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出门放风

    出门之后本来老人是要抱尽欢的,但尽欢觉得自己身体虽然还是小五短身材,但内里毕竟是个成年人,撒娇卖萌让老人牵着走:“祖祖,你要牵好我的手哦,走丢了可找不回来了,就没有小鱼儿了!”

    老人听到小姑娘的话,不由得哈哈大笑,还捏了捏尽欢的鼻子:“你个小女娃娃人小鬼大,咋是祖祖走丢?不是你走丢啊?”

    “嘻嘻~我也怕自己走丢啊,我走丢了祖祖不得伤心啊!”尽欢本来也是为了逗老人开心。

    老人乐呵呵倒:“当然啦!没有你这个鬼灵精,我这把老骨头肯定活不下去啰!所以你出去玩要记好回家的路哦!”

    “那我去了更远的地方,路太远了记不住咋办?”尽欢还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现在身处何时何地,奈何年龄太小,问问题不能太太成熟了,那样和原主出入太大不正常。

    尽欢再一次庆幸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锦城妹儿,锦城话语调婉转柔软,稍微拖长了声音就像是撒娇。现在变成了小娃娃,撒娇卖萌倒是手到擒来。

    老人倒是认真思索一阵:“小鱼儿乖,如果你和祖祖走散了,你不能哭也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一定要等祖祖来找你!不然被别人抱走卖给人贩子,就再也见不到祖祖了!”

    “那祖祖要是很久都没有找到我咋办?我害怕咋办?”风吹乱了尽欢的头发,尽欢现在是个软萌的西瓜头发型,尽欢顺便顺了一下头发。

    “那小鱼儿认军人叔叔不?找军人叔叔,他们会送咱们小鱼儿回家的!”老人认真教着安全常识。

    尽欢乖巧说道:“军人叔叔我认识啊,绿衣服绿军帽还有枪,很威风的。那军人叔叔也不知道咱家在哪里呀?那是不是我就再也见不到祖祖了?见不到祖祖我害怕会哭的!”

    “那可不!小鱼儿你要记住咱家的地址,祖祖之前教过你的,这样才能让军人叔叔把你快快送回家啊!”老人摸了摸尽欢的头。

    尽欢只有继续扮无辜:“我记不太清了!磕了头有些事情记不清了!”

    老人瞬间紧张停下来蹲下:“小鱼儿忘记事情了?那可不行,咱们这就去看医生!”说着就把尽欢抱起来疾走。

    尽欢知道吓到老人了,赶紧搂着老人的脖子安慰道:“祖祖,没事的,我也不怎么疼!记不清事情重新说过就记得了嘛!我又没变傻,不信你考我算术!”

    “5加3等于几?”老人随口问着,心想赶紧去开介绍信带末末看病去。

    “等于8啊祖祖”尽欢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再难点的我也能答得起!”

    “那7加9呢”“16”

    “20减4呢”“也是16啊”

    连续问了好几个都回答正确,老人这才送了一口气。

    “那祖祖还没告诉我咱家住哪里呢!”尽欢还是对住址执着。

    老人搂了搂尽欢:“小鱼儿可记清楚了,咱家住在蜀省锦城天彭县龙门公社甜水村!”

    “我记住了,”尽欢撒娇又搂了搂老人脖子:“那别人也不知道我是谁家的娃娃啊!”

    老人抚摸一把尽欢的头发:“你叫徐尽欢,是徐怀安家的娃娃”

    就这么一会儿,感觉自己被摸了好多遍头:“徐怀安是谁?”

    “瓜娃儿勒!”老人笑起来:“徐怀安是祖祖我啊,咱家就你跟我两口人,除了你徐尽欢不就只有徐怀安我了!”

    “可我不是小鱼儿嘛?”徐尽欢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心还是猛跳了一下。一样的名字,可能也是一种注定的缘分吧。

    “小鱼儿是的小名儿,大名是徐尽欢啊”老人放松下来确实兴致勃勃:“你母亲生你的时候要啥啥没有,我去河里捞鱼,刚到河边还没下网,就跳上来一条大红鲤鱼,我就带回家啦放院子水缸里,等我准备杀

    鱼的时候鱼不见了,水缸里就剩一颗珠子,喏,就是你手上的那颗!”

    尽欢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冥冥之中牵绊自己和原主的不仅是名字,连鲤珠都如出一辙:“那,那条大红鱼呢?”

    “不知道啊,别人都说红鲤鱼叫锦鲤,是祥瑞。祖祖觉得锦鲤是大仙,给咱小鱼儿送完珠子就回天上去了。”祖爷似乎陷入回忆里不能自拔。

    尽欢抬起手仔细瞧着鲤珠,白色的鲤珠在阳光下似乎还隐隐发着金光:“那锦鲤大仙真的是专门来给我送珠子的么?”

    徐祖爷笑眯眯道:“那肯定是的呀!要不说咱小鱼儿是最有福气的娃娃啊!谁也没有这么大面子让大仙专门跑一趟啊!”

    尽欢听着祖祖这么自傲的语气也乐呵呵的:“祖祖也有大面子,大仙是专门给你末末儿(重孙子)送东西啊!嘻嘻~”

    徐祖爷那斜飞入鬓的眉毛都要飞起来了:“就是你这漂嘴子说好听话哄我!”(漂嘴子:嘴巴油滑,会说甜言蜜语好听话,有点讨好的意思在里面)

    尽欢走在路上一遍跟老人聊天,一边观察这周围的环境,刚走来路边都是房子,自家那片算是在最北边缘,离山不远,而老人带着自己是在往村子中心地带走。

    这边的地势要低一些,由近及远能看到远处的庄稼,已经开始黄的小麦和快成熟的油菜籽。地势较高的地方种的是应该是土豆红苕之类的。田边都挖的有灌溉用的小沟,而村民生活饮用水应该是打了井或到河流上游去挑。

    祖孙一路笑嘻嘻,大概20分钟才到地方,一路走来基本都是泥瓦房店,茅草房。

    突然出现一栋青砖瓦房还是挺显眼的,看上去倒是敞非常亮整齐。

    墙上还刷着有些惊人的标语:“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

    有些雷人,尽欢想起了历史书上的”大--跃--进”。难道现在是六十年代,对于一个九零后,对于这样的时代基本是不可想象也不敢想象的。

    因为自己的生活条件跟现在一比,真的是好上天了!

    抱着自己的徐祖爷虽然看起来硬朗不显老,但是也是一把年纪了,家里也没有一个壮劳力,是怎么把原主养这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