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十九章 南下

    四月初,京城举办了盛大的婚典庆贺天启帝成亲.同时也是张嫣荣登皇后宝座的大殿,经了两场皇帝驾崩之疼的百姓们仿佛看见了幸福安乐的曙光,为新皇后的诞生欢唿雀跃。

    张嫣入主后宫后不久,在浣衣局的张总管被调去了坤宁宫,改任坤宁宫总管,在浣衣局期间他取得了张嫣的好感和信任,也对张嫣颇多照顾,张嫣自然要用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宦官来执掌坤宁宫和办事。

    张总管回到紫禁城后感慨良多,没想到他还有再回紫禁城的一天,而且是以如此体面光鲜的身份,比他在哕鸾宫时要强上千百倍。

    不仅如此,天启帝升张总管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使得其一跃成为了内廷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

    俗话说的好,趋炎附势,跟红顶白,随着张总管就任坤宁宫总管,宫里原先那些对他漠视的宦官和女官争先开始巴结,使得他一时间成为了内廷炙手可热的人。

    王安和魏忠贤自然都想要拉近跟张总管的关系,毕竟后宫之中的事务归皇后管,这就使得张总管的身份显得异常重要。

    对于王安和魏忠贤伸出的橄榄枝,张总管自然是照单全收,不过他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对王安是虚与委蛇,而对魏忠贤则是全力结交。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虽然魏忠贤现在被王安压制并没有什么还手之力,而且也没有表现出争权的心思,不过张总管很清楚魏忠贤身为皇帝身边的近侍绝对不会坐视王安在内廷横行无忌下去,迟早会对王安下手。

    而随着天启帝年龄的增长以及权威的增重,王安终究会被魏忠贤所取代,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张总管对王安是无比痛恨,如果不是李宏宇的话他现在已经被砍了脑袋,两人之间的梁子根本没办法解开。

    魏忠贤虽然跟张总管没什么交情,也没怎么打交道,但两人毕竟没有恩怨纠葛,魏忠贤也没有在哕鸾宫一事上对其落井下石,这就使得两人有了成为盟友的基础。

    算上张总管,内廷已经有三大太监对王安虎视眈眈,除了魏忠贤外还有御马监太监陈顺,三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同盟,为对付王安进行着秘密准备。

    张嫣成为皇后后对李宏宇是以礼相待,她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自然感激李宏宇在淑女遴选的时候帮了她大忙,不仅将她从浣衣局召回了紫禁城,而且还拍板决定增补她为第九名皇后人选的淑女。

    另外,张嫣也非常敬重李宏宇的才学和人品,李宏宇在泰昌帝登基时立下的功劳堪称忠义的表率,这也使得她对李宏宇这位大明的托孤辅臣另眼相待,认为其是中兴大明的不二贤臣。

    为此,张嫣入主后宫后赏赐了不少贡品给湖广襄阳府江口县白河镇李家,以示恩宠。

    尤其是李宏宇的母亲赵氏,更是母凭子贵,被赐予张嫣赐为正二品的诰命夫人,连湖广布政使见了其都要主动行礼,在地方上可谓地位尊贵至极。

    经过了移宫案的一番折腾后,有着拥立之功的东林党可谓大获全胜,不仅在闯宫一事中有了防止李太后擅权的名分,而且参与闯宫一案的东林党官员都获得晋升。

    其中,以闯宫案的两大领袖而言,杨涟以礼科左给事中升为兵科都给事中,加衔礼部右侍郎,左光斗的官职虽然没有变动但加衔太子少保,一时荣光无限。

    可李宏宇很清楚,无论东林党人如何粉饰闯宫一案,都无法摆脱对皇权的冒犯,试想一下年轻的天启皇帝被东林党人抢出后宫时的心境,就知道天启皇帝心中已然对东林党有所芥蒂,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容忍这种犹如谋逆的举动。

    不过,由于东林党举着“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的大旗,并且拥立了天启帝登基和亲政,虽然不合法理但却占据了道义上的高度,再加上天启皇帝从小对东林党好感,此时天启帝还是愿意相信东林党一心为公。

    但是事情的结局如何李宏宇已然清楚,君权和臣权永远都是对立的,当臣权足够强大的时候,难道指望着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对君权恭敬有加?

    否则的话,朝堂上哪里还会有派系争斗的乱局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各派的利益之争,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难道齐楚浙三党的政治主张就不如东林党?

