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迫不及防

    虽然魏忠贤心中对王安的异常感到非常好奇但他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选择静观其变,王安是宫里势力最强大的宦官他现在根本无法跟其对抗。

    万皇帝驾崩后王安执掌了司礼监,总管紫禁城的内侍事务,趁机把众多亲信内侍安插在了除了御马监以外的内廷二十四监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宦官之首。

    早在清宁宫的时候王安就已经在内廷开始经营,他是太子的近侍故而投靠和巴结他的内侍很多,毕竟万皇帝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可就是大明的皇帝,因此大家都要为将来考虑给自己谋一个好前程。

    至于魏忠贤,虽然是皇太孙朱由校的近侍,但太子朱常洛正值壮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故而等朱由校登基的时候恐怕已经是一二十年后的事情,很少人有精力和耐心等这么长时间,天知道中间会发什么意外。

    况且,隔开皇太子去巴结皇太孙身边的近侍,这本身就是一件禁忌的事情,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故而没人敢巴结魏忠贤。

    这使得魏忠贤在内廷没什么根基,唯一能信赖和使唤的人就是在内侍中认的几个干儿子。

    别看魏忠贤成为了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并且执掌着东厂,但他并没有掌握实权而是处于被架空的境况,大权依旧握在王安的手里。

    泰昌帝固然死了可朱由校年幼无法亲政,这就注定魏忠贤在此之前无法执掌司礼监,内廷依旧是王安的天下。

    因此,这个时候谁敢投靠魏忠贤的话那就是在找死,王安肯定会想办法予以惩戒。

    魏忠贤很清楚他目前的处境,泰昌帝的英年早逝令他意外地登上了大明权力的舞台,面对强势的王安唯有耐心等待时机进行反击,毕竟朱由校是大明的天子,这意味着司礼监迟早是他的天下。

    没过多久,魏忠贤正琢磨着王安的意图时,大殿外忽然唿啦啦涌进了一群穿着孝服的文官,进殿后径直向跪在蒲团上的朱由校而去。

    在大殿里众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马当先冲进大殿里的杨涟和左光斗架起朱由校就往外奔去,使得李皇后等人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正在那里诵经和敲打法器的僧侣们也被这一幕惊呆了,纷纷停下了各自的动作诧异地望着闯进来的东林党诸人,这使得喧闹的大殿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快,拦住他们!”

    等到朱由校快被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带到大殿门口处时,神色愕然的李皇后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想要绑走朱由校,面色顿时大变,连忙起身冲着大殿里的内侍和宫女指着杨涟等人急切地喊道,“别让他们带走太子。”

    此时此刻,李皇后的脑海中一片空白,要知道这里可是干清宫,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是如何闯进来的?

    她并没有下过传召他们的懿旨,而朱由校更不会让人把他从干清宫带走,因为朱由校并没有受到软禁,想出去的话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离开干清宫。

    唿啦一声,随着李皇后的命令大殿里的内侍和宫女纷纷冲向了杨涟和左光斗等人,想要把朱由校夺回来。

    “太祖祖制,后宫不得干政,吾等拥立太子登基亲政,阻拦者与谋逆无异!”杨涟见状连忙冲着那些涌来的内侍和宫女高声吼道。

    内侍和宫女们闻言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了李皇后,杨涟和左光斗等人可是朝中大臣,故而他们说的话,尤其是跟谋逆有关系的事情还是有着不小的威慑。

    “强闯后宫,罪同谋逆,快给本宫拦下这些逆臣,勿让他们伤害太子!”

    李皇后的脸上浮现出震惊的神色,她这时才意识到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意图,原来是想要借着朱由校登基亲政的机会把持朝政,随即声色俱厉地指着杨涟等人向现场的内侍和宫女喊道。

    表面看来,杨涟和左光斗等人东林党官员此次行事是为了避免李皇后干涉朝政,故而拥立皇太子朱由校登基为帝并且亲政,将李皇后排除在了大明的权力中枢,是不折不扣的忠君爱国之举。

    实际上,东林党人此次闯进后宫性质非常恶劣,与谋逆无异,使得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损害:后宫是皇帝生活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皇权,后宫被闯无疑是皇权权威的陨落。

    即便是李皇后真的想要擅权,那么东林党人也有很多办法来进行抵制,而强闯后宫拥立朱由校绝对是其中的下下之策,对皇权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显而易见,东林党人肯定知道这样做极为不妥,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

    试想一下,此例一开的话那么皇帝赖以保护安全的紫禁城宫禁岂不形同虚实,万一哪一天朝臣们不高兴了,以保护皇帝的名义闯进紫禁城把皇帝从后宫掳走,那么皇帝还有何尊严和权威?

