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别再说怎么没替换了,我明明就是发正文的。  贾敏已死,且不说远在京城的贾母会如何悲痛欲绝,或者说贾政的心底是怎样暗自松了一口气,就说这扬州林府之内, 林如海强打着精神料理夫人的丧事, 倒是不曾注意到自己那先天不足、多愁多病的女儿已经好久, 没有寻大夫了。

    黛玉的奶嬷嬷倒是暗暗记在了心下:姑娘已经三天没喘不过气了……姑娘已经七天没背过气儿了……姑娘已经十五天没厥过去了……姑娘这将近二十天都没头疼脑热!除了因为守灵精神头不好, 眼底黑青一片, 又因为哭泣多了嗓子有些嘶哑,那往常像是风一吹就倒下的姑娘居然没!有!喊!一!次!大!夫!

    这到底是太太的在天之灵保佑姑娘身体安康,还是暂住客院乳名同样带玉字的表少爷与姑娘八字相旺?不管是哪一个,王嬷嬷只求让姑娘的身子骨长长久久地结实起来吧, 这毕竟是自己奶大的孩子, 看着病弱秧秧怪可怜的;往私心上说, 周围伺候着的丫鬟婆子, 谁都怕极了这个走快几步路就蹙眉捂心的瓷娃娃哪天不好,伺候的人都要吃挂落。

    虽然那两种猜测都好似无稽之谈:丧母说母亲在天之灵;或者之前偶然被太太念叨过的宝玉旺黛玉。可是往往无稽之谈也会靠谱, 王嬷嬷料想的虽不中, 亦不远矣。黛玉变得健康起来,这一切功劳确实归于贾宝玉。

    不过是宝玉深藏功与名。

    既然没能按照老祖宗的心意救了姑妈,那么将林黛玉的身子调养好了,也算是变相达成了老祖宗的愿望了吧?

    他从贾珠支支吾吾的讲述中明白了老祖宗与老爷的分歧,虽然他们俩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但是通灵宝玉能够救人性命这么大的诱惑,不论是于谁而言,都是难以抵挡的吧。不然历史上哪会有那么多富有四海的皇帝要追求长生不老?

    宝玉可以理解他们,却不打算纵容他们的**,越是稀少所以才会显得珍贵。至于黛玉身体好转?不过是一颗大保丹的事情,何足挂齿。

    想的相当潇洒的宝玉在回头之后还是心疼了三秒钟:毕竟当初真的通灵宝玉只有那一块,大保丹原有6粒,现在还剩4粒。下回不知道还能用什么东西打动云谷子前辈的……罢了,好歹林黛玉也是红楼的主角么,后人说起病娇的前身可不就是黛玉?

    现在黛玉虽然不至成为金刚芭比,但是和弱不禁风是一点也不沾边了,本就不受束缚的剧情会走向哪里?宝玉是不会在意的。

    三七二十一天,于贾家三兄弟来说过得很慢,因贾敏病故,他们也不好在此关头去逛逛扬州城什么的,那便只能在林府呆着了。

    贾珠还好些,毕竟年纪大一些,能静心,安安耽耽捧着林姑父叫人送来的书籍,连带着上头的注解都仔仔细细地研读过去,倒也觉得受益良多。

    贾宝玉也不无聊,到这儿的第二日就瞅了机会,将大保丹投进黛玉的茶水里,并在有限地每日祭拜的时间观察丸药对黛玉的作用,间或扎扎马步、写写大字。

    贾琏就无聊得紧了,他本就是贪玩的性子,原想着腰缠十万贯(并没有)、骑鹤下扬州的潇洒,现在也不行了。不要提想去脂粉巷子啦,更不要想能叫歌姬作陪什么的好事了,想寻些话本解闷,小厮虽也伶俐地买进来了,看着发奋的珠大哥和奋发的宝玉,他又有些不好意思拿出话本子来。

    这期间,他们收到贾府的来信,老祖宗的意思是,要他们帮衬着林姑父分担些琐事,顺便提一提将黛玉接去荣国府养一阵子这事儿。眼下,贾珠和贾琏已经很有眼色地主动去帮忙了,剩下尚未换牙的宝玉被分配的任务就是照顾好黛玉。

    这倒是更加方便宝玉观察贾宝玉的官配。这一看,果然了不得,如果说自己是占着心智成熟与醒脑丸的便利,能够在念书的时候过目不忘,那么小小年纪就能写出一笔簪花小楷的黛玉无疑才是天生的神童——这是宝玉瞄到黛玉烧给贾敏的经书呢。

