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补昨天保底第二章。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打赏,嘛都求啊啊啊。都有累积加更滴。打了两个吊瓶,难受哇。)
……
东宫。
陆开明自秦国公府归还太子府,如实禀告了一切。
“嘭!”
桌案拍击巨响。
“忒不识相!他以为他是谁?”,有人站出来,义愤填膺的大叫。
倒不是杨勇本人,是个二十左右岁的青年。长的五短身材,白白胖胖,圆滚滚的脸蛋儿两腮通红,眼睛天生小的不像样。他是杨勇的女婿,大宁公主的驸马,右丞相高熲的三子,高慈、高表仁。勋爵渤海郡公,官职从七品东宫法曹。
陆开明对高哲撒谎了,派他“帮衬”秦国公府一二,不是杨勇的主意,而是这个高表仁的主意。
高表仁气冲冲的道:“黄口孺子,运气好薄有功勋罢,竟恃才傲物,敢拒绝太子殿下的好意!”
陆开明有心甩高表仁一脸的大鼻涕泡,但想了想没敢妄动,论身份地位,他差人家太多了。饶是如此,心中的腹诽依旧压制不得,“噌噌”的往上窜——他是谁?不知道么?你们渤海高氏不过人家洛阳高氏的分支!运气好?薄有功勋?吃的灯草灰,放汝娘的轻巧屁!有种你也去夺个荆州、灭个蜀国!
陆开明知道,哪怕高哲头顶“生而知之者”、“百倍于甘罗”、“诗可夺城、词能灭国”等诸多名号,但他十二岁的年纪,注定要遭受无数人的质疑、轻视。好比高表仁,他打心眼儿里把高哲当走狗屎运的小屁孩儿,毛儿不晓得,觉得自己的计谋不会被看穿,结果眼下恼羞成怒了……殊不知,事不过三。高哲既然连续惊艳表现,必然有过人之处。
低着脑袋,陆开明一吭不吭儿,他在太子府混的并不如意。一如被高哲暗中干掉的贾乙,他同样是靠着巴结、拍马进来的,寄希望好有从龙之功,仕途顺畅。当然比才华,十个贾乙绑一块儿,未见的是他的对手。可正因为他比较灵光,伴随杨勇身边愈久,就愈发的失望。
陆开明暗地评价杨勇,一字儿,“假”。礼贤下士是假、温厚仁德是假、简约朴素是假……统统是假的!礼贤下士,针对的只是显赫世族之人;温厚仁德,针对的只是亲近信赖之人;简约朴素,更像是笑话,他曾亲眼目睹杨勇偷偷摸摸的粉饰一件蜀铠……
“坊间传言,秦皇得甘罗,遂成千秋霸业,而高长生‘百倍于甘罗’。”,陆开明忍受不了高表仁的唠叨,开口点一句。
高表仁冷哂一声,理所应当道:“太子殿下是储君!”
陆开明沉默了,他没办法接着说。
东宫的人几乎皆和高表仁一个想法,认定太子是既定的大隋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子之臣亦为太子之臣。陆开明不赞同,古往今来,有多少太子登临大宝了?又有多少太子下场悲惨?为什么那样?太多的问题了。最重要的一点是,恐那些失位的太子,全缘于没摆正身份,他们首先是儿子、其次是臣子、最后才是太子,你老子还没死呢!你便争权夺利,合适么?
“好了!好了!”,杨勇吐气开声,不甚高兴的样子,道:“他不愿意拉倒,将来容不得他后悔。”
冷眼看着杨勇这样的主、高表仁这样的从,陆开明生了去意……他不想死。杨勇居太子位十五年,联姻右丞相高熲,麾下羽翼丰满,似乎不可动摇、不可更改,然他们却忘记,野心勃勃的晋王不曾放弃!
秦国公府。
“真是越想越美,简直得了癔症了!”,卧房内的高哲,神情暴戾:“不知进退的东西,他这个太子,快坐到头啦!”
高哲窝火儿极了。
前段日子高哲班师回朝,甘泉殿筵席上,太子杨勇请示征辟高哲进东宫任职。当时天子杨鋻的话,不吝警告杨勇,让他少痴心妄想,一边儿玩蛋去,等什么时候爹死了,你再想着招揽高哲。杨勇咋能不长记性?他咋想的?高哲闹不懂。
高哲扪心自问与杨勇不熟,长得不像蠢货,几年来做的事情不像蠢货……杨勇怎么就拿他当蠢货?大言不惭的派人来助他一臂之力,欲行借鸡生蛋之计,端的难以理解!无耻之尤!天下奇闻!见过几个开府的国公,需要太子“照顾”的?
高哲无力说杨勇什么,憋屈的招来李存孝,乘车往醉仙居。
联络了沈万三,高哲从醉仙居的后门,改乘马车,转路嘉惠坊。
车中。
“国公爷此前命仲荣寻精通养鸽子的人,找到了。”,沈万三禀报道。
高哲心气儿不顺,脑袋不动,眼珠儿斜着凝视沈万三。
信鸽的事儿,高哲拜访颍川书院后,令沈万三在河东郡大儒王仲淹处安插眼线,准备监视刘伯温、姚广孝,以及彻查司马大先生另外六个亲传的时候,连带着交待的。
沈万三继续道:“那是个西域胡人,喜欢训鹰、训鸟,他用过鹰传讯,经验丰富。仲荣花费大价钱,将他收买了。”
“很好。”,高哲冷淡的道。
沈万三道:“杀手、细作,各二百人,包括师者,集合一处……”
高哲摆摆手,打断沈万三的话,道:“洛阳。”
沈万三错愕:“洛阳怎么了?”
“长安地处偏西北,交通不便利,每年光运输粮食中途的消耗,近乎能支持打一场大仗了,绝非一国之都的首选。”,高哲目光诡异的道:“加上天子无时无刻,不有意效仿光武帝中兴大汉。从长安迁都洛阳是好兆头,西汉长安二百载、东汉洛阳二百载……”
沈万三道:“您的意思是,天子可能迁都?”
“他不迁都,我也会极力攒罗他迁都!”,高哲轻飘的道。
沈万三嗔目结舌。
“等我亲手调/教完那些杀手、细作,你把重心移向洛阳,具体的我再另说。”,高哲双手拢袖,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