    通常来说的话,胆敢强闯后宫的宫禁去“救”皇帝或者皇储的人,事先都要接到皇帝或者皇储的“诏书”,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汉末的“衣带诏”,这样臣下们才能奉旨行事,打着遵从圣旨的旗号进入后宫,否则的话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谋逆。

    东林党的人肯定知道闯入后宫带走太子朱由校一事极为不妥,联想到当时朝堂上激烈的党争,可以轻易推测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想所说的那样阻止李皇后干政,而是为了控制朱由校,进而从与齐楚浙三党的党争中胜出。

    众所周知,泰昌帝不被万皇帝所喜,甚至在福王离京就藩后立朱由校为皇太孙,这肯定使得泰昌帝在担任太子期间过得十分苦闷,朝堂上的势力也不敢与其接触以免触怒了万皇帝。

    至于李皇后,先前在泰昌帝身边的名份不过是一个“选侍”而已,泰昌帝的身边有太子妃,根本就轮不到李选侍出头,哪里有势力可言。

    对于那些李选侍恃宠而骄,一进宫就仗着泰昌帝的宠幸凌驾太子妃头上,并且虐待朱由校和朱由检的事情,简直荒唐可笑直至。

    后宫森严的等级岂是儿戏,一个小小的选侍胆敢如此猖狂的话即便是万皇帝不发话,那么朝中的那些以捍卫正统道义的朝臣也不会放过她。

    不过,在泰昌皇帝驾崩之前,市面上并没有李选侍在后宫横行无忌的传言,也没有哪位大臣在朝堂上说起此事。

    显而易见,万皇帝在世的时候连泰昌帝都要低调行事,那么李选侍更不可能嚣张了,她要是胆敢欺凌太子妃并且虐待朱由校和朱由检,那么依万皇帝的脾气肯定会活剐了她。

    如果说李选侍恃宠而骄,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泰昌帝登基之后,她的头上没有了万皇帝这座大山压着。

    可话又说回来了,泰昌帝登基的时候太子妃已死,负责照料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个仅有的皇子的李选侍已经是后宫之尊,即便是治理后宫严格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与“恃宠而骄”沾不上边。

    况且,那个时候太子朱由校已经十六岁,也不是能任由李选侍欺凌的,在李选侍没有诞下皇子前不可能去招惹朱由校。

    崇祯皇帝就曾发文悼念死去的李选侍,怀念与天启帝一同受李选侍照料的童年,并且李选侍在移宫案后受到天启帝和崇祯皇帝善待,由此可以见虐待一说乃无稽之谈,既不合情理也有违道义。

    纵使李选侍有心垂帘听政,那么也是泰昌帝驾崩后发生的事情,而且是依例行事。

    当年万皇帝登基后就因为年幼就是由其母孝定太后垂帘听政,直至万皇帝亲政,当时并无官员提出有何不妥,毕竟主上年幼国家大事必须由太后来做主,君权岂是臣子们所能觊觎的?

    与后世流传李选侍弄权擅政恰恰相反,东林党的人之所以胆敢发动移宫案并且成功,无疑说明了李选侍在当时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

    试想泰昌帝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李选侍又如何能迅速培养起朝中忠于她的势力?这使得她如何擅权?只能忍气吞声接受移宫案的结果。

    另外,对于后世传言朱由校和朱由检因为万皇帝不喜欢泰昌皇帝,故而两人小时候没有受到过教育,尤其是朱由校是个文盲天子的说法,李宏宇是嗤之以鼻。

    这种说法不仅荒唐可笑而且幼稚之极,很显然是后世之人恶意的诽谤和污蔑,皇宫之中自然有着一套礼法与定制,皇子们自幼都会受到詹事府詹事们的教导,享受着大明最顶级的教育。

    况且,虎毒还不食子,纵使万皇帝再不喜欢泰昌皇帝,也不会剥夺了朱由校和朱由检受教育的权力,如果皇家出了两名大字不识的文盲皇子,那么届时丢脸的可是万皇帝以及皇家。

    退一步来说,明朝中后期的文官以捍卫皇家正统以及社会道义为己任,尤其是东林党,岂会任由皇子遭受无书可读的冷遇,恐怕早就已经闹翻了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