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472章 求贤若渴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做为统帅不仅要有伯乐之才,而且还要考察品行操守,相心相德,知人善任,不能以貌取人,不能拘泥于方法,要善于从内心中去观察,从行为中去辨识,这才是能够做统帅的人。

    度量他人之心,知其心之所趋。

    揣度天下,透视国情,观其财物之有无,民财之多寡,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国运兴衰存亡。

    心机谋定而后动。

    如果没有伯乐之才,就是本领再高,也难成大器,所以说是事在人为,而不在定数。

    刘邦在夺得天下后与群臣议论道:

    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

    大臣们七嘴八舌的总结了一通,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很明显,刘邦不仅能识才,还善于用才,做到人尽其才,同时还善于驭御人才。

    与此相比,项羽就差多了,不能识才用才,不讲谋略,怎么能不失败。

    所有能够成就大业的伟人,都非常重视人才。

    就是女皇帝武则天,也同样重视、爱惜人才。

    光宅元年(公元年)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到处散发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伐武氏檄》,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诬蔑、攻击武则天。

    武则天看过后并没有铁气。

    而是感叹他文采飞扬,赞扬骆宾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并且为没有将如此优秀的人才,网罗到朝廷而感到惋惜。

    认为这是“宰相之过”。

    三国的曹操也是一个识才、爱才之统帅,同时也是一个伯乐,他不仅能聚才也能用才,使众多超卓才能的人士,为他出生入死而不悔。

    在他的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最终能够雄霸中原,成为三国中的最强者。

    他的麾下,文有荀彧、荀攸两叔侄,郭嘉、程昱、贾诩、刘晔、吕虔、满宠、毛玠等,人人足智多谋;武有典韦、许诸、徐晃、张辽、张郃、李典、乐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个个勇冠三军。

    刘备麾下人才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谋士基本上只有诸葛亮与庞统,但却是整部《三国演义》中的最重量级智囊,号称“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而刘备二人兼得,终能从困境中夺得三分天下。

    武将中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及魏延等,只有吕布、典韦、许诸、张辽、徐晃、孙策、甘宁等能够比肩。

    孙权手下虽然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文臣武将。

    但人才众多,“群狼汹汹能敌虎”,且三世治理江南,根深蒂固,力量自不可小视。

    文臣中张昭、张紘、鲁肃、吕范、诸葛瑾等一时名士;武有周瑜、吕蒙、程普、黄盖、甘宁、凌统、蒋钦、周泰、陈武、潘彰等,忠心耿耿,保卫江东。

    这样的事太多了,就举个例子吧。

    比如曹操。

    早在创业之初,曹操就非常中重视网罗人才。

    建都许昌之后,又一再下达“求贤令”,以朝廷的名义招纳贤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人才都聚集起来,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独特气魄,一反过去以门阀和名气取人的传统标准,主张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著名的《八月令》竟然明确地提出。

    要起用那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

    这是对当时以门阀品第,为唯一标准的传统人事制度的一次猛烈冲击。

    对于曹操“识拔人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的选才标准,连宋代保守主义政治家司马光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罗致到了人才,还有个如何任用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曹操亦有独到之处,这就是清人赵翼所概括的“以权术相驭”。

    至于具体的做法,赵翼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盖曹操当初起时,方欲籍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

    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甚至杨修素为操所赏拔者,以厚于陈思王而杀之;崔琰素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杀之;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备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曹操在创业之初,需要人才帮助打天下时。

    他可以虚心纳士,和刘备、孙权一样对有用之才极尽礼遇。

    曹操厚待刘备、关羽的事情是尽人皆知的,其实他给予自己重要的谋臣将士的优待远在刘、关二人之上,故大多能得到这些人的致死效力。

    更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创业之初,就能用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

    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记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不加报复,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

    例如官渡之战后。

    发现许多“许下及军中人”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后收而杀之,曹操却说: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于是命令当众“皆焚之”。

    又如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曾为其起草讨曹檄文,一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

