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我把记忆碾成尘最新章节!阿哲,你虽是我人生的第二缕阳光,可也是我今生不能言说的伤……
感觉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见那年我和陈琛一起到b大报道,我一左一右背着两小背包,陈琛则一人独挑着四个大包,胸前、背后、左右手各一个,我看着都觉得难受,可陈琛像个没事人般,一边和我悠闲地闲聊着、一边朝身边经过的女同学使劲地抛着媚眼儿。
我瞧不惯陈琛那幅大众情圣的模样,就挖苦着他,“就你这幅模样,还朝女生抛媚眼呢,人家不把你当成民工就不错了。”
“错!”陈琛咬牙切齿地回过头来,“这世上有这么多金、又帅气的民工吗?”
“你哪里就帅气了,我怎么从头看到脚,也没发现帅呢?”我继续嘲讽着他。
“爷气还没全消,懒得理你!”陈琛气呼呼地丢下我,自个儿进了校门。
我抬头看了看校门口四个苍劲有力、气势恢弘的大字后,耸了耸肩,也跟在他身后进去了。
陈琛对我余怒未消,是因为我当初没有同他报考同一个专业,这厮一直生气了一个暑假,至于吗?
“这边—”一进校门,发现到处都挤满了同学和家长,陈琛正在前面等着我,还没好气地朝我招手。
我小嘴一噘,不理会他,余光却一直跟着他的身影,行李都在他身上,若走丢了,等下找他麻烦,心里又想着还是小时候好,直接拉着他的书包带子,走路时都可以打个盹了,现在这家伙年纪见长、连脾气也跟着见长了,少爷脾性一露无遗,时不时地朝我发顿火,害得我既是恨他、又怕他。
突然,我将眼珠子睁得豆粒般大,只见两个男生正上前帮陈琛拿起了行李。
倒不是我对接新生的活雷锋感到不可思议,而是我的视线正被其中一道身影吸引住,直到他们走远了,才想起喊陈琛,“琛哥哥,等等我!”
我很快就弄清楚了,其中一个叫司徒允哲、一个叫段若尘。
人生虽然无处不灰暗,却也处处透着奇迹与巧合。那日,那么多的同学中,正巧是司徒允哲和段若尘帮陈琛拿行李,当然,也是帮我拿行李。
司徒允哲和段若尘其实也是新生,他们比我俩要早到一天,所以今天就加入了迎新生的队伍中,他们两人都属身材颀长型的男生,只是前者看上去更加俊朗阳光、格外引人注目些;后者五官瘦削,看上去有几分阴柔的味道,我最初就觉得后者看着让人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
几番交谈下来,才得知司徒允哲也是湛阳市人,而段若尘则是邻市芦州人,他们因是同一天来b大报道,今天迎接新生时才认识的。
后来,我们渐进熟悉、变成了铁杆的四人行;
后来,四人行中的三个男生,因为家世、长相和才华的优越性,被b大的女生私下评为‘三少’,而我,只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借着‘三少’们的光环,也发不出几分光辉与热量。
再后来,我和司徒允哲‘顺利’地走在了一起;
只是不知何时起,我们四人又变得陌生起来,陈琛和我竟然生疏了起来,段若尘也渐进地消失在视线中,再后来,因为林宣的加入,我们又变成了四人行……
段若尘的消失我没太在意,可是我不能理解,陈琛为何也和我疏远起来。
那段时间,尝到爱情的甜蜜与失去友情的痛苦,让我非常的纠结,可是我既不愿因为爱情而失去友情,更不愿因为友情而失去我的初恋,因为司徒允哲是自我失去父母后,唯一想过要依靠一生的男人,所以我对司徒允哲的爱是自私的、浓烈的、容不得掺杂一丝犹豫的。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不已,毕业那年,曾经如胶似漆的恋人,却莫名地分道扬镳……
“慎儿、慎儿—”耳边突然传来哭喊声,声音凄凉,透着浓浓的自责与悔恨,我缓缓睁开了双眼,看着司徒允哲正趴在我身上,哭得是肝肠寸断。
我吞了一口口水,沙哑着声音问道:“阿哲,你怎么哭了?”
“慎儿、慎儿,你终于肯醒来了,我还以为你真的不要我了。”司徒允哲听到我的声音,赶紧抬起了头,瞬间破涕为笑。
“我还没有死吗?”我回过神来,分析着他话中的意思。
“对不起!我刚才只是因为气愤,想吓吓你而已,谁知你还在气我,我这才会乱了分寸的。”司徒允哲满脸后怕地把我搂在怀里,“知不知道,你刚才差点吓死我了,若是再不醒来,我就真准备随你而去了。”
“混蛋,你还真是舍得下手啊!”我捂着脖子,又轻咳了两声,心里也有些后怕起来。
“我一直都掌握好力道的,只是后来有些失控,这都怪你不好,你早些对我示好不就好了吗?”司徒允哲说的示好,正是我刚才八爪鱼似地抱着他的情景,我庆幸,他还记得当年的情景。
我冷哼一声,不理会他。
“慎儿,原谅我,好不好?”他又小心翼翼地在我耳边呢喃着。
好不好?好不好……
我心中一片苦涩,又透着无限的感叹,以他司徒允哲如今的地位,何需对我这样一个离过婚、还带着一个拖油瓶的女人如此的低声下气,“你别这样说,我怕我承受不起!”
“慎儿,我们如今都不再年轻了,我知道我在说什么?我想的是什么?你虽不愿承认你的心里有我,可是你也不要急着撇开我,就当成我们之前都不认识,我俩是在上次的聚会上认识的,然后我被你吸引,来追求你,想把你变成我的女人,好不好?”
好不好?好不好……
我顺着司徒允哲的思维思索着,我不正是等着这句话吗?可是为何当他真的对我表白后,我却又退却了、茫然了呢,“阿哲,我知道你还爱着我,可是我想要的生活,你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