    待到贾敏出殡,已经是莺飞草长、春意盎然了。

    时间总是抚平伤痛最好的良药,至少林如海的气色比一开始也好多了,衙门的事儿不能耽搁,前几日报来,盐务账房走水,险些烧毁历年账册,现下衙门里头上下都焦头烂额,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不仅负责扬州一地盐务,可以说整半个江南都是他的辖区。账房失火一事,非同小可,耽搁不得。因案情刻不容缓,林如海反倒是忙得暂时忘记了丧妻之痛。

    是日,贾氏三兄弟提出,自己三人也该告辞了,走之前倒是提了老祖宗的意思。林如海却是抬眼看向自己的掌珠。

    黛玉仍旧娇娇怯怯,却也是有主见的:“玉儿身上热孝未过,恐不适合去外祖母家。请三位表兄先替玉儿谢过老祖宗的记挂。”

    三人一想,也确实如此,老祖宗肯定就是先提一提,也没打算立即就把黛玉给带走的。

    而根据贾琏观察,林姑父后宅的两个妾室老实得和鹌鹑差不多,也不必担心她们敢与小表妹别苗头,这后院比自己老子那儿清静多了,啧……

    …………………………

    四月初十。

    宜:除服、交易、沐浴、捕捉

    忌:斋醮、修造、破土、出行

    因林如海公务在身,又是长辈,便是不与贾府三兄弟送行也不失礼的。黛玉年幼,又素来有不足之症,也不方便去渡口吹风,只将表兄送出二门外。倒是林府大管事、二管事按照老爷吩咐,整理好要送去京里的东西,将之装车,又早早安排好了船事,躬身亲自送三位表少爷出门。

    三贾即将登上马车——贾珠乃是文弱书生,不会骑马;贾琏乃是纨绔子弟,不善骑马;宝玉身长三尺,不及马背……

    便是此时,有人惊呼:“几位请留步——”

    林府所在的这一片也相当于是权贵住宅区了,很少有人高声说话。

    众人皆是不解,抬眼看到有一僧一道飘然而来,一个癞头跣足,一个跛足蓬头,虽邋里邋遢,但是因一手缩地成尺的好功夫,眨眼就从远处到了众人跟前,倒是叫人不敢小觑。

    武师傅一个箭步跨到了贾氏三兄弟的马车旁边:“来者何人?装神弄鬼!”

    贾珠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欲将宝玉推进马车里。之间那道人拂尘一甩,宝玉就从“即将被大哥哥推进车厢跌个狗吃屎”变成了被莫名之力拉正了身子。

    贾琏对这一头官司没甚头绪,反而是感兴趣地问:“大和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方才瞧着分明还远,怎么嗖地一下就近在咫尺了?”

    赖头和尚合了个十:“雕虫小技,不过是贫僧见势情急想要唤住施主的小把戏。”

    “不知道长与长老因和路经此地,我兄弟三人欲往京城去,恐怕不能招待,你二人还是去别处找有缘人罢。青松……”贾珠客客气气,言罢就让书童去取些银钱,好将这二人打发走。

    倒是林府的大管事一脸惊吓:“你二人怎地又出现在此地?我们老爷说了,不会叫姑娘出家的,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再来胡言乱语,定是叫人将你们打出去。”

    道人摇头:“非也,非也,今日我二人要寻的有缘人并非贵府的千金,而是这位小少爷。”

    武师傅:这两人行如乘风,下盘有力,是好手,要戒备。

    大管事:兀那僧道,想要忽悠我们姑娘出家不成,改忽悠表少爷了?

    贾珠:这二人是真有神通还是骗子之流?不管他,走为上策。

    贾琏:啥?

    贾琏听清了林府大管事的话,倒是自觉明白了缘由,嬉皮笑脸道:“我们家宝玉也不会出家的,当然我与珠大哥的主意,你们也不要打了。还是收好布施速速离去吧。”

    僧道对贾琏的讥讽恍若未闻,那道人距离宝玉最近,眼神也是极好:“你这通灵宝玉……”

    说的正是从宝玉领口露出来的项圈。

    贾珠不露声色地将宝玉推到自己身后,又用靠在背后的左手把宝玉的项圈往衣领子里塞。

    宝玉:【大哥哥,求轻点,怼死我了……】

    道人无视了贾珠的小动作,径自顾自的掐指盘算:“不应该啊,奇怪了……怎生是好?”

