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有模有样

    花了好几千块,顾了村里十几号的劳力加上一些本家人帮忙,终于在年底把整个山岗都开垦出来,大家都竖拇指,老吴家牛。村委也来做了登记,落实了茶园所有权和数量,就等着种茶苗了。

    看着这个茶园,吴卫平想着怎么都得留着,以后不说养老,这都是回忆和情怀啊。

    也是这个时候人力便宜,荒山多,吴卫平家抢先动手。开了这么多荒山,不管有没有用,村里人也是有些眼红了。村里划分荒山比记忆里提前了两年,只是吴卫平家先知先觉占了好地方。

    村委会报到乡里,乡里报到县里,这个时候把可耕种的水田换成山地的不多,吴卫平家算是出名了,当然也有人说傻的。

    茶叶苗还是很便宜的,一株两分钱,补贴什么的也没太上心。茶园的水源主要就是山上的泉水,吴卫平这下可以好好的操作了。系统空间的水潭可以起作用了,不用多,每次去山上添加一点就可以了。

    有系统不作弊,那才怪呢,这也是吴卫平支持老爸在村里种地的原因之一了。

    年后,开始种茶,家里算是放弃了稻田耕种了,一心扑在茶园上了。家里种植茶苗的第一天县农业局还特意派了一位技术员前来指导,看来这个推广活动政府是下功夫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山上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种植完。种完茶叶事情才刚刚开始,要除草,要施肥(基本上是农家肥和化肥的结合,很麻烦),还有防野兔。记得前世小时候,家里的茶苗经常被野兔吃了光杆。

    闽北的茶叶一般是在农时的二月底开始采摘,天气暖和的年月提前一些,天气寒的年月晚一些。茶叶只要成活那就好办,茶树的生命力旺盛,只要开始深根发芽,就是砍去树干剩下小小的茶叶树桩都能继续发芽长大。

    老吴家gao起来的茶叶种植园在开春就像放了一个炮仗一样,炸响了整个山村。村里大部分人虽然都还在观望,但是内心已经蠢蠢欲动了,要是这个收入上来了,那肯定是蜂拥而上,跟风是一种任何时代都少不了的行为。

    茶叶虽然说要两到三年才能大量的产出,但是并不是说这之前没有得采摘,就像树叶一样不管小树大树都有的,只是要培养成优良的茶树,不能完全采摘罢了。一般一株茶叶苗生长出来只能采摘两三片茶叶,数量小,但是种的多了数量还是很可观了。

    从采茶季开始每天都有的采摘,每天几十斤的茶叶也有上百块钱,慢慢地随着茶叶生长能采上百斤。除掉人工成本,茶叶第一年差不多刚刚够成本,要是没有什么天灾虫害,吴卫平家的茶叶种植园基本上就成功了,第二年茶叶采摘的数量能翻三倍左右,第三年再翻三倍倍,然后产量趋于稳定。

    自家已经有了种植经验,明年算是第二年茶叶季了,旧的茶树已经长起来了加上一些新种植的茶树,估计日收入要有大几百甚至过千元钱。

    随着茶叶采茶季到来,吴卫平家十分忙碌,茶叶不像稻田有分忙闲阶段。茶叶从二月底可以一直持续到农历十月初,一般根据季节分为四季左右,头春最值钱,一斤十几块,二春最廉价只有三四块。

    可以说一年生产的季节占据了三分之二,剩下的时间也需要打理。不过忙碌而快乐的,早期这边大面积种植茶叶的人不多,所以茶叶的价格比较贵,高价茶叶差不多只有五年的时间,吴卫平家提前入场,收入很可观。

    头春茶是最好的,市面上的商家都会抢着收,然后抢时间上市。吴卫平家去年就已经卖过茶叶,今年肯定产量不小,所以有熟悉的商贩早早的就联系了吴启旺。

    吴卫平开始了新的学年,不过农村的孩子上学基本上都会帮忙做家务,甚至农忙的时候还放假让孩子回去帮忙。所以吴卫平人小鬼大,多了一个请假的理由。每次考试吴卫平都考的不错,自然老师也不会说什么了。

    不过要告别小学阶段了,初中生涯要开启了。好在去乡里不远,来来回回的也容易。闲人理想,自然不会慢赶快挪地,轻松自然就好。

    有茶贩来临水村收茶,那些家里还有些红茶的纷纷行动起来,在田头林子里采摘,价格不菲,这个时候还没有讲究纯天然概念,因为疏于管理,野生的茶叶品相不好,反而价格不高。数量也很少,最多也就几斤。

    “阿爸,这头春茶的价格好,采摘的越早越贵,物以稀为贵,错过了损失可就大了,请人帮忙吧,大头还是我们赚的。”看到家里人有些忙不过来,吴卫平就向老爸建议。茶叶是越嫩价格越好,要是三张叶子以上的价格就下来了,要是叶子大了,价格可能折半,所以时间很重要。

    “可以啊,村里现在男工一天二十五,女工二十,我看请女工就不错,采茶不是体力活,女人手头快。”吴启旺同意了吴卫平的想法。

    “秧苗已经cha下去了,现在村子里也没有太多事情,请几个人也好。先请一个月试试,按天计算错不了。”吴启旺也同意了。

    老吴家的茶园要请人了,村子里都很惊讶。是请人不是换工,也就是长期花钱人干活,村里除了临时的苦力活,就是石匠和木匠长期有人请了。所以不少家庭比较困难的都请来咨询。最后老爷子拍板,定下了三个人。

    采摘新的植株是比较累的因为茶树太矮了,要弯腰,长时间弯腰采茶可不比体力活轻松家里多顾了几个人自然轻松了不少。家里一起六七个人加上雇工,两家助手人家,十几号人头春在山上劳作,队伍相当壮观。

    每天能采摘好几十斤,一天好几百的收入,这在过去可是不敢想象的。老吴家这回真成了村里的能人,在乡里老爷子也能排上号了。虽然乡里推广茶叶,每个村子都有人种植,但是这样规模除了乡政府的下辖农场的一片,乡管辖范围内就吴卫平家的茶园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