    但归附曹操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并未遭受到报复。

    再如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

    但张绣归降后,曹操不计前嫌,仍拜他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

    官渡之战中,张绣力战有功,后又击破袁谭,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其他“诸将未有满千户者”,然而,曹操对于人才的恩惠、友谊和礼遇、宽大等都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

    他的目的很明确,笼络人心、以让人才为其所用。

    一旦达不到这一目的,或者过去倚仗的人才对其产生了异心,那么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

    曹操智囊团的首席人物荀彧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

    他“弃绍从操”之后,在政治方面给予了曹操很大的支持,曹操也与他颇为投缘,甚至称赞其为“吾子房也”。

    但荀彧自幼受儒家礼法教育,毕竟心存汉室。

    他之所以为曹操出谋划策就是希望能通过曹操“削群雄,以匡汉室”,所以当他看到曹操权位日高,欲加国公和九锡时,便和曹操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他明知曹操有僭越之心却不肯附和,这就成了曹操实现个人野心的绊脚石,于是遭到嫉恨。

    关于荀彧的结局,有人说是被曹操用药酒毒死。

    也有人说是受胁迫而自杀身亡,总之是不得善终。

    当然这也是曹操维护政治集团的前途所必须的,如果他真心胸宽大到连自己的政敌都信任有加,那就不是聪明,而是愚蠢了。

    就是在当今时代,就要国家强大,大量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赵卫东很清楚,要将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把人才的发现、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体现出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地方和单位或存叶公好龙之心,或有求全苛责之意,人才工作华而不实,不能尽如人意。

    正确的态度和办法,应该是对人才既要重视,更要重用。

    必须要防止把人才当“花瓶”看,努力做到才尽其用。

    人才效能的开发必须以“用”为本。

    时下,很多部门一谈到人才,就是博士、硕士、高级、中级职称的人员,热衷于用高学历装“门面”。

    其实有职称,有学历,也代表着知识学问。

    确实是人才。

    但是也有很多,没有知识学问的人,也是天分十足,只要稍微的培训学生就是非常优秀人才。

    有些甚至是很多有知识学问的人,也无法比拟的。

    就象是刘邦、刘备等虽然出生非常平凡,但是:“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其实大量的“千里马”都掩藏在草莽之中。

    为什么很多的领导干部都觉得,人才难得,这关键是这些领导干部,没有一双发现人才眼光。

    大家都很清楚,农业是靠天吃饭,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赵卫东就听到一个农民说,他不怕天灾,就是发生天灾,他种植的农作物,照样丰收,这样的农民难道不是人才?他还见过一个农民种植生姜,种植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产量要比别人高%,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人才?

    其实他们的文化都不高。

    但是心思都比一般更灵巧,想法更多,也就够做出平常人根本做到的事情。

    很明显这些都是人才,用好了都能创造出奇迹。

    就是有了人才,关键还在于用,只有用好人才,才有价值。

    有不少地方引进了人才,却不为其提供创业的舞台,致使不少的人才“浮”在机关而不是下到基层,有的人才待在会议室而不是实验室,不但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人才的能力也在长期的闲置中有所退化。

    有的是把人才引进当“政绩指标”。

    有的是把人才当“花瓶”摆设,对本单位的工作,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干部群众自然也会有意见和看法。

    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还是要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缺什么人才就引什么人才,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了一定要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必须防止把人才当“全才”看,努力做到用其所长。

    有的地方对人才盲目崇拜,认为人才是什么都懂的“百事通”,凡事都找“人才”干,把人才当成“全才”来看。

    这样的效果怎么能令人满意。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高明的人才,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有其“软肋”,有其不擅长的领域。

    如果把人才当“全才”看、当“全才”用。

    就有可能出现用错马谡一样的严重后果。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观念,对人才的特点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下好、下活用人这盘棋。

    只有用人所长,人才才会产生价值。

    …………

    (.. = < r='://..'>笔趣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