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爷的分析还是很靠谱的,考虑到潜力榜所包含的意义,只要云裳仙府不自己作死栽跟头在某个遥远的世界里灰飞烟灭,那么生存精英从今以后与云裳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是个现实的数学问题。
而隧道中,云裳众女挤在一个宛如小型音乐厅大小的室内空间里。这里只有一个出口,就是她们进来的隧道岔口。通过不到十米长的径直通路,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通路。
是的,看到。她们置身的空间是明亮的。墙壁上爬满了不同于任何一种它们见过菌类的真菌。它们连接在一起,扭曲成噩梦般的形状,发光发热。宛如阳光一样黄白色的光芒把整个舱室照得像表世界的正午一样明亮而炎热。
“多亏了小妮子发现这个充满热量的房间。不然在隧道那么狭窄的空间里,刚爬出去那七条腿的怪物大概够我们喝一壶了,”
曲芸此时已经醒来,精神也好了很多。只是略有虚弱地抱膝坐在地上,享受着梅娴诗从背后用灵力帮她梳理身体。她盯着墙壁上半透明的光源菌种里包裹的几个细小的尖叫蕈分析道
“这个房间应该是能量转换用的,就好像表世界的锅炉房或者火电站,把尖叫蕈一类东西从金属或其它物质中提取出来的能量转化为蕈人可以运用的能源。有点像奥法元素,但又有很大的差别,和灵力似乎也挺像的。”
尹熙颐的声音从通道外面传来“蓝色空间号的情报没有错,这些东西应该真的是通过热源来感知外界的。如果遇到了先前在城市中那种麻烦的遭遇战,爆燃手雷应该会起到作用,毕竟这里可没有蓝色空间号里的降雨式灭火系统。
不过要省着点用,这种特殊装备我只带了八枚。而且效果比起杀伤来说更多的在于转移它们的注意。氧含量这么低的空气中,爆燃手雷恐怕坚持不了几秒。”
甄辉齐盯着墙壁上令人恶心的真菌挂毯,突然喃喃说着“芸姐,你说这里面都是能量吧?我们要不要炸了它?”
“不错哦,开始主动思考通关游戏的办法了呢。很可惜,这里的能量太少了,完全引爆这个房间也就相当于使用了数量不多的高爆炸药,充其量能把刚才经过的那玩意炸死就不错了。
而按这艘飞船的体积来说,想要摧毁它至少也需要数百枚核弹。这样的能量转换室应该还有很多,但就算我们真的一个一个炸过去终有一天能毁掉这飞船,在摧毁整艘飞船之前也肯定被蜂拥而至的生物大军或者赶来的强者耗死了。
仔细想想吧,你这个主意就相当于叫我们去徒手用黑火药去把月球炸掉。好了,那东西已经出去地表了,我们继续深入。”曲芸说着站起身来,看气色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
她会在伤愈后再次脱力并非逞强,而是纯粹在游戏中进阶,还不清楚自身的极限所在而已。她不是那种拼上热血和性命去跟敌人同归于尽的类型,能成为法师的就没有那种人。
了解了自己的极限所在,她会在日后的遭遇中妥善控制和规划自身的魔力,通过周密的计划找到在力量耗尽之前克敌制胜的办法。这才是魔法师的战斗方式。
长话短说,这段隧道由于是为那种充当“运输车”作用的笨重生物而长出来的,那么其行进难度对于曲芸她们而言自然不会太高,至少绝对不会出现直上直下那种情况。
抓紧时间赶路之下,她们在各种宛如蚂蚁洞穴一样交叉纵横的隧道中始终选择最粗的主干道,很快便来到了一个开阔的空间。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空间。出口的墙壁向上方延展,进而变成了超出普通人视界的天穹。当然,若是想象一下表世界有一个覆盖整个天空,高到看不见的天花板,这玩意是不可能存在的。
毕竟只要有光,人类连遥远的星球都能用肉眼看到。所以像甄辉齐和任棉霜他们看不到顶端,纯粹是因为这里太黑了。
倒也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而是一种类似地下城一样的环境。不规则的墙壁,形状奇诡让人无法揣度其意义的建筑物,以及相对平直的空旷道路上,随处可见或明或暗,五颜六色的发光菌株。
这些东西中的很多离进了看其实都相当明亮,在旁边阅读细小的书籍文字是没问题的。但是放到这宛如城市般的巨大空间中,则只能像是矿洞中反射光芒的水晶一样星星点点,神秘而引人痴迷。
进入太空流浪纪元的人类不惜浪费诸多空间,把地球上的平面城市搬上了太空。在蓝色空间号里,弄出一个以假乱真让玩家们许久都未能识破的太空城市作为第二家园。
而在比蓝色空间更大上一个数量级的蕈人母舰这里,想必它们也是把自己曾经在母星上生活居住的地下城搬上了太空。
这里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及异种的空气极其有利于真菌的生长。通过眼前的景象,曲芸甚至能对蕈人的社会文化进行一个简易的侧写。
她至少可以确定,蕈人确实是依照热能视物的。不仅它们的飞船如此,这个物种本身也是如此。
因为这个巨大的“洞穴”中光线只能照亮很小的范围,但是即便仅仅是站在洞口,她也能感知到面前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各处热量非自然的不规则分部。
“这个空间的每一寸表面上,都用多种手段人工进行了温度的控制。我能看到很多温度相同,宽度相当又接连成条的地面。就像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似是感知到了曲芸心中所想,康斯妮出言解释。
血族的夜视能力非常奇妙,她们对热能也能做出简单的分辨。
而康斯妮所说的那种热量标识,恐怕就像人类城市里的路灯一样。即便是曲芸也难以想象,在蕈人的感知中眼前昏暗的“洞穴”会是怎样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