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太难了

    因为只是整理类目,绍芷秋他们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不过两个多月的功夫,就整理的差不多了,再有细节上的东西,就要等到将来和祁赢一同商议了。

    绍芷秋和祁五一家人看着他们这两个月以来的成果,十分欣喜,接下来他们就要将这些东西一同带往京城了。

    毕竟绍芷秋和祁五商量了许久,觉得若非当朝皇帝准许,这个地方以后还是不要经常有人可以进来的好,以免祸起萧墙。

    于是外出浪了将近四年的太上皇和太后终于带着长公主和康亲王回京了。

    不知道为什么,得到了这个消息的满朝文武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

    原本他们以为太上皇带着太后出京了,他们这些大臣对付一个刚刚上位的皇帝难道还会吃亏?

    事实证明,这一家人没一个省油的灯,新皇不但政务处理的并不生涩,还惯会给人挖坑,挖了坑还不管埋,使唤起人来还让人给他数着钱呢,偏偏事后还给你点甜头,给的时候还不主动说给,你还得要,你真要了还得损你两句,想要?想要早说嘛!费这么大劲干嘛?

    弄得大臣们一开始还以为是真的,结果就真有人实实在在的说了,想要,然后他也实实在在的说了句,不给。

    呵呵。

    有心闹一闹吧,没闹之前就被请去喝茶了,茶未必品得明白,合适新皇的意思是一定会让你懂的,因为只要不懂,保不齐你家谁谁谁就可能出事,还是自己想救都没处身手的事。

    如今小的就够难缠的了,那个惯会扮猪吃虎的老子要是回来了还能好?

    再有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亲娘。

    为什么明明大周朝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好,可他们却觉得他们的日子过的是越来越难了?

    皇宫里,祁赢一脸兴奋的带着皇后和刚刚出生四个多月的小公主一道来给太上皇和太后请安,绍芷秋看着那个粉粉嫩嫩的小娃娃,恍然发觉,她竟已经是个要做祖母的人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吃了顿饭,祁赢和祁展不停的询问父皇和母后,这四年来都干什么了,当然大事他们是知道的,毕竟没有朝廷的支持,海匪是不可能打得那么快的,可是其他的零零碎碎的所见所闻,他们却并不知晓。

    虽然祁润倒是想着他们,时不时的让人给他们松些新奇的东西回来,可这更让他们心中好奇他们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了。

    绍芷秋看着祁恒,鼓动着说道,“你两个哥哥都不知道咱们在外面做什么了,你不把你著的游记拿给他们看看吗?”

    祁赢和祁展自然觉得惊奇,“恒儿竟然还能著书了吗?快快拿来与皇兄看看。”

    祁恒原本还有些羞涩,毕竟他写的那些东西,越长大越看着有些幼稚,可是既然母后说了,皇兄们又都有兴致看,那就给他们看看好了!

    拿着祁恒递给他们的书册,祁赢先是一页一页的翻看着。事实上他更多的是为了鼓励祁恒罢了,毕竟那个时候祁恒才多大的孩子?字认全了就是好孩子,哪里还能著书,可是看着看着,祁赢就发现是自己相差了!

    恒儿不会写字,可是会画画啊!

    他的游记大部分是以画本的形式记载的,而且画功从稚嫩到青涩,如今竟也能看出从青涩到成熟了。

    “恒儿真厉害!大哥一看就看懂了这许多外藩之事!”祁赢惊讶的赞叹道。

    “要我说,咱们就该给恒儿刊印出来,让咱们大周的百姓也见识见识,你说是不是母后!”祁润见祁赢称赞祁恒,立刻便跳了出来为祁恒讨便宜。

    祁赢哈哈直笑,问道,“那咱们的大长公主觉得,要印多少合适?”

    “多的也未见得有用,就按照咱们大周朝的官学数量印,到时候没个官学可以领一本,然后就直接卖给那些书馆,让他们自己决定去。”

    祁赢见如今就连祁润说话都一套一套的,心中不由惊讶,而且似乎是因为有皇后在,所以妹妹并没有将事情说的很明白。

    等晚些时候,皇后带着公主回宫休息,祁五才正色对祁赢说了他们此行去了柴冢之事。

    祁赢的惊讶和当初他父皇的样子如出一辙,这个时候绍芷秋才让人将他们整理好的七个大箱子搬上来,每个箱子上都贴着封条,上面写着箱子里面装着东西的种类。

    祁五看了看这些箱子,张着嘴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

    绍芷秋笑着对祁赢说,“这件事不急在一时,你做的已经很好了,等你将朝中的事情安排妥当抽出两日的时间,咱们一块儿将这些东西再从头捋顺一次,这些天我们也好再多了解一下大周朝现在的状况,看看能不能先做些调整。”

    祁赢连连点头,这些东西太多,绝不是看一眼就能明白的,干脆就像母后说的那样,也不必急在一时。

    宣统五年,皇帝陛下就官学开启了大规模的改革,重整科举制度,必须通过官学考试者方可参考科举,而这些年来通过在官学中进学而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条政令实施的难度也就小了许多,一些相反传统的肱股之臣,既不能打也不能骂,最后太上皇和太后亲自将人请进宫中多番劝解,在太上皇一再保证自己会盯着皇帝不让他胡来,并且一旦发现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干预的情况下,最终,他们也只能妥协,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而勋贵中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和全天下的众多学子抗衡?

    如果说几千年来的科举,是给了寒门学子一个登高的希望,那么官学,就真的是给了天下所有人一个一步登天的梯子,至于能不能爬上来,这样的竞争会何其的惨烈?

    脑筋清楚的官员勋贵们到如今终于清醒过来,若想要延绵自家的富贵,就要紧跟着朝廷的脚步,曾经宁肯纳税也不进官学的世家公子们,如今也放下了成见,进入官学学习,当前的优势确实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而原本私塾和给人坐馆的先生如今也被朝廷征招着入了官学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