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易金城,字故园,西域于阗国易姓三世之长孙。 自先祖于汉地金城郡迁徙至此,而今已有百余年矣.....。</p>
我叫易金城,字故园,是西域于阗国易姓家族的长孙。</p>
自从一百年前我的爷爷从汉地金城郡迁徙至此,到我这辈已经是第三代了。</p>
我如今掌管的这家客栈,也是爷爷留下来的产业。</p>
客栈建在清风泽大湖的岸边,所以也被过往客商们称为“清风泽客栈”。</p>
是西域各国、以及更远的柔然、萨珊、贵霜、云海诸国的商贾们,前往汉地长安、洛阳,从事丝绸贸易的必经之地。</p>
离开了这里,下一个最近的给养地只能是蒲昌海畔的楼兰国了。</p>
两地之间相距千里之遥,间还横亘着一条鸟也飞不过去的黄龙沙海。</p>
无数往返这里的商旅、僧人、兵家过客葬身于此处,每每谈之无不变色。</p>
因此清风泽客栈对于这些长途跋涉的人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p>
途身体虚弱的老幼可在这里养好身子,路途不熟的远客我们可提供带路的向导。</p>
商队给养的补充,燕麦、干肉、饮水、馕饼、池盐,我家的库房里应有尽有。</p>
为了东土的绸缎绫罗,这些异域外邦的客商们在路已经行走了几个月、几年的时间。</p>
赌了所有的家财,甚至是自己的身家性命。</p>
运气好的话,百十驮的丝绸顺利运抵巴伦、拜占庭、罗马,可以换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p>
运气不好遇到了劫匪、毒龙、天障、战乱,弄了个尸骨无存、钱财散尽的也不在少数。</p>
这可怜了那些守在老家,等着他们平安归去的妻子儿女、老迈双亲了。</p>
从幼年记事的时候开始,我看惯了这样的熙来攘往、悲欢离合。</p>
所以从爷爷客栈开张的那时候算起,厚待过往的客商异乡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清风泽客栈的传统。</p>
这个店风也一传十十传百,在路过本店的过往客商间传播了开来。</p>
只要经过于阗国,清风泽客栈成了他们的首选。</p>
我们易家也和这些南来北往的商贾们接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关系从祖父辈传到了父亲辈,又传到了现在我们这些孙子辈,不出意外的话还会子子孙孙的传下去。</p>
清风泽大湖是由昆仑山千年冰雪融化成水汇聚而成,方圆几百公里,浩渺如烟、水鸟如织。</p>
岸边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交错生长在同样望不到边际的胡杨林里,每年秋季,碧蓝的大湖、漫天的芦花和金黄色的林海融为一起,形成了一道无绚烂的风景线。</p>
当年一位汉地将军带领他的人马,从蒲昌海的屯区涉过沙漠初到此地时,被这样壮阔的风景深深震撼了,也想起了楚地故乡的云梦泽大湖来。</p>
他不禁慨叹道:瀚海连天,清风拂面!美哉!壮哉!</p>
随行的书记官赶紧把将军的话记录了下来,给了这处沙海腹地的大湖一个很清爽响亮的名字“清风泽”。</p>
从此,清风泽连同我们易氏的这间同名客栈,在当地居民和过往的客商间叫开了。</p>
一个汉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的跑到西域胡地来经营客栈,外人知之甚少。</p>
小时候听爷爷说起过,那是我们易氏家族的一部血泪史啊!</p>
我的祖辈时代居住的老家,在汉地的金城郡。</p>
金城郡位于黄水岸边,历来是西域诸国和汉地商贸往来的咽喉之地。</p>
很多来自胡地的客商来到金城郡时,面对着滔滔的黄水会萌生退意、踟躇不前了。</p>
金城易氏的先人们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在城内开了一家专门接待西域胡地商旅的客栈。</p>
每年黄水的枯水季节,会派人渡河南下洛阳、建康、姑苏等地,采办大批的丝绸运回金城郡。</p>
