臭名昭著!
不过,今日早朝,却是一个泾渭分明的转折点!
身为杜如晦至交好友的房玄龄,竟被杜荷一参再参,罚奉三月!
身为皇帝的李二,也被杜荷直谏得不得不斋戒一日,以省自身!
连和杜如晦情同手足的房相都能弹劾,就算罢免官职都要直谏陛下!
这可是堂堂正正、铁骨铮铮的御史风范!
大唐并省全国州县,废郡为州,将全国分为十道:
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诸道不设官府行政,各州直通尚书省,道仅设监察。
察院内部,共有监察御史十名,分治大唐十道。
各监察御史也互不归统,各有所司,直接听命于治书侍御史、御史大夫。
杜荷的正式官职为河北道监察御史,除同其他御史一样,风闻奏事,检举不法之外,还监察整个河北道:
可巡视州县、分察百僚、纠正刑狱、肃整朝仪。
虽然只是个从八品上的不到五品不入正流的小官,但品秩低而权限广,位卑而权重。
要是派驻到了河北道,那可是代天巡狩,手持节钺的钦差大臣!
就是一方封疆大吏的都督刺史,但有不法,他杜荷也可治可杀!
“面谏陛下,弹劾房相,杜兄所行,在下佩服!”
“法铁冠刚正,獬豸服公明!杜兄此言,可是道出我等御史之心声!”
“能与杜兄同院为官,可是我等之福呀!”
没有横眉冷眼,也没有奚落冷嘲,而热情的欢呼,在察院杜荷受到了一众官员们的认可和欢迎!
今日在朝会上杜荷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些监察御史们可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而那些没资格上朝的主事、录事,虽不曾见得杜荷,却也在这些监察御史们的口耳相传中听得了杜荷的英雄事迹!
不徇私情、罢官直谏!
这般清正廉明的言官谏臣,岂能以寻常那般完全依靠父辈恩荫、无法无天的二代纨绔来揣度,更当赢得他们这些御史台官员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