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忠诚伯旧事

    什么叫有心上人了?庆王这不是栽赃嘛!

    周和急的满脸通红,解释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释。这庆王,一来就给人栽赃,说些连影子都没有的事,怎么解释嘛!

    中宗也停下脚步了,看了一眼庆王,再看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周和。知道自己弟弟,应该为了短月弓,又找周和麻烦了,就问:“老七,昨晚没出宫吗?”

    “没呢,太后留了我在宫中住,我就在乐志斋读书过夜了。”庆王说:“乐志斋对着御花园,天没亮,我就被鸟叫声给吵醒了。”

    听说庆王去乐志斋读书了,中宗很是满意,这弟弟虽然聪慧,可从来不爱读书。看来是长大了,也懂得书中的道理了,不像老四,在长沙为非作歹。

    中宗想起方王,脸色又是一沉。

    老四做事的确不靠谱,可高阶的折子,都说了些什么话,每句都在打中宗的脸面。什么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莫非,他高阶哪一天,还要来算朕的罪过?

    再说了,中宗登基,后宫的宬太妃跟琳太妃鼎力相助。宬太妃生了五弟端王,琳太妃生了四弟方王跟六弟英王。才使得三弟令王跟琪太妃一派的人,孤立无援。

    这些年,方王的事,中宗也有所耳闻,正想着找个机会警告一下四弟,谁想,这个高阶却领先一步发难。

    中宗觉得,自己忍高阶,实在是忍太久了。

    这次女官入宫,他第一个宠幸的,就是徐士吉的女儿徐若兰。就希望他入阁了,能扳倒高阶,让自己缓口气。

    天天有个人,自以为是皇帝岳父,说东道西。手里掌着国家大事的权力,又精通经史。讲道理,辩典籍,中宗哪里是这种老狐狸的对手。除了听高阶的话,什么事都按他的意思来,中宗连个反对意见,都会被批的一无是处。一到高阶嘴里,中宗的什么道理,都会灰飞烟灭。

    前几年,中宗想封德妃的父亲为忠诚伯,可高阶那个叫不乐意啊,什么自仁宗起,外戚不得封伯,祖宗家法,什么不孝子才会改变祖宗家法。

    中宗心想,邓如光继承镇国公的时候,你倒是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下,德妃的父亲封个伯,你就那么多废话。还不是因为邓如光手里有军权!

    其实,这点,是中宗错怪了高阶,那会儿,还是严世玉当内阁首辅呢。严世玉跟邓敬贤交好,怎么会反对他儿子继承镇国公的位子呢。

    五年前,严世玉家破人亡,高阶就继位当了内阁首辅。当时正好赶上第一次女官进宫,高阶就把女儿送来了。中宗也第一个就宠幸了高阶的女儿,封了个才人,之后封到嫔位。

    可中宗也留了个心眼,一报还一报。你不是阻拦我封德妃的爹吗,我也不提拔你女儿。就把高阶的女儿,一直留在嫔位上。

    中宗的后宫,一后四妃。按礼制,皇后之下,还可以有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再是四名妃,六名嫔。

    可中宗就是不升四妃到贵妃的位上,不挪位,四妃全满了,高阶女儿就只能是个嫔。虽然高阶以国丈自居,可一个嫔的父亲,这国丈能有多体面。

    中宗的心里,就有那么一丝丝报复的快感。至于自己后宫的四名妃子,只要她们前面没贵妃,没皇贵妃,是妃又怎么了。

    可最近,这高阶是越来越老糊涂了,什么逆龙鳞,他就说什么。方王是有错,可这个得等中宗发话,由中宗来骂。而不是他一个臣子来批评。

    其实,高阶也有委屈。他之所以反对封德妃的父亲为忠诚伯,一则是那老刘为人实在不厚道,贪赃枉法的事没少干。二则,德妃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还是中宗的长子。如果老刘一封忠诚伯,邓皇后这个没有生育的中宫还当不当了?还有,自己女儿入宫,就是为了给德妃陪跑的嘛?

    于公于私,高阶都要反对,所以,德妃这事,就被他带了帮门生跟言官,给搅黄了。皇帝没辙,只能生生闷气。

    而德妃这人两面三刀,表面上是个老实拙口的胆小女人,其实贪心甚重。要不是邓皇后烈性,做事又直来直去,这德妃老早就上天了。

    高阶想的,就是尽量拖住时间,让没有生育的邓皇后留在中宫的位子上。等自己的女儿有皇子了,到时候逼邓皇后下去不迟。如果现在就让邓皇后下去,不是给德妃静妃制造机会嘛。

    可偏偏,高嫔前年生了个女儿。中宗儿子都有五个了,女儿更多,公主顶个什么用啊。高阶还得等待,等高嫔生个皇子,那时候,他就要发动攻势了。

    只是,皇亲国戚里面,这么想的,不止他高阶一个人。

    这不,昨晚,高阶就把自己今天早朝要呈的折子,给门生们传阅了,让他们提点补充意见。年轻人们血气方刚,看了方王的劣迹,都义愤填膺。被门生们一感染,高阶也觉得自己,似乎是回了刚进翰林院的那个时候,一门心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这一批新进翰林院的学生里面,他又最喜欢何学瑜。谦谦君子,又像一把宝剑,刚正不阿,清澈见底。虽说是旧派皇亲国戚出身,却没有一点儿纨绔作风,实在难得。

    唯一的缺点,就是遇人不淑,交了个损友,徐士吉的次子徐坤文。如果说,高阶对徐士吉,还只是文人相轻,彼此看不惯对方的傲气。说到底,还是有那么点惺惺相惜。可这个徐坤文,高阶看了他第一眼,印象就不好。

    而他们家的那个长子徐乾文呢,高阶就更有气了。

    徐乾文中了状元,也在高阶手下做过几天翰林院编修。没几天就因为才气,被中宗看上,带在身边。按道理,后商的圣旨,应该由内阁首辅来拟定。可这徐乾文,没几天就自作主张,给中宗出起了主意,这让高阶这个内阁首辅如何自处?

    好在那徐乾文,狂傲过头,自家掘墓自家埋,被中宗贬到北疆去喝西北风去了。没个特大功劳,估计是回不了京城了。

    而这个徐坤文呢,二十岁的青年才俊,却比他爹徐士吉,老奸巨猾了一万倍。高阶摇摇头,心想,得找个机会,分开徐坤文跟何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