然后和这些住店的客商们进行交易,换取安息国的金丝地毯、大食的珍珠珊瑚、云海西国的夜光杯、还有西域诸地的玉石珍。</p>
我们易氏最鼎盛的时期,在长安城里也开了几处商铺和一间客栈,都在长乐宫附近。</p>
专门销售这些来自异邦的新物品,前来消费购物的都是一些王公大臣们,或者是那些前来朝贡拉关系的地方诸侯大员们。</p>
一些远道而来不畏艰险、要求渡过黄水前往长安皇城的胡人商贾、僧侣、使者,我们易家也会帮他们组织渡船、车马、沿途的护卫,把这些人安全的送到长安去。</p>
作为回报,他们在长安城里下榻的地方也都会选择我们家的客栈。</p>
可惜好景不长,到我曾祖父的爷爷那辈的时候,开始天下打乱了。</p>
留在长安城的易氏这一支在汉末董卓专权的时候,被官家强行迁到了洛阳,从此再也没有了消息。</p>
或者倒毙于途,或者丧命于黄巾的祸乱,谁能说的清呢!</p>
真是宁为盛世狗,不做乱世人啊!</p>
金城郡是汉末西凉军阀们的大后方,当然也成了各路诸侯来回争夺的焦点之一。</p>
常年的战乱招兵、苛捐杂税,原本富庶繁荣的偌大城廓十室九空。</p>
金城易氏一族,大汉几百年的辛勤经营积累起来的惊人财富,也是一朝散尽。</p>
金银财宝这些东西,盛世是幸福的源泉,乱世则是招灾的祸根。</p>
为了避免一个家族全部完蛋的厄运,族人们开会商议后,四散逃命去了。</p>
有翻越秦岭进入巴蜀的;有渡过黄水,然后沿汉水南下、越长河进入岭南山区蛮荒之地的。</p>
总之身处乱世,保命为,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p>
到了西晋初年天下稍定的时候,金城郡原本人丁兴旺的易氏家族,只剩下了我曾祖父这一个男丁。</p>
他依靠一身的本事,藏入深山渔猎为生,才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p>
后来他娶了流落山地的贵门之女为妻,是我的太奶奶,生下了我的爷爷和他的两个哥哥。</p>
再后来,他回到了已是断壁残垣的金城郡,在早已变成白地的易氏老宅的一口枯井旁边,挖出了当年离开之前埋下的仅存家当,五百两黄金和几颗家传的夜明珠。</p>
依靠这些财富,他招募了十几个流民,在老宅的地基重新盖起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宅院,把易氏金城客栈的酒旗重新挂了起来。</p>
据说这间客栈,是当年金城郡的置所里第一家战后重新开张的百年老店。</p>
曾祖父重拾家族祖业的初衷,一方面是向世人昭示易氏一门还没有死绝,还有延续香火的后人。</p>
另一方面,也是为那些流落异乡的易氏子孙们在故土建立一个容易探访识别的基地。</p>
将来有一天,他们当的一些人假如重回家园、落叶归根,还可以找到回家的路。</p>
令曾祖父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几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易氏分支的后人寻根归来,却等来了另一场生灵涂炭的天下大乱。</p>
司马氏的西晋末年,朝廷贪腐混乱,北方的胡人部族乘机南下。</p>
当年司马昭从曹魏手里窃取的江山很快土崩瓦解,官家庶民都成了北方蛮族的鱼肉。</p>
所到之处,这些手握弯刀的蛮族视土汉人为猪狗肆意杀虐,遇村屠村遇城屠城,大有把所有的汉人斩尽杀绝的架势。</p>
汉人妻女的命运更惨了,不管是山野村姑还是大家闺秀,一旦落到了这些蛮族人的手里,变成了他们所说的“两脚羊”了。</p>
被像畜生一样的污辱虐待之后,还会被剥光洗净投入巨大的石磨之,做成充当军粮的“肉糜”。</p>
一时之间整个黄水之北,成了汉家黎民的人间地狱。</p>
幸存下来的更是惶恐如丧家之犬,或者举族渡河南迁,或者邻里亲戚结伴南行。</p>
向更遥远的江淮、闽越、荆楚岭南等南方的蛮荒之地,蜂拥而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