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章 教育不能穷

    与尹老师的一番长谈,祁景焘受到的触动非常大。闪舞他是从这个村子里出去的,他的根依然深深扎在这个村子里。不论他今后走到哪里,走多远。这里有他的祖先,有他的宗祠,有他的同宗亲人,有他的乡党,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这里才是他永远的家。

    虽然有“我心安处是故乡”之说,但是,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的家。自己事实上已经成为游子,想要尽孝,为家乡亲人造福岂不是在尽大孝?

    正如同祁正明说的,自己家的娃娃不会在村小学上学了,但是,老祁家那么多娃娃还要上学,村子里的娃娃还要上学。造福乡里,还有比捐资助学更值得做的事吗?

    他现在有这个能力来做这事,并且把这事做好,做圆满。钱,赚来干什么,不就是赚来花的吗?花钱也要花的有意义,花在刀刃上。目前,祁官营小学的事情就是最急的事,他决定帮助村子里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为村子里那些娃娃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从小的层面,他自己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伟人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祁景焘从他三姑祁翠萍,他自己还有祁琳的经历,他认为“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

    三字经里对教育之道总结的非常精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一个人的发展投资收益比最大的是教育,一个人身体的成长,投资收益比最大的是幼年。

    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及时为村子里的娃娃打造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有这个校园环境,必然能留住那些在职教师的心,甚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进而,为村子里的娃娃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平台,使得村子里的娃娃们多成才,出人才。

    所以,他认为“教育不能穷”。说到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要搞教育,必须先有人来教,谁来教?没有教师,还搞什么教育。教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他们也需要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穷苦的教育环境留不住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整合不出完整的教师团队。没有优秀完整的教师队伍,怎么能搞好教育?

    依靠个别安贫乐道,有良心的优秀教师,如同尹老师那样令人尊敬的教师,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学生?如果有条件了,为什么非得要令这些令人尊敬的老师安贫乐道呢?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安安心心教书育人,岂不更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和激情?

    其他地方无法比较,滇中地区,同样是小学,为什么州城的一小、二小的教学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小学,升学率哪么高,大批小学生能择优考进一中,三中?

    无他,地处州城,教育资源倾斜,校园环境条件好,师资待遇搞,师资力量强,优秀教师云集占主要成分。不是那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智商更高,更聪明,而是他们享受着一个地区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他们生存在一个地区最好的教育环境之中,从小就被熏陶的结果。

    祁景焘自己也非常明白,祁官营小学即使校园环境打造的再好,也不可能有人家滇中市一二小那么优越的师资力量条件的。那不是个人能力可以弥补的。

    除非,他下决心把祁官营小学打造成纯粹的私营学校,花巨额资金引进,并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用金钱打造一所超级贵族小学,这样才可能尽量拉平城乡差别。

    这个,暂时就没必要去考虑了,过犹不及。没这个必要。如果给予一个孩子过高的,不属于他们家庭条件能支撑的待遇。那样做,过于脱离他们自身是实际环境,学校与家庭的逆差,只会造成成才期孩子的心理失衡,对父母产生不切实际的的要求。

    在他看来“孩子应该苦”非常有道理。此苦非彼苦,小孩子从小吃点苦,受点累怎么了?难道孩子就不能与父母同甘共苦,就不能够早识人间冷暖?想要培育英才,必先苦其心智。

    孩子应该苦,不能总让孩子生活的家长创造的童话世界里面,让他从懂事就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否则失去了教育的本质。

    祁景焘现在有能力帮助村子里,他打造出舒适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是为了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是为村子里的还在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硬件条件上尽可能向城市还在靠拢。

    但是,绝对不是不让村子里这些还在吃苦,他打造那么多体育设施干嘛?就是要让那些上小学的还在吃苦的。

    现在计划生育了,孩子少了,精贵了。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百般迁就,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这种情况不是城市的特权,农村人痛爱起孩子来不比城市差,甚至更过分,更脱离实际。

    人家城市学生,大多数接触不到父母的具体工作,父母的工作也不是他们可以帮助、替代完成的。他们有那个环境和时间去玩乐,去享受自己的课外时光。回到家里能够生活自理,能够适当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已经可以了。

    农村娃呢,他们自己就生活在父母劳作的地方,他们能够随时看到父母是如何劳作、如何辛苦。农村里面的农活也不都是体力活,不是孩子无法完成的技术活,老人孩子都能干。他们凭什么不跟着父母一起劳作,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活。

    父母心痛他们,爱护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受苦是一回事。但是,他们不能认为理所当然,学习玩耍之余,主动帮父母干些农活又怎么了?凭什么一个农家子弟就下不得田地,干不得农活,粘不得泥巴?

    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 热度网文 或rdww444 等你来撩~

    <a href=""><strong style="color:red">新版快眼看书客户端正式发布,收录海量书库资源提供读者免费阅读,书籍与各大平台同步更新,更有众多优质源的支持,赶紧来下载体验吧</strong>(点击即可下载A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