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邀请大理国从南部攻击大周。 大理群臣分成两派,经过激烈争执后还是决定出兵。</p>
大周岭南防御使刘光世和官监军虞允先是坚壁清野,待收到朝廷诏令后立即反击。段麟烈被刘光世的滚筒战术搞得疲累不堪,带着只剩一半的残兵败将,灰溜溜逃回了大理。</p>
南越国见大理国大半精锐陷在岭南,觉得有机可乘,派出五万精锐攻击大理国东南三关,一度要打入大理国腹心。</p>
危急时刻,段麟杰在几个老将的支持下严守门户,绝不浪战,利用山岭节节抵抗南越攻势。南越国最终被逼退,但大理国同样损失惨重。</p>
大理国的百姓伤亡十数万,国力锐减,民心浮动。土司豪绅趁机大肆架空央权力,被掩盖多年的部族矛盾、佛巫之争重新浮现。</p>
大理国两个王子的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进一步公开化。与此同时,南越李朝、大理西边的蒲甘国和南边的小部落蠢蠢欲动,想要挑战大理国的地位,成为新的南半岛霸主。南半岛,渐渐不平静……</p>
大周朝建立初期,正值军士敢战,先后和大理国发生三次大战,想要一举收复汉唐故地。</p>
三次战争惊人地相似,大理国先是战败,继而依靠云贵高原的密林、瘴气和土司节节抵抗。在多次进攻大理无果之后,周朝的士大夫们终于忍受不了,认为这些打遍天下的禁军将领“嚣张跋扈”,“愚蠢至极”。</p>
恰好大周又和西夏发生边境冲突,西夏彼时也军力强盛,居然和大周拉锯不下。于是大周朝廷以大理国已经臣服为由,结束了大周对云南贵州等“传统”地区的征伐。</p>
继承南诏国道统的大理国奉天朝为主,大理国主受封大周亲王,于是大理国得以继续作为“小华”存在。</p>
云南大理,这是国名也是都城名,曾经繁华富庶的城区一片大火。</p>
段鳞杰和段麟烈双方的争斗愈演愈烈,终于在支持段鳞杰的世家大族和支持段麟烈的土司推动下,双方在国都大打出手。</p>
大理国王对基层军队失去控制,几位老将也无力控制局势,段祺瑞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少得可怜。</p>
段祺瑞老而弥坚,不愿沦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的棋子,也不忍看到骨肉相残。趁着双方大打出手无力顾及,段祺瑞在几名老将军的保护下,带领忠于自己的军队和臣子逃出国都,直奔江对岸的腾越府。</p>
丞相陆一鸣作为两位王子都想争取的人,大理朝政的定海神针,大理脉之首,自愿冒险留在大理城。</p>
太监杜晨幺考虑过后,认为两位王子都不待见自己,留下只怕没有好下场,于是带着一些内侍跟国王。</p>
鎏金饰玉的奢华马车里,小公主段麟恬怔怔望向火光冲天的国都,他的父王叹口气道:“恬儿,别看了,你阻止不了他们的。”</p>
段麟恬放下纱窗,眼角蓄满泪水。“为什么啊,父王。攻打大周已经损失惨重,和南越国的对峙更让大理雪加霜。大哥二哥他们还要打来打去,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只会便宜那些大族和土司吗?”</p>
“西边的蒲甘,东边的南越国,南边的黑齿蛮族,北边又有吐蕃侵扰。还有大周,尽管这些年灾祸不断,用兵屡败,但仍是国大邦,也不知会不会报复…大理国本该休养生息,两位哥哥怎么会不明白呢?”想到伤心处,这位小公主梨花带雨,年迈的段祺瑞也是长吁短叹。</p>
擦掉小女儿的泪水,老国王段祺瑞咳嗽了一会儿,段麟恬急忙给父王抚背。段祺瑞缓了缓,语气低沉,“你的两位哥哥都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可他们也身不由己,身后有人推着,不争不行,也算是王室的宿命吧。”</p>
“大理这座屋子已经破烂不堪,你父王虽被称为贤王,其实也那样罢了。登基之后大理看着是国力蒸蒸日,其实只是外面光鲜,世家大族,乡老士绅,土司蕃部,这些蛀虫早把我大理国掏空了。”</p>
“北面的大周,哼哼,也许他们的皇帝还在想着天下太平呢…父王治国几十年,觉得当个好王只需记住一条。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p>
“你父王我算活明白了,这些土司士绅,世家大族,终归是一丘之貉。但问题在这里,大理国还真离不了这些世家大族和土司,否则王命出不了大理,父王摆脱不了他们的掣肘啊。到底是哪里有问题……”</p>
“如今他们羽翼渐丰,之所以支持杰儿和烈儿夺权,只是想要更多罢了。”段祺瑞说出了心的苦闷。这位枭雄身处这个时代,居然能察觉到现有制度的本质缺陷,实在是异数。</p>
多年后,李响拿到大理国的情报浑身一抖,还以为是自己那个时代的“前辈”到了这个时空,一度闹得满城风雨。打倒大理,除军阀!</p>
段麟恬用丝帕擦了擦泪水,闻言大惊。“可天朝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吗,既然掣肘多多,怎会繁华如此…既然大哥二哥都明白那些人的如意算盘,有没有什么办法停止这场内乱呢?”</p>
段祺瑞苦笑,自己这位女儿真是生性纯良啊。“爹爹要是有办法,也不用带着你跑路了。凡事自有天数,父王虽然受万民朝拜,但也只是凡人而已。希望你的两位哥哥能够顾念手足之情,留点余地,也给大理国保存点元气吧。”</p>
大周圣熙二年,大理国两位王子内讧,斗争迅速从军队、城池向官场、府县蔓延,形势终于失控。</p>
大理国王段祺瑞,带领自己直接控制的军队,小公主以及刚刚痊愈的王后随行。数千人的队伍一起渡过澜沧江,国王移驾腾越府。</p>
从此腾越府成为大理国陪都,陆续“逃难”过来的武官员和世家大族一边收拢难民、恢复生产,一边整肃军队弹压地方,渐渐压制住蠢蠢欲动的蒲甘和南部黑齿十姓。</p>
后世的广西桂林,刘光世正给复职的虞允送行。“恭喜大人,此次赵相公还朝,虞大人也凭功劳重回枢…想必虞大人拜相可期,末将提前恭贺了。”</p>
虞允看着这位守规矩而又不失圆滑的大将,高兴之余客气了几句。“还是要先恭喜刘将军升任岭南道安抚使,此次还朝,只一枢密院郎而已,拜相的话再也休提。”</p>
刘光世于是不再恭维,做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大人即将还朝,关于大理和南越李朝,还有什么要交代末将的么?”</p>
这也是虞允忧虑所在,他沉思良久,嘱咐道:“据国朝探子、军斥候和商贾的消息来看,大理这次的内乱应该很久,国力日疲之下,对我大周再无威胁。”</p>
“和大理的和谈达成之前,将军尽可做出随时反击之态,扬我大周军威。但切记,无旨意不可浪战。”</p>
“至于李朝,其攻击大理国损失颇巨,故将军谨守关门即可。”虞允说完,辞别了众位将军和官,坐马车,在一个牌子的士兵护送下远去。</p>
虞允从岭南回开封,需要先乘马车,然后坐官船。水陆交替之下,一个月便可到达开封。</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