    很显然,为了各自的利益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还会在京城进行生死攸关的博弈,不过这一切已经跟李宏宇没什么关系,天启帝大婚后他就要启程南下开始经营海关司。

    届时与李宏宇一同南下的人还有驸马冉兴让,冉兴让身为海关司司关将坐镇扬州的海关司总衙,由于李宏宇要时常在外奔波,这样的话也不至于使得海关司群龙无首。

    与李宏宇相比,踌躇满志的冉兴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扬州履任,准备在海关司大展拳脚,那个有名无实的驸马爷他可是当够了。

    李宏宇本想天启皇帝大婚后就启程南下,不过天启皇帝并不愿意让李宏宇离开,在他看来李宏宇是他最为信赖同时也最有能力的臣子。

    故而,冉兴让在天启帝大婚之后先行一步,动身赶往了扬州,如今扬州的海关司总衙已经筹建完毕需要有主官坐镇,因此在京城一身轻闲的冉兴让就向天启帝辞行,前去安抚海关司的局面。

    如果不是李宏宇奉了万皇帝的诏令去经营海关司,并且海关司事关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天启帝真的不愿意放走李宏宇,朝堂上纷繁的事务令他有些应接不暇。

    于是,六月中旬的时候,在京城多留了两个月的李宏宇终于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乘船赶往扬州城。

    李宏宇的这次南下比上一次规格可要高的多,上一次李宏宇的身份不过是翰林编撰而已,可这一次不仅是翰林编撰,还是左春坊大学士兼太子少师,大明不折不扣的托孤辅臣。

    因此,这次沿河两岸的文武官员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在码头上迎候,李宏宇年纪轻轻就得以身居高位,他日成就自然不可限量,大家自然要上杆子巴结为以后谋出路。

    李宏宇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行事,根本就没有下船,在船上接见了知府以上级别的官员,虽然他并不喜欢沿途地方官的这种劳师动众的供应,但迎来送往是官场上的一种礼节他对此无能为力唯有接受。

    至于李宏宇只见知府以上级别的官员,这既是官场上的一种规则,同时也是为了保密身份。

    官场上等级森严,有“官大一级压死人”之说,故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岂是下级官员想见就能见得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这次南下天启帝自然送出了一份大礼,让李宏宇兼右都御史,持尚方“龙鸣剑”巡按南方诸省,南方各地巡按御史如遇大案、要案和难案就近先行向李宏宇奏报。

    不仅如此,对于文官四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员,一经查实犯有罪行严重的案子,李宏宇有先斩后奏之权。

    随着天启帝的这道圣旨,李宏宇有了一个新的临时新差事“都巡按”,所谓“都”是动词,意思是督察和管理,民间形象地称之为“总巡按”

    这并不是因为天启帝对李宏宇过于宠信而给了李宏宇这样的大权,实际上天启帝这样做是为了对朝中的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进行牵制。

    毕竟京城诸党有众多官员在南方为官,而且南方还是东林党和浙党的老家,天启帝希望李宏宇能成为他手里的一把利剑,对朝中诸派系行成威慑,要知道李宏宇查案可是一绝,远的不说,红丸案在泰昌帝大丧期间就得以查清,这份本事满朝文武无不叹服。

    如果有人把天启帝逼急了,天启帝肯定会让李宏宇对那人的势力下手打击,在李宏宇雷霆万钧查案之下肯定会受到重创。

    正是天启帝的这道圣旨,使得南方诸省的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对李宏宇是敬畏有加,要知道李宏宇可是能要了他们的脑袋。

    与此同时,天启帝让李宏宇持尚方龙鸣剑巡按地方的圣旨,也是对李宏宇持有尚方龙鸣剑的认证,等于是顺从了万皇帝的旨意。

    李宏宇对沿途的地方主官们自然是勉励有加,使得那些官员们无不唯唯诺诺,态度异常德恭敬。

    如果说上一次李宏宇南下那些沿途的地方官只是例行公事地迎接他,存在敷衍的心理,那么这一次可是打心底的敬畏。

    原因无他,经了万帝和泰昌帝驾崩事件后,李宏宇现在的资丰厚了许多,使得地方官员们丝毫不敢小看这位年轻有为的辅臣。

    对于李宏宇的这次南下,最为高兴的人自然是四海商会的那些取得海外贸易专营权的商贾了,李宏宇能以堂堂辅臣的身份来坐镇海关司,足以可见天启帝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李宏宇定能把任何阻碍都撕得粉碎。

    而且,海关司的事务在李宏宇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无论是海关司的人员还是四海商会的人员都在进行紧张地培训,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海外贸易做着准备。

    实际上,相对于扬州的海关司总衙,李宏宇更关心的是上海县的海关司分衙,一旦他策划的新城建立,那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最忙碌的港口,成为连接东方和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李宏宇现在对万皇帝非常感激,大笔一挥就把上海县送给了他,使得他在建设新城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现在,上海县的海关司分衙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按照李宏宇的计划,他设计的新城将以海关司分衙为中心向周边扩建开来,直至成为一座气势宏大、磅礴的海滨城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