    “怎么了?”赖头和尚也上前一步。

    “和尚,我们这一趟算是白跑了,走罢……”

    和尚也开始掐指,然后露出一副非常吃惊的神色。

    僧道二人相互看了一眼,感慨:“一睡经年,喝酒误事啊。”

    于是留下懵逼的贾氏三兄弟与仆从众人:啥?

    道人摇摇头,表露的好似不想吐露天机的样子:“痴儿,我与你一个锦囊,此番北上山高水远,望自珍重。”

    赖头和尚给的却是一个小巧的护心镜,不知是何用意。

    贾珠总算是松了一个气,对方既然没有点破宝玉的与众不同又没有想要点化自己弟弟出家的意思,收个锦囊什么的便也就收了。

    因为去年,宝玉是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既新奇又难度底的《千手观音》,准备的时间不够充裕,没能做到尽善尽美,乃是等宾客走了之后,私底下叫丫鬟们表演给贾母等人看的。饶是如此也令贾府的人打开眼界了。因为无事也要训三分的贾政虽然是看得连连点头,不过还是给小儿子一顿排头吃,觉得他不务正业。好歹叫贾母给说了几句才消停。因宝玉不想担着脂粉气重的名头,便说是元春一起做的,大姐姐负责排舞,自己则是负责看的,为了给老祖宗解闷编排的孝心。

    经过一年的宣传酝酿发酵,贾府的血亲、姻亲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出代表了孝心的舞,今年颇为期待,早早就备好寿礼一份、递来帖子要围观开开眼。

    家宴变成了小宴。

    这里头倒是有江宁曹家二房的老爷和太太,二人攀了曹二太太母家的亲,倒是有一位舅母姓史,是贾母的族妹。虽让人搞不清楚曹家人怎会与贾家忽然亲昵了,但是好歹师出有名。

    贾珠在前头迎宾,看到圆脸少年穿着朴素,跟在一个容长脸的小子身后,待听见曹二爷颇为不自然地介绍这是他两个不成器的儿子的时候,倒是吃了一惊。

    曹二爷咳嗽一声,就尽和贾赦、贾政寒暄去了。

    圆脸少年悄悄做个了赔罪的动作。曹焕好像这才想起来介绍自己身后的人,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这是我兄长,曹炆,比我大半岁。”

    贾珠一见圆脸少年低头唯唯的样子,顿时明白了曹炆的出身,想着待会儿要是琏哥儿见到曹炆,又是一出官司,便是头疼。

    不过贾琏倒是脑补了(liao)然了:庶出嘛,谁家都有,就比如自己那妹妹迎春、或者说政二叔那房的探春和贾环。就是曹辉这小子太嚣张了,居然在外头假冒嫡兄,不知道回去没有有屁股开花?

    ……………………

    女眷那头,贾母看着笑吟吟的曹二太太,先是笑着说早知道有这样的亲,早该走动起来,不住地夸赞江宁的水是真养人,今儿一件才知道有这么端庄秀美的人物,又问她今日怎么没带姑娘来?

    曹二太太无奈:“我那个闺女,被她父亲宠的像是一只活猴,前些日子将她弟弟的一方宝贝砚台给打碎了,两人怄气起来,在院子里吹了半天风……”

    “啊,女儿家娇贵呢,这可怎生是好?”邢氏顺着曹二太太的话往下说。

    “说起来我就来气,她弟弟还咳嗽了两日,这丫头,连喷嚏都没有打一个。倒是有一点不好,被蚊子咬花了脸,现在不肯出门。要我说那些丫鬟就很应该在主子发懵的时候劝着些……”曹二太太说起自己的闺女就心口疼!

    王氏咂舌:“可不是,我家大姐儿年年冬日里扫梅心雪,也是不肯假他人手的,要我说,养着那许多丫鬟婆子是什么的,万一冻着了怎么办?我们老爷总不至于差那一口泡茶的水罢。可她就硬是不听哪。”

