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王造反的罪名一成立,中宗就召了各地将领进京商讨对策。
周和一走,三边的郭守义也来了,他这一来,却带来一个大消息。
达延被张允打败,带了四五万残部,还没到大同呢,就被索铎给拦了。
索铎以逸待劳,而达延是败军之将,又疲于奔命。眼看着快进自己的地盘了,却遇上了索铎的精锐。
双方纠缠了半月,打了几场硬仗,达延的人马又损失大半。勉强逃到东胜,又被周和的人马拦住,前有虎后有狼,最后落到索铎手里,一刀毙命。
索铎接收了达延剩下的两三万人马,整合自己的四万多人,也拉扯起六七万的军队。再加上他凭自己的实力打败了达延,其余部落的人也纷纷归顺,一时间,倒是颇有些威望。
瓦剌折了十万大军,又死了达延,只得暂时臣服索铎。鞑靼一带,倒是因为中宗跟达延的密谋,突然团结了起来。索铎因祸得福,反而成了鞑靼名正言顺的可汗。外人也不再说他是个傀儡,而索铎跟后商的关系,自然也就微妙起来了。
南边方王作乱,现在西边索铎反目,中宗一时间,也有些窝火。早知道,何必扶了索铎上位。早知道,何必跟达延做戏,结果达延全军覆没,自己也差点亡国。现在还得担心勾结达延的事情曝光,真没一件顺心的事情。
而这事,郭守义当然会替中宗保密,条件嘛,自然是让他在三边做大做强,日后也封个什么侯封个什么公的。中宗自然默认,这时候,他也不会吝惜这些纸上富贵。
稳住了三边的郭守义,又用扶月公主套牢了周和,中宗西边暂时无忧。毕竟,索铎刚坐稳汗位,就算有所动作,也还需要一些时日。
眼下最烦恼,自然是方王的那支叛军。中宗跟各地卫所发了檄文,可响应者寥寥无几。长沙荆州是方王的地盘,往北是汉中,一半归三边和大同,一边归荆州。
长沙往东北,就是冀鲁总督夏子腾的地盘。夏子腾接了父亲夏延的位子,总共才坐了三四个月,根本没什么实战经验。敲诈勒索倒是一把好手,趁着达延进攻京城,张允带着邓家上下出逃的机会,进京要了个武定侯。
中宗想起这点,每每都恨的咬牙切齿。他这皇帝做的窝囊,可从来没这么窝囊过,被一个新上任的总督逼着给了个爵位。所以,他对夏子腾的感情,相当复杂。恨不得夏子腾惨死,却又希望他能挡住方王,日后再跟他算账。
因此,夏子腾进京的时候,中宗也是笑脸相迎,还吩咐淑妃出来相陪,可他心里对这对兄妹,已经没有一点好感了。淑妃害死了贞妃,又搅和到扶月公主的事上,处处跟个搅屎棍一样。而夏子腾更可恶,竟然趁火打劫。
中宗招待好夏子腾,在乾清宫里气的脸色发青,可方王这档子事,夏子腾要是不挡着,只怕京师南边就危险了。
魏明知道中宗烦心战事,也不敢烦扰于他。可魏明最近听说,高阶跟方王的人有了联络。方王出逃,高阶自然是恨他的。可说到底,高阶也明白,中宗收拾了方王,接着就是自己了。所以,他们毕竟是翁婿,利益一致的时候,自然是一家亲了。
方王也知道,他在长沙招兵买马的事,高阶帮他压了许多折子。现在,高阶手里又有中宗卖国的黑料,方王自然派人进京慰问岳父了。方王妃被关在在王府不能出来,方王也趁机让高阶带话,让她安心禁足,日后自有好处。
可方王妃也明白,如果方王逼近京城,她就是中宗手里最好的人质。方王自然不会把高如语这个方王妃当一会事,中宗如果拿她去做威胁,只怕自己的性命,却要毁在他们两兄弟的手中。
想到这点,高如语也起了异心,一边跟方王说自己会好好躲着,一边也在王府里打探方王的动静。大不了,她大义灭亲,出卖了方王。可要出卖方王,总得有些黑料吧。所以,高如语对方王亲近的几个丫鬟侍妾,都开始使劲笼络,就盼着问出些什么。
高阶倒是跟方王搭上话了,达延的事,高阶非常清楚。可他毕竟是方王的岳父,如果高阶出面指证中宗卖国,可信度就没那么高。更何况,达延已经毙命,高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中宗来说,这样的指证,并不致命。
高阶已经做好背叛中宗的准备,可他如果出手,必须致命,否则,死的就是高阶自己。所以,高阶一面跟中宗虚与委蛇,一面使劲挖掘当时的事,究竟从哪个角度捅破,中宗会更名声狼狈。
方王如果要合法继位,就必须让中宗的名声差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高阶觉得,还得挖掘些什么。这时,他自然想到邓家的事情。
邓如光的死,中宗已经发了圣旨,认定为作战中了流矢,捐躯赴了国难。那邓如晦的呢?
邓家扶植中宗当了太子,可事情就那么巧,等他当了一年太子,肃宗就要驾崩的那几天,邓如晦去打猎,父子四人和手下将领一口气全死了?
邓敬贤老当益壮,一个人守在北疆。当时邓家的中流砥柱就是邓如晦,想彻底毁了邓家,杀了邓如晦确实是个好办法。
可是,即使没了邓如晦,北疆将领仍然听命邓家,只要邓如光还在,邓家的力量也只打了个折扣,并不致命。
当时的首辅是杨崇检,他的外孙令王虽然不是太子,却也觊觎皇位。杨崇检有一万个理由杀邓如晦,也有一万个理由去杀邓如光。没道理只除了邓如晦,却留下邓如光。
杀了邓如晦,却留下邓家部分实力,这下手的人,必然是肃宗或者中宗。出事的时候,高阶还没入阁,只隐约听说,是杨崇检派人干的。等他进了内阁,高阶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只怕,严世玉也牵扯其中。
而且,事情又那么凑巧,邓家折了一股力量,肃宗也马上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