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教书先生,能走动的山民和小孩子们都一涌而来,都想看看这城里来的教书先生竟是个什么模样。
村长为了招待这城里来的香饽饽,(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来过几个义务支教的老师)就专门给顾辰安排了村里唯一的一家水泥房。(别家都是茅草房,有条件一点的家庭是泥土房)
顾辰望着这村里唯一的一座“豪宅”,墙外深深浅浅的烙着的像是被什么东西刀割过似的花纹,斑驳的苔藓一层又一层的向上攀爬着,生了铁锈的铜环死死的挂在俩扇门中间,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历史的悠久。
置身其中,顾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千百年前,提一壶清茶,然后一起笑谈我们的风雨人生。
推开门,一盏昏暗的灯光发出一丝丝黄气,看似古老的房子屋内却没有一点儿异味,村长告诉顾辰说,这是个15瓦的灯泡子,收到大队的来信后,这房子叫人给你打扫了一遍又一遍。(这里多数家庭不点灯,交不起电费,天短的时候大家基本5/6点就上床睡觉了)
顾辰知道,他的到来,让大家费心了。
再看屋内,房子的布局十分简单,一张书桌旁放着个洗脸架子,生活必需品仅看到有一条土黄色的小方巾和一块纳爱斯香皂(不知道朋友们小时候有没有用过这种香皂),一张大木床倒是看起来不错,整个屋子除了顾辰手里提来的电脑,没有什么是值钱的。
顾辰知道,这已经是村里对他vip级的待遇了,他一定会克服这种种困难,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一定尽心尽力的教书,来实现他的梦,实现孩子们的梦。
安顿好住下了。
不一会,顾辰只听着外面叽里咕噜的声音近了过来,打开门看了看,原来是村里有孩子的人家来了,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
提着的,怀里揣着的,有红薯,南瓜,大米,红豆,竟然还有人小心翼翼的抱着几颗鸡蛋呢,顾辰见此情景,眼泪都婆娑了,大家实在对他太好了。
带头的一个步履蹒跚,头罩墨绿色头巾的老太太,她说道:
“小伙子,你不要钱的给咱孩子们教书,好让他们走出这困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大山,我们也没啥好招待你的,这些吃的你就先留着吃着,晚上来奶奶家吃糊糊,你们这城里来的孩子吃稀罕。”(用玉米面制作的一种汤食)
顾辰虽然舍不得要她们辛辛苦苦得来的粮食,可毕竟他的在这里的生活啊,没有基本保障何谈教书。
顾辰谢过大家后,就回去休息了,毕竟赶了几天的路也太累了。
修整了俩天后,顾辰就开始正式教书了――语文课!
他很喜欢孩子们一声声的叫他,老师,老师……
可是他的语文确实不怎么好,他竟然将“林徽因”的句子这样教给了同学们――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自己的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铭记过往,便可安然享受。”
在这深山里,顾辰每个周末都要上山陪孩子们去采药,然后再拿到集市上去换钱。
看,原来是刘二娃家的小女儿给她奶奶换了一根红的滴流汤儿的山楂味的冰糖葫芦,孙元明家的小儿子给他卧床十来年的阿爹换了一双纳着牡丹的鞋底垫,李拐子家的孙小子给他爷爷换了一条崭新的烟斗。(这烟斗李拐子从刚学会抽烟的时候就在用了,后来生了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这烟斗竟成了“古董”哩)
于是,奶奶笑了,阿爹也笑了,就连嚷嚷着瞎花钱的爷爷也偷偷的笑了,他们明白,他们的孩儿长大了,懂事了,变得会疼人了,他们的后半生可算是有指望了。
这些东西在我们平常人看起来,这是些多么普通的东西啊,也许是你10块,50块,100块就能解决掉的事情,可是对于大山里纯朴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切是那么的珍贵,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每次下山换下来的钱他们甚至都不舍得花一分钱用在自己身上,他们惦念的是,家里或是久病缠身,或是年过半百,或是行动不便,或是聋了,哑了,瞎了,瘫了的爷爷奶奶,(阿爹阿妈们多在外地打工,只剩下这些留守的孤寡老人)
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请一定记得关注他们!(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一件衣服,一本书,都将会是他们沙漠里的甘霖,谢谢诸位!
然而,走过那么多大山,跨过那么多川流,可顾辰再也没有见到过,那类似故乡的槐花树。
可他不知道的是,故乡的那棵槐花树一到开花季节就欲发的不可收拾,甚至让人看不到一丝丝的绿意,成片成片的开花,遮挡住了低楼层的采光,就被新任总经理,雇用的工人们砍掉了。
大山里的空气清新自然,足以洗涤你所有不开心的往事,难怪这里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也活得这般自由自在,在他们的脸上写满的只有纯真和善良。
在语文课一节《走出大山》里,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北京”,第一次知道了*,第一次知道了,在他们的生活里原来除了这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大山外,还有更多更好更美丽的地方可以去。
后来他们又读到了高楼大厦,读到了柏油马路,读到了灯红酒绿,读到了佛跳墙,读到了北京烤鸭,可是他们竟然无从想象,想象那竟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是吃的吗?是喝的吗!还是可以穿在身上用的吗?可以带回来给爷爷奶奶瞧瞧吗?
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没有手机(有手机也没有信号),于是孩子们开始对这走出去大山充满了渴望与憧憬。
于是,孩子们开始更加奋力的读书了,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空隙,放羊的时候,砍牛草的时候,喂鸡喂鸭的时候,弹溜溜球,掏鸟蛋的时候,嘴里始终能听到孩子们咿咿呀呀的说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很快,孩子们在顾辰的指导下,他们开始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法了,会背陶渊明,李白的诗词了,会唱邓丽君的甜蜜蜜了,知道我国有个牛b的大型购物集团阿里巴巴了……
孩子们开始知道了越来越多关于外面世界的事情了。
于是调皮话多的孩子们就问了:
“老师,怎么没见你的女人哩?”
顾辰告诉孩子们,这不叫女人,你要是说,这是谁谁谁的女人,会让别人看起来不雅的,别人会笑话你的,你应该叫“妻子”“或是媳妇儿。”
孩子就又说了:
“那老师,你的妻子哩?她会来山里看看你嘛?山里的生活怕是你习惯不了吧!”
顾辰后来告诉孩子们,还未娶妻,等送你们走出这大山,老师就给你们找一个“女人。”
孩子们咯咯咯的笑了。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仿佛这个世界都是他的……
时间停留着。
在后来的几年里,在*的带领下,随着我国大量扶贫就弱工作的展开,渐渐的,孩子们有了新的书本、新的课桌、新的学校、新的食堂,学校宽敞明亮多了,孩子们笑了。
感恩社会!
顾辰的身边也多了支教的同事,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社会人,也有的是不愿意来却被分配过来的,20岁出头的也有,40岁左右出头的也有。