    邢氏心里哼了一下: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家大姐儿孝顺。

    中年一辈的妇人们打机锋,贾母一般是笑着听听不参与的,毕竟辈分不一样,不是一个牌面上的人物。

    因前几年贾母娘家史家的孙小姐史湘云年岁尚小,贾母怜其年幼就没了父母,常派人询问。今年小姑娘有四岁多了,跟着叔母一起过来,现被贾母抱在怀里心肝肉儿地揉搓。

    “宝玉在老祖宗面前可要失宠了。”贾琏活泛,越是看宝玉坚韧就越觉得自己早起扎马步、耍五禽戏就是冤。

    史湘云年纪小小就很会看人脸色,好像怕宝玉把贾琏说的话当真了:“爱哥哥来。”一边说,一边拍手,要把贾母的另外半边分出来。

    “谢过史家妹妹,我这头要给兰哥儿剥果子吃呢。”贾宝玉才不要过去,好不容易据理力争能够早起一起去锻炼,要是再腻歪到老祖宗身边去,岂不是仍旧给别人留下奶娃娃的印象?太过娇气了,他现在恨不得能和贾珠一起去帮衬贾政待客,好被当作大人,行动自如一些。

    一时间,妇人们又开始夸奖宝玉乖巧懂事有做叔叔的样子。

    …………………………

    男人们在旁另开了席面,因都是自家亲戚,隔着两道屏风,看不真切,却能听到人声儿。贾珠在屏风的那边帮着贾赦、贾政招呼,听到贾琏又开始怼宝玉,便差人喊贾琏去那一边。

    贾母看看已经身量笔挺、开始准备议亲的贾琏,虽然因为某些缘故,今日来府上的夫人们并没有带闺女过来,可是一个大小伙子杵在这里显得也是很不合适:“去去去,别在这里讨嫌,去前头陪着你老子,叫他别喝多了。”

    邢氏抽了抽嘴角:呵呵哒,老太太您放心,您大儿子肯定会把自己灌醉的。

    酒过三巡,大家点过了七仙女拜寿、又点了百戏、杂戏,这才轮到是重头戏。

    今年配合灯光的《千手观音》更是令人震撼。戏台子上的灯笼先是全部被吹灭了,又在众人来不及质疑之前一盏一盏点亮。每一盏灯都是由一个身姿妙曼的女子手持着。待到一十二人全部站定,十二盏灯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她们周围。站在最前头的女子眉心画了一朵鲜红的莲花,眉尾低垂,挽着高高的飞天髻,一身鹅黄色西域风格服饰,身披沙丽,虽浓妆扮相,但是却令人难以生出想要亵玩之心。

    当然,这个功劳实打实就是元春的。毕竟贾宝玉只知道,《千手观音》动作真好看啊真好看、音乐真庄严啊真庄严,至于发型?妆容?服饰?真的是记得不清楚了。只记得站在第一位的是一位略丰腴的美人,相貌端庄亲和。

    所以完完全全土生土长的贾元春才更加能了解当代人的审美以及一些不可触碰的雷点。比如舞姬们绝对不可以穿明黄色的服饰,比如微微下垂的眼尾妆更显得庄重……

    做了大半年预告的荣国府众人坐等大家看懵逼:新奇!惊艳!

    贾赦举着酒杯到处劝酒顺便炫耀:这舞姬是我经手采买的!说起赏美人啊,还是我有经验……

    贾政也是一脸矜持的样子,如果是靡靡之音,他或许会顾着自己端方君子的形象而蹙眉,但是今日的这舞啊,好啊!一点儿也不俗气,不仅不俗气,还带着点儿仙气,可登大雅之堂了。

    总算还有个贾珠记得应酬,兼顾招呼来宾。

    贾琏根本不记得自己肩负的重任了,任由他老子喝的兴起。

    “怎么样?比你之前见过的如何?连旱龙舟都没见过的村大爷。”这时候他还不忘记嘲讽张着嘴的曹炆几句。

    “不过尔尔,胜在新奇罢了。”曹炆死鸭子嘴硬,眼睛到时诚实的紧,一错也不错的盯着戏台子。

    偏偏这时候曹焕很不给他庶兄的面子点头肯定:“美轮美奂、不似人间!”

    想必,今晚之后,荣国府的《千手观音》在京城可是要出名了,一同出名的还会有荣国府姑娘们的一片孝心。

    …………………………

    “今日真是麻烦曹大人了。”因为大家都饮了酒,若是回去的路上吹了风就不好了,因此圆脸少年跟着曹家父子上了马车。

    曹大人苦笑:“殿下真是率性。”

    “不妨事的,我出宫之前和母后报备过了。只是今日之事……”

    “下官也正是觉得常年在外为官,未能在父母面前尽孝,全仗下官大哥在江宁照料,心头甚是愧疚,不日便要打发长子去二老面前尽孝。”曹大人是聪明人,立时就